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城市语言与文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建筑为例

  • 来源:设计时代
  • 关键字:文创产业,城市建筑,旅游纪念品
  • 发布时间:2021-03-08 20:40

  摘要:基于对城市特色的定位来对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通过对城市建筑的代表性符号语言提取、加工、植入到文创产品中进行推广,合理运用多样数字化科技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形成产业形态。文创产业在近年来进入人们视线,得益于政府的扶持与市场经济前景,人民生活的愈加丰富,那么如何加快文创产业的发展,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通过举例说明、综合分析和系统概括的方法将建筑元素合理提炼,使其实现价值可视化,以天津五大道建筑为例,结合地域城市特色融入到文创产业发展中进行深度研究。

  一、城市语言与文创产业

  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形态和文化差异构成的地域文化,是历史沉淀的产物,新旧文化的碰撞,影响和制约,也更好的印证了地域文化的传承性,地域文化是文化资源和文化设计的要素,充分了解地域文化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传承、认识和传播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促使众多的文化创意产品蓬勃而出,良好的文化创意产品为文创产业提供文化氛围,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1]每一款文创产品都应明确自身的定位,根据城市特点,来制定一系列的文创产品,突出城市特征,发扬城市文化,而文化的表现范畴非常广,其中建筑是表现城市语言最好的载体,这些建筑是人们一想到某个城市所能第一反应想到的建筑,建筑特色带动旅游消费,旅游商品促进经济增长情况。

  二、通过天津五大道分析城市语言与文创产业的融合

  2.1 基于天津五大道建筑语言的文创产品设计

  根据腾讯研究院、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发表了新文创产品领域城市排名,新文创活力排名、综合活力排名前十位的天津,有着优渥的地理优势,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文化,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天津相声,以及诸多西洋式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天津五大道,天津五大道的建筑形式以矮层小洋房为主,周围建筑相融较好,建筑风格与现代化高楼相比,年代感十足,保留了建国初期时的样貌,其中英式建筑、法式建筑、意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2]

  通过建筑纹样,建筑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其载体可利用具有文化优势、文化特色、产业资源的项目,以此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另外加强功能性研究。突出旅游纪念品的产品功能性,加大人们的购买欲望,在纪念的同时具有科学的功能载体,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产品内涵。

  图2 为五大道建筑风格办公差旅,采用天津五大道建筑风格为提取元素,圆顶建筑以及民园特色为主要形态,融入城市姿态,作品形态上小巧灵活,方便人们出行,插脚可折叠,随充随走,无线便携,插在插座上还可当作小型装饰品,颜色靓丽,具有纪念意义。

  2.2 天津五大道建筑元素下的文创产业模式及途径

  2.2.2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系统

  在消费人群的界定上,要追求大众化,平民化,追求薄利多销,做到人人广泛普及,通过产业的推广人们更加深刻了解城市文化,提高认可度,定位在男女老少皆宜的活动范围,增加产品的互动性,趣味性,做到孩子在娱乐时,成人也能参与其中,增加产品的合作性。

  增加五大道公共设施系统,可以设置五大道主题贩卖机,其中包括饮料瓶、盲盒等,植入数字墙面,提高曝光率,追求公共服务效率的最大化,提高公共认知,使其普遍性。建立城市与公共环境中的联系,相辅相成。

  2.2.3 产业园区再建造

  增加天津艺术园区的改造,西式建筑与现代创意的碰撞,增加艺术氛围的营造,人在画中走的独特体验,文创产品的互动性,园区设有青年旅社,中高档型酒店,文创产品在其中扮演主待客的角色,遍布住所的各个角落,文创产品随时可扫码支付领走的便利,办公区域为文创产品输出站,企业入驻园区,第一时间追踪文创产品的销量,了解客户群体动向,办公之余享受惬意的环境。增加产业园区内的公司合作,广告策划,将品牌推广应用,而不是封闭式的输出模式。

  2.2.4 新媒体推广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在内容创造、产品开发和模式创新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借助新媒体对城市文创产品进行推广营销,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下,搜索引擎的助推,把潜在客户的需求更加快速的推送到商业运作人手上,根据当下热门流行结合文创产品实现互惠互助。创新设计方法走向科技创新、多维感官、3D 影像表现的体验题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文化产业,将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视觉、听觉、感官、触觉等体验,创造梦幻般的艺术愉悦感,引导民众倾向于健康的文化消费。[4]

  3.结语

  通过对天津五大道建筑语言及地域文化进行解析,同时将文创升级,依托于新的产品载体,灵感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不仅仅只是一个装饰品,赋予更多的生活意义,让人们习惯于文创产品带给我们的便利,沉浸于文创产品带给我们的文化艺术内涵,同时展现城市语言,建立推广平台进行系统性、科学性持续发展,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实现产品的多方位融合经济,将城市特色以艺术语言进行阐述,打造新潮流新时代的古建筑文化,将人与建筑有机的联系起来,感受艺术与古文化碰撞出来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韩华.关于文化产业创新问题的思考.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2 期;151-152 页

  [2]陈浩民.尹秀艳.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 年第4 期

  [3]王会莹.民间艺术学研究方法的当代建构.文化艺术研究.2008 年01 期;88-93 页

  [4]夏萍.试论我国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当代经济.2013 年第4 期;78-79 页

  基金项目: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五大道”建筑语言在文创开发设计中的深度研究(C18077)

  作者简介:任成元,天津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邮编:300387,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 号,天津工业大学, 杨洋,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 号,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邮编:30038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