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坦桑尼亚· 丁子香
- 来源:天天爱科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丁子香,和平之花,繁荣之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16 20:46
每年,很多到坦桑尼亚旅游的人都会兴冲冲地去两个地方——奔巴岛和桑给巴尔岛,只为了呼吸一口芬芳的花香。散发出让游客们备感荣幸和欣慰的花香的,就是坦桑尼亚的国花——丁子香(拉丁名为Syzygium aromaticum)。
坦桑尼亚的和平之花与繁荣之花
坦桑尼亚有三座大岛屿分布于印度洋——奔巴岛、桑给巴尔岛和马菲亚岛。奔巴岛上生长着众多丁子香树,被誉为“丁子香之岛”,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香的地方”。另两座岛屿上也生长着不少丁子香树,芬芳四溢。
丁子香的经济价值很高,是名贵的香料和药材。而坦桑尼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丁子香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生产的丁子香总量约占国际市场的80%,是坦桑尼亚农业领域的重要创汇来源之一。坦桑尼亚也因此拥有了“丁子香之国”的雅称。
丁子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后被殖民者引进到了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因为欧洲人对香料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丁子香树在当地被大量种植,丁子香贸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随着历史的演变,丁子香成为了坦桑尼亚的国花,象征着和平与繁荣。
每年2 月和12 月,在丁子香树密密麻麻的枝条和叶子中间,开满了红花、紫花和黄花,花色艳丽,香气袭人。
丁子香树每年可收获两次,朵朵花儿和粒粒果实浸透着花农们的心血。
丁子香: “一带一路”上的主角之一
丁子香是桃金娘科的一种常绿乔木,一般可高达十余米。树皮灰白而光滑,叶子为对生,触摸起来有皮革质感;叶子为卵状椭圆形。
丁子香的花序为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花瓣为4 枚,通常3 朵花为一组生长。丁子香的花蕾还会变色——初始是白色的,长着长着就变成了绿色,待到花蕾长到2 厘米左右时,又会变成红色。
丁子香的花蕾中含有挥发性丁香油,有着浓烈的芳香气味。因此,丁子香的花蕾焙干后可作为香料。
中西式菜肴如印度菜、马来餐、印尼美食及欧洲美食,都会用到丁子香的花蕾制成的调料。
《本草纲目》中记载,丁子香又叫 “鸡舌香”;又因丁子香的花圆头细身,状如钉子,故也称“丁香”。
丁子香还有清新口气的作用,被誉为“天然口香糖”。我国古代的官员去拜见皇帝时,常口含丁子香。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汉代,我国便已经和其他国家进行丁子香贸易了。
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赵中振教授说,随着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的发展,香药逐渐传入中国,补充并丰富了我国的药用资源,丁子香便是其中之一。
丁子香不仅是香料,还是重要的香药之一。西域地区的居民常用香药治病、疗伤、养生。
上得厅堂,下得药房
去超市的时候,你是否留意过调料区呢?被制成调料的丁子香(商品名为丁香)就静静地躺在货架上。
丁子香的气味相当浓烈、持久,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种香味比较难以接受。
其实,丁子香不但是知名中式香料“五香” 之一(八角、桂皮、花椒、小茴香、丁子香合称为“五香”),还是东南亚人喜爱的咖喱的重要成分之一。
丁子香吃起来有辛辣、苦之味,且有些麻涩感;但若与食物一起烹饪,它就会释放出温厚和甘甜的滋味,是炖肉时必备的香料之一。
在中药房的药斗子里,我们也能见到丁子香的身影。
丁子香以花蕾和果实入药,能杀菌、镇痛、暖脾胃、补肾助阳,更是治疗口臭的良药。我们天天使用的牙膏、漱口水、肥皂等生活用品中,有的也会添加丁子香提取物,以起到杀菌、预防龋齿等作用。
丁子香的花蕾香气浓、个头小,在中医药领域被称为“公丁香”;丁子香的果实香气淡、个头大,被称为“母丁香”。
此丁香非彼“丁香”
我们经常在公园里或马路边看见丁香的身影。不过,此丁香并非坦桑尼亚的国花丁子香。
路边常见的丁香,中文正名叫紫丁香(拉丁名 Syringa oblata),是木犀科丁香属的植物。因其花筒细长如钉,气味芬芳,故名“丁香”。
其实,丁香和丁子香,只不过是花蕾相似罢了—— 都像钉子,而花儿开放后的样子,根本就不一样。
丁香的花蕾,顶部像个小圆球,下部是细长的花冠管;开花后可以看到四枚花瓣;花蕊要么在花冠管内藏着,要么会探出头来——每朵花有两枚雄蕊和一枚花柱。
丁子香的中文正名叫丁香蒲桃,盛开时花冠虽然也有四裂,但会有很多雄蕊从中间冒出来,像一个小绒球。
丁香原产我国华北地区,已有1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的名贵花卉之一。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及欧洲东南部;丁子香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目前在国内很难看到它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