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探究———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 关键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 发布时间:2020-05-21 08:33

  摘 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获得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抓住创 业教育先机,通过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学校与民族企业合作,用好省、州政策,重视师资 队伍建设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形成了适合黔东南地区创业教育对 接精准扶贫,助力决胜脱贫攻坚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909106

  引言

  在中国知网以“创业”为主题检索条件,2015- 2018年,创业主题的文献数量保持在每年2万篇以 上,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文献平均保持在每年7700 篇以上,2019年达到9090篇。但以“创业”并“民族” 为主题检索条件仅检索到2058篇。有关民族地区的 创业教育研究近5年平均每年仅250篇。创业教育 对接扶贫的研究尚有1208篇,但是“民族”并“创业” 并“扶贫”的文献仅有67篇。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创业 实践萌芽较早,创业资源也并不溃泛,但长期以来受 经济因素影响,科研能力较弱,造成了高职院校创业 教育理论相对较少。国家正处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 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恰逢职业教育 发展迎来春天,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创业教育,助力脱 贫攻艰,把民族地区创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相对接,总 结学校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助力教育脱贫的经 验,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提供经验借鉴。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具有森林之州、歌 舞之州美誉,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 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世界最大的民族博物馆、 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的贵州黔东南州首府“苗岭 明珠”———凯里市。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 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文化 部认定的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 习培训基地之一、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 校、贵 州 省 少 数 民 族 传 统 医 药 文 化 研 究 基 地。从 2008年开展创业教育探索,2016年获全国首批创新 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学校大学科技园是目前全 省7家省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以苗侗银饰刺绣蜡染为 主题的“黔粹传人工作室”和以农业为主题的“黔东南 培生星创天地”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培养了一批优秀 大学生创业团队,对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接精 准扶贫提供一系列的经验。

  1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

  1.1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创业国际视野 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工程的意见》是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 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 大工程。此工程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 新的思路和坚实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居全国地州 市之首,是世界苗侗文化核心区。黔东南民族地区的 民族文化资源在海内外都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7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0多项,居全 国各市(州)第一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首 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研究基地、贵州省民族民 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这都为学生创新传承优秀民 族文化,创业继承文化传承工程提供充分宝贵的资源。通过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既引起学生学习 民族文化知识的兴趣,习得了民族行为文化的技能信心,同时也极大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拓宽民族 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深刻体验 到民族文化的发展潜藏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

  学校借助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银饰、刺绣、 蜡染等资源,打造以“银饰、刺绣、蜡染”为主题的国家级“黔粹传人众创空间”,投入6000多万元建有集产、 学、研、展、销、孵一体的银饰刺绣蜡染校内生产性实 训基地8000余 m2,银饰刺绣蜡染教学资源1500多 件,建有银饰、蜡染、刺绣等创客空间15个,成立大学 科技园运营管理公司,对银饰刺绣蜡染校内生产性实 训基地进行企业化管理。建有王国春大师工作室、杨 科礼大师工作室、杨文斌草染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大 师工作室,分别涉及苗侗民族银饰、刺绣、蜡染文化; 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培育和打造 4 支科技团 队:“黔承似锦”创业团队、银饰手工艺品创意设计研 发团队、刺绣手工艺品创意设计研发团队、苗医药技 术研发团队、苗侗建筑技艺传承创新科技团队。“黔 承似锦”大学生创业团队,根据学习工艺品加工和服 装设计专业知识,融入民族银饰、蜡染、织锦刺绣元 素,再创造性融入现代服装元素,团队参与跨界合作 的银饰系列作品 EIGHT 银饰首饰系列九件套首次 走进荷兰 CODA 博物馆,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苗族银 饰锻造之美。

  1.2 主动寻求与民族文化契合点,加强与民族文化企业校企合作力度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 一体集团化办学模式;是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 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主动与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刺 绣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贵州 苗妹银饰工艺品有限公司、黔东南州久黎苗妹工艺品 有限公司等民族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加 强与民族企业校企合作,共同交流学习,共同发扬和民族文化,这样既可以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学习、了解 传承民族文化的机会,还丰富了学校民族文化氛围和 学生创业项目,更为民族文化走出校门、创业助力精 准扶贫提供门路、决胜脱贫攻坚、服务社会提供了机会。这对培养民族地区学子民族之情,振兴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对激发民族地区民众的创业热情有一举两得功效。

  学校开展“锦绣计划培训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云上丹寨·非遗传承 计划”培训数千人,通过从事民族手工产业实现居家创业就业增收。学生设计制作创新作品上千件,满足 学生的日常教学需要、锻炼了学生的技术技能,还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与魅力,更激发 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创业热情。

  1.3 充分利用省州和地区的创业政策 2014年,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落 户贵州,这州贵州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又增加的一个 新亮点,同时也成为贵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新的利器。 黔东南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在“大数 据、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大农业”重点领域深入推 进。贵州中科汉天电子有限公司与原汽车机电系共 建成立汉天下物联网学院,共同建设培育大数据产业 人才,以大数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学校创新 创业项目的产生、孵化提供技术服务平台。 学校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的契机,开展互联网相 关创业专题讲座;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赛。519校园团创业联盟、“519校园团———高校创业 联盟”“御用医生”“高产脱毒太子参”等互联网+项目 应运而生。“519校园团—贵州高校联盟”凭借和发 挥物联网大数据优势荣获金奖。“互联网+”新业态 形成,将成为引领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风向。

  1.4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完善课程体系

  创业与专业相结合是学校创业大赛对学生创业 项目的要求,旨在要求学生结合专业,选择与所学专 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学校临床医学系康复治疗技术 专业莫贵生等人在校创办的“中医传统康复理疗中 心”创业团队,就是结合所学康复专业,为广大师生开 展保健按摩、针炙推拿、拔罐、中医美容、刮痧等保健 项目,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广大师生和社会人士提供 专业服务。从2016年成立至今服务师生和社会人数 多达2000人次,也成了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实训室。 从这里走出去的同学,有的也开办了康复机构,还体 验到专业知识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的信心。

  创业与专业相结合,既可以发挥学生所学专业优 势,增加了学生对专业、行业的了解和熟悉;还促进学 生巩固强化学习知识,坚定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的决心,极大便利了学生毕业后与专业创业相对接。 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了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这也成了促进高校大 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有力举措。民族地区学生利用专业优势,与创业相结合,更直接方便了学生服务 社会、奉献社会的决心。

  1.5 打造创业经验丰富、专注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

  学校早期创业导师都由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教学 经验的教师担任,确保了创业导师素质。每年还邀请 企业创始人、行业代表、创业指导名师为学生开展创 业教育讲座和教授创业教育课程;还邀请州人社局专 家、就业局专家、现代农民企业家、州阳光办等相关专 家、黔东南州创业之星、贵州省创业之星来校为学生 传授创业知识,如创业企划书的撰写与创业大赛的礼 仪培训、创业管理、公司注册等。创业成功的优秀毕 业生还为学生们现身说法,讲述自身的创业经历,告 知创业学生可能避免的错误和少走弯路。

  学校历来重视创业教师团队的培养和创业导师团队的打造。学校的创业导师不仅有本校在校的教 师,还有校外教授;不仅有企业家董事长,还有创业毕 业大学生;不仅有行业代表,还有专业创业导师。通 过外引内培方法,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 创业师资队伍。

  1.6 创业教育开展早,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

  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早,抓住创业先机。2008 年 学校已 经 把 创 业 教 育 融 入 到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教 育。 2012年学校还专门为学生开拓从事创业实践场所, 让学生周未时间在开拓跳蚤市场从事创业经营。为 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从2012年起每 年10月份开展校园创业大赛,并为胜出的选手提供 专门的、固定的创业场所和专用场地。2015 年大学 生创业中心盛大开业,足以容纳31家创业实体项目 入驻,并搭建让学生展示创新创意创业的舞台———创 业路演大厅,学生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除了创业环境的营造,学校还关心和指导学生创 业项目的运营和发展,鼓励学生多出创业点子、支持 学生大胆创新,容许学生尝试和失败,给学生营造宽 松、自由、充满激情的心理环境。成熟的物理环境和 宽松的心理营造起最适合的创业氛围,培养出一批创 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在时机上对接到当下精准扶贫, 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职教理念。

  2 结语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挖掘利用好本民族地 区文化资源优势,在创业教育上注重培养学生创业国 际视野,为将来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坚定了其创业的初 心;主动寻求创业与民族企业契合点,加强校企合作 力度,拓展创业平台;抓好用好国家政策,掌握创新新 风向;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相结合,形成适合自身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之学 校创业教育开展早,形成校园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 抓住了创业教育先机。这些是学校10年创业教育经 验和作法,形成了一系列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助 力决胜脱贫攻坚的方法和策略,可供民族地区高职院 校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郑盼盼,尹锐敏,徐万明.创业教育对接教育精准扶贫的 实践研究———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 村经济与科技,2019,30(7):270-271.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 [2019-9-10]http://www.gov.cn/zhengce/2017- 01/25/content_5163472.html.

  [3] 陈文祥,吴文勇,刘杰.民族地区脱贫治本高职创新创业 教育生态 的 构 筑 与 实 践 [J].中 国 职 业 技 术 教 育,2018 (7):86-89.

  [4] 郭昊坤,杨兰.以大赛为载体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9):137-139.

  郑盼盼 梁旭楷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