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纪录片人能做些什么?SMG纪录片中心的几支节目制作团队,用信念、用温情、用纪录片人的职业精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疫情当前,SMG纪录片中心策划制作了短片《安静,?是一种守护》,通过记录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特写,展现每一个平凡人的防疫心路,体现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伟力。该片由纪录片中心的范士广工作室制作。作为医疗新闻纪录片《人间世 2》总导演之一,范士广在医院进行了长时间沉浸式的观察体验,对医疗、伦理、人性等问题有着更深的思考。在范士广看来,“我们要警惕鸡汤式的宣传,不要一味廉价地歌颂医生多辛苦、多伟大,作为一名纪录片人,更重要的是从镜头中传递出医务工作者科学理性的处事态度。”
面对疫情,他主动联系上海市卫健委,和编导金翔一起在瑞金医院和虹桥机场拍摄了上海援鄂医疗队的培训、出征全过程。
为了记录疫情之下的上海,编导金翔从大年初二起就扛起相机、走上街头,在扫街中度过了整个春节假期。下一步,范士广工作室计划推出一部新短片,聚焦赴鄂一周的上海医务工作者,透过上海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日日夜夜,描绘白衣天使们抗疫的真实身影。纪录片中心的多个制作团队?加入到了真实记录抗疫故事的队伍中。大年夜阖家团圆之际,郭静工作室的《火线救援》项目还在紧张拍摄。这是一部将镜头对准消防队员,用长周期、蹲守式的拍摄手法记录消防员们时刻待命、负重奔跑、读秒登楼、紧急救援的真实故事。目前,郭静工作室正在积极与上海消防救援总队沟通,争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拍摄消防员们在特殊时期为守护城市安全付出的努力。
春节期间,陈蕾工作室的团队成员来到上海最繁忙的道口沪渝高速公路汾湖检测点进行拍摄。导演李正强、摄影张小米、录音肖涵将镜头对准了奋战在上海主要高速道口、交通枢纽等一线工作岗位上的普通人,为默默付出、抗击疫情的先锋们点赞。
面对疫情,李霞工作室的导演周倩深入一线拍摄防疫人员,记录社区防控的各项工作。导演詹佳骏在卫健委和新闻办合署办公的地方蹲守采访,夜晚和工作人员下榻同一宾馆,便于及时追访疫情。外地员工孙闯提前结束休假回沪工作,他用镜头记录了口罩、消毒水等重点医疗物资从“分配额度、运输配送、门店分装到市民购买”的各个环节,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在防疫工作上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秦博工作室的编导张涛、蒋逸哲,摄像黄日华,录音师赵景岩在春节来到瑞金医院急诊大楼拍摄,展现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勇气和担当。胡茜工作室的摄像常无忌、录音师黄百寒、灯光师虞晨在春节来到社区,记录下社区防控保障的各项工作。潘德祥工作室的编导姜涛、摄像贾鑫来到上海赴鄂医疗队护士家中,挖掘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展现白衣天使们的医者担当和无私奉献。编导董路翔则来到街道,实地拍摄社区口罩的发放情况。
纪录片中心总编室、品牌部等职能部门员工,同样放弃休假、坚守岗位。在节目编播上,纪录片中心进行了版面调整,为部分医疗科普类纪录片开通“绿 色 通 道”,为 观 众 释 疑 解 惑,广 泛普及防疫知识。编排专员陶勤冶在春节期间连续加班三天,完成了紧张的版面调整。插播《急诊室故事》第一、二季、《本草中华》《探索未知》之《杀手病毒》和《科 比 :与“?”为 敌》系 列 科 普纪录片,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可以饱览丰富精彩的文化年货。
疫情当前,纪录片中心和《可凡倾听》栏目积极沟通,在 2 月 8 日推出特别节目——“中国人活得有气势”。纪实人文频道还积极排播了系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公益宣传片,全天多次滚动播出。此外,拟排播系列呼吁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禁止野生动物买卖的公益宣传片,准备合作拍摄上海抗击疫情纪录片。
在节目宣传上,纪录片中心的宣传团队与编辑团队群策群力、协同合作,完成了密集的节目制作、编播和宣传任务。宣传主管应姗榻进行反复的选题修改和宣传情况汇总,编辑孙敏、刘元杜、张莹一接到任务,立马奔赴单位进行紧张的节目制作。其中,刘元杜刚从外地返沪,就一头扎入编辑机房,通宵达旦编辑完成了特别节目。面对每天密集的宣传片编播任务,宣传片管理专员吴人豪高烧 39℃,在家隔离,后期制作专员裘渊超驰援补位,保障完成播出任务。除了完成本频道的编播任务,纪录片中心的总编室还勇挑重担,为兄弟单位提供了十八天的精彩纪实类节目。
此外,还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追踪热点,推荐纪录片、人文艺术内容,宣传节目播出,陪伴观众、网友在家过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