中国航空业迎来空中WiFi时代

“开机模式”备受旅客欢迎

2018 年 1 月 18 日,在 H U 7781 航班上,众多旅客纷纷拿起手机、平板电脑等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 )体验。许多乘客通过机上 W iFi连接互联网,第一时间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晒出了自己此次旅程的惊喜。

乘坐本次航班的武先生是一名商务旅客,到北京是公务出差。此前,武先生对于乘坐飞机时无法及时处理业务深为困扰。此次碰巧遇到了国内首个开放 PED 的航班,武先生自然好好体验了一番这个令他兴奋不已的服务。在此次航程中,武先生用手机连接微信处理了多项业务,并接收、发送了多封电子邮件。他说:“未来选择航班,是否提供机上互联网将成为选择的主要因素。”

担任本次航班机长的孙剑锋兴奋地表示,“整个航班飞行非常顺利,仪表显示和飞行操作都没有异常。旅客们的反响也非常不错,最高的时候有130 多名旅客同时连接机上网络,特别是有乘客在飞行中使用了支付宝,这也说明机上网络系统的运行非常高效稳定。”

针对机上使用手机的需求,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网站携程在 2018 年 1 月 18 日针对飞机上使用手机和 W iFi进行了一项调研。调研问卷显示,98% 的携程用户希望能在飞机上使用手机,92% 的用户表示“非常希望”飞机上有 W iFi。

在回答“最想在飞机上用手机做什么”这一问题时,56% 的用户选择了“玩游戏”,17% 的用户选择了“听歌、看电影”,14% 的用户在飞机上要“处理工作事务”,分别有 8% 和 3% 的用户将用手机来“与朋友聊天”“看电子书”,还有 2% 的用户将在飞机上“预订接机或酒店”。

从旅客实际体验的情况看,尽管有时网络有点卡,但整体而言旅客即使在空中,也不再是“网络信息孤岛”了。

未来飞机上打电话能否实现

在飞机上可以使用 PED ,未来在飞机上是否能够拨打电话?事实上,即使飞行期间不关手机,在飞机起飞爬升几分钟后,手机就失去了通讯信号。

“打电话需要运营商的基站信号可达,运营商的基站都是建设在地面上的,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也就 500~1 500 米左右,而且是水平覆盖的,不是往天上垂直覆盖的。飞机的巡航高度在 10 000 米左右,基站信号无法达到。”某运营商技术专家闫先生说。

为什么飞机上能上网却不能打电话?闫先生解释到,目前互联网航班内搭建无线网与大家普通使用的 W iFi是不同的,采用的是地空互联技术,通过卫星的帮助,将飞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相连,旅客则再通过飞机内部网络连上外部网络。这不仅对机身设备有要求,还要在地面建立对应基站,飞机须在地面基站覆盖范围内通道飞行,才能接受实现地空互联。

闫先生介绍,其实在飞机上有互联网接入,用微信等网络通讯软件与地面联系已经足够,“没必要非打电话,因为语音业务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要保证低时延、不断线,以飞机那么快的速度,保证业务质量的难度比较大。”

高通量卫星技术有望提升飞机上网体验

2017 年 4 月 12 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卫星完成在轨试验后被命名为中星 16 号。2016 年 8 月 6 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天通一号 01 星发射升空。

这两颗卫星帮助中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相对于以往采用 C 频段和 K u频段卫星通信技术,中星 16 号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 K 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作为新一代高吞吐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K a频段宽带系统具有传统的C 、K u 频段卫星通信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我国,空中 W iFi主要基于卫星通信系统上网。而目前能用于 W iFi服务的卫星技术又分为 K u和 K a两种。K u 卫星技术发端实践较早,但带宽窄、费用高,同时在线的乘客一多,网速便会急速下降。K a卫星技术具有后发优势,带宽容量都有显著提升。2018 年 1 月 23 日,伴随我国首颗高通量 K a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中星 16 号)正式投入使用,每架飞机可提供高达 100M bps的带宽,空中上网也可实现 4G 网速!

后续我国还将部署更多大容量的高通量卫星,预计到 2020 年后,将形成覆盖中国全境以及亚太地区、容量接近 200G bps的通信容量。

有报告认为,空中 W iFi服务具有在未来 20 年内创造一个 1 30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8 185 亿元)球市场的潜力。如果航空公司能够安装高质量的机上宽带连接,它们就会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老百姓可以在中国的民航客机上,获得良好的上网体验。

航空 WiFi 未来可期

在我国,空中 W iFi的产业链基本形成了“卫星运营商负责卫星资源保障、网络服务商提供基础网络服务、设备供应商提供符合适航认证的 IFEC产品和解决方案”协同分工。。

2017 年年底,网络服务商中国电信和中航签署了机上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加快推进高通量卫星网络系统部署,面向乘客提供安全、高速、经济的客舱宽带上网服务。

有专家分析指出,机载 W iFi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一方面是国内航线运输旅客人次不断激增,旅客上网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在于中国新增民用客机和货机已超过 5 300 架,如此庞大的航空市场若全部加装 W iFi,无论是对于网络运营商、机载 W iFi提供商还是航空公司来说,都可谓是重大历史机遇,未来将获利颇丰。

据民航局统计,2017 年国内民航旅客运输量超过 5.49 亿人次,人均航线时间约为 2.5 小时。也就是说,每年中国人有超过 10 亿小时在飞机上。空中 W iFi独特的场景价值,10 亿小时的巨大时间入口,必将催生商业运营的广阔市场,惠及航空公司、增值服务提供商、出行服务商、硬件设备供应商、机上电子商务供应商、卫星运营商以及广告商。更有专家预测,到 2021 年,中国机上互联网机队规模有望接近总机队规模的 50% ,超过2 400 架。

在没有开通航空互联网之前,空中还是一块信息孤岛,机上 W iFi和手机的开放将打通空中和地面的端口,搭建一个机舱内的共享开放平台。目前国内民航的旅客运输量已经突破 5 亿,平均每个乘客在飞机上的时间接近 2.5 小时。这总计超过 10 亿小时的飞行时间,如果有了互联网的开通,商业开发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不光是与地面可以通过微信等软件实现通话,各种地面成熟的互联网产品都可以根据航空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带到客舱中来。

各种条件都已具备,空中 W iFi全面配套呼之欲出。2018 年,一起解锁空中玩手机的新姿势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