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吃饭常呛咳,老人千万莫大意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护理,清洁口腔,急救
  • 发布时间:2019-03-31 21:32

  呛咳是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之一。一项包括广州、上海、南昌等8大城市10家医院6000多例患者的调查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患有吞咽障碍的概率是45%,80岁的老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5%。吞咽障碍会引发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主任医师、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杨秉辉教授提醒,为了预防吞咽功能的退化,老人家可以学做一些口腔操或者舌操,锻炼咀嚼机能,延缓退化。

  食物误入气道有大麻烦

  杨教授介绍,吞咽障碍是指由于神经或肌肉控制出现异常而造成的进食与吞咽困难。对大部分吞咽障碍患者来讲,呛咳、误吸等问题不仅会耽误营养的摄入,更会危及自身安全。

  人的气道与食道在咽喉部分是共用一个通道的。人在进食或口中有食物时,大脑经分析后判定吐出或是咽下,若是决定咽下,大脑会指令咽喉部位一系列的肌肉协调性的收缩,将其送入食管,此时有一个叫“会厌软骨”的结构盖住气管的开口,让食物通过时不致落入气管,当然此时呼吸暂停,亦不能发声或说话。食物经过后,气道重新开放。这一系列协调的动作,称之为吞咽。然而,随着人体衰老,咽喉部肌群协调性收缩的能力也有所下降,以致食物进入气道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将之称为呛咳。大块状的食物进入气道可能会阻碍呼吸;细小食物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很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会使肺氧合功能、通气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杨教授表示,一些高龄老人因体力衰退、免疫力低下,吸入性肺炎常常成为“催命符”。

  杨教授补充说,还有些老人的呛咳与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脑梗塞、帕金森病、痴呆等相关。也有人患食道反流症,食物、胃液等可自食道逆流而上,进入咽喉、误入气道等。所以,进食或饮水时易呛咳者,应就引起重视,及早就医,积极寻找病因,做好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避免对健康造成的持续性影响。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家庭护理

  如何判断老人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呢?

  杨教授建议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1.吃东西容易被呛到;2.进食的时间比较长;3.吃东西的时候特别费力;4.吃完东西后声音有所改变或者吃完东西后不知道喉头有食物残留;5.吃东西时或者吃东西后常常咳嗽且次数增加;6.常常发烧或感染肺炎;7.会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减轻。

  此外,在医学上有一个常用的唾液吞咽实验法,能够初步判断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具体操作方法是让患者30秒钟内吞咽口水,60~70岁如果少于5次,80岁少于3次,有可能存在问题,应该高度重视。

  杨教授建议,对于判断有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平日的居家护理要格外上心。

  首先,食物尽量选择糊状、蜜状的。忌食花生、豆类等易噎食的食物;应避免干性難以形成食团的食物,如硬米饭、桃酥等;高龄老人尽量避免进食果汁、牛奶等稀薄的液体食物,以免引起误吸。

  其次,老年人进食时一定要坐直,尽量低头吞咽,口中有食物时最好不要与人聊天。卧床老人在进食时,要将床头抬高至45度角以上,喂食后保持喂食姿势20~30分钟,喂食前后半小时不要进行翻身等操作。

  再次,进食环境要安静,老人在进食时注意力要集中,缓慢进食,保证进食时间充裕。

  最后,老年人的口腔护理不可忽视。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胃酸减少,牙齿间隙增大,口腔内容易细菌滋生,故而进食前后均需要做好口腔护理。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家人可以使用海绵棒或者干净的纱布帮助其清洁口腔。

  慢病老人还要警惕药片呛气管

  生活中,还有不少有慢性基础病的老人需要长年服药。杨教授提醒这部分老人要特别注意药片呛气管的问题。杨教授建议,老年人在服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服药时,最好每片药物分别吞服,药片不要干吞,一定要用温开水送服;第二,服药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一心多用,特别不要边吞药片边讲话;第三,有些药片过大,可咨询医生后,把药片研碎冲服。

  另外,一旦在服药时发生呛咳,要立即停止服药,缓慢呼吸,旁边的人要用力拍打其背部,直至药片被咳出,咳嗽缓解。如患者由于剧烈呛咳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发出“吼吼……”声,可能是药片粘在声门,引发喉痉挛,此时患者情况危急,会在数分钟内因窒息缺氧而死亡。旁边的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多做吞咽动作有利于减少呛咳

  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老人,杨教授特别推荐了日本学者提倡练习的“喉咙体操”,即通过低头、颔首并推额头、抬下巴的动作达到训练咽喉部肌肉的目的。不过“推额头、抬下巴”引起咽喉肌肉的动作,终是被动的、不经过人体神经系统协调的运动,患者还是多做空咽或做吞咽口水动作练习效果更理想。具体方法是:舌头前伸,用牙齿轻咬舌尖,吞口水,注意舌尖要维持在外面,重复吞8次为1组,做3组。

  气道异物也是老人“杀手”

  和呛咳同样危急的还有气道异物卡喉。杨教授说,气道异物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以及老年人,幼儿多因进食物不当造成食物落入气管中;老年人多因吞咽反应减退成为气道异物梗阻的危险人群。异物对呼吸道的刺激可引起气管炎、肺炎、肺不张、肺气肿、咳血、气胸等,还可引起呼吸道梗阻,严重者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的表现包括:咳嗽、喘憋、咳嗽无力,呼吸急促,吸气时可出现高调哮鸣音。由于气道异物多梗阻于喉腔的声门裂处,刺激局部引起极度不适,患者多出现情不自禁地将—手的食指和拇指张开呈“V”字形紧贴喉部的特殊体征。

  呼吸道完全性梗阻的表现包括:说话困难,无法咳嗽,呼吸极度困难,颜面灰暗,甚至紫绀。随着呼吸困难的发生,体内严重缺氧,短时间内可引发生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杨教授提醒大家,一旦出现异物卡喉,必须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急救。对成人急救时,施救的人从后方抱住患者的腰,一只手握成空心,用拇指顶住肚脐上方一寸的地方,另一只手压在这只手上,用力向自己的方向挤压。连续用力挤压五六次,每次动作都要到位,直到堵塞气管的异物被排出来。自救时,可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赵非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