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潘姨,女,59岁,糖尿病病史5年余,平时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糖化血红蛋白在6.5%水平。但近期体重下降明显,而且出现了四肢对称性麻痹疼痛,送安排入院检查治疗。潘姨的症状是以四肢末端为主,尤其是下肢厉害,呈麻木感,针刺样及灼热样疼痛,要经常地按摩才能好一些,而且白天好些,晚上严重,影响了睡眠及生活。入院后完善了糖尿病神经系统检查,及神经肌电图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这个诊断,潘姨百思不得其解,逢人必问:为何我一直血糖控制理想,仍会得糖尿病神经病变?
一般来说,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几率也会越大,也有些糖友,平时血糖控制还好,但因长期服用西药,也会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引起了神经的损害,而导致四肢末端的麻痹、刺痛。
发病机制很复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等等,其中氧化应激是高血糖所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因素。病因方面,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肯定是重要的因素,但也有些血糖控制还好的也会发生,这是为什么呢?专家发现,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还与平时血糖波动有较大有关;以及有些病人长期不规范使用二甲双胍,体重下降太快也有关系,比如上面案例的潘阿姨吧。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等,导致维生素的缺乏,而引起了神经方面的损害。
该如何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及对症治疗。首先要平稳控制血糖,保持血糖不要过大的波动;如果疼痛的厉害,可以服用些对症的止痛药,比如普瑞巴林等,但症状容易反复,且易出现头晕,疲乏的副作用。
中医认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依据症状特点将其归属于“痹证”的范畴。源于糖尿病病史久后,导致机体津液亏损,阴血不足,一方面四肢筋脉无以濡养,另一方面阴虚血瘀,脉络不通,郁而化热,瘀热在里,痹阻下焦,不通则痛。故治疗上当与活血通络止痛,而具体治疗上还要依据病人体质,辨证用药,一般可采用益气活血或养阴活血,或化痰活血等不同的方药。
以上案例中,潘姨住院期间除了中药治疗外,还配合了中医特色治疗,如中药沐洗、针灸、针络放血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故病痛得以在短期内得取得疗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