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尝试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合作学习,小学,英语课堂
  • 发布时间:2021-03-27 21:10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拥有完善的理论。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也表现出它独树一帜的魅力,它的出现改变着小学英语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尝试合作学习,成了传道者需要做的,即打破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1 全民参与,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将对他们学好英语有很大帮助。由于小学生爱玩好动,表现欲和好胜心都很强,他们较偏向于游戏、竞赛、讲故事、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合作学习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从分组、讨论、交流到评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不论差生好生,重在全民参与,合作学习也可以满足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需求,相对来说学习形式多样化,需要组间组员的配合。小组间合作交流也能激发学生好胜的表现欲,为组争得荣誉,表现自我,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保持学习的热情。

  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和指导小组成员展开激烈地交流讨论,以调动小组成员的参与欲望,彼此间进行思想的碰撞,并能自觉的遵守纪律。笔者认为合作学习首先应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地进行分组,在小组成员上应考虑学生性别、年龄、性格、接受能力、学习基础等各方面的内在因素,还有外在的因素,比如班级的学习环境,家庭的教育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小组以4-6人为主,优中差结合,考虑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性,做到内外在因素都能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尽可能减少后期小组合作所产生的不必要矛盾,也为角色安排做好前提准备,使各组成员之间互补互助、和谐发展。

  2 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语言的最大功能是用于交际,英语跟我们的母语一样,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进而具备与外国人进行交际的能力。小学生表现欲强,喜欢别人的关注,他们敢于挑战,喜欢交际,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不仅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而且在较短的时间里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合作学习能按组凝聚组员的学习智慧,学生的参与体现了集体性。他们的这些特点刚好符合合作学习的需要,小学生在小组团队里代表的是集体,他们需要在小组里发表意见,与组员交流,主动与组员交往,渐渐养成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在这过程中小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懂得了什么叫尊重他人,在倾听时懂得表达自我,增强了自身语言表达的能力。师生式合作、小组式合作等多层次的交流,使学生能在合作中自由发表意见,主动参与,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笔者根据各年级知识的难易程度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作学习,如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对英语充满好奇,对老师说的都会按时去做,为了巩固上节课学过的对话,课后同桌两人一组分好对话内容,利用下节课课前三分钟进行汇报,这样就使操练的面迅速地扩大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操练的机会。四年级的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对话的拓展与整合,利用不同对话素材进行2-4人的汇报,让学生在对话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树立自信心。而五、六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年龄上的成熟以及对合作学习的熟练程度可以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继续拓展加深难度,采用“田”字式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以记述的形式写写小短文或以绘本的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以讨论、猜测、联系上下文、查阅等方式解决,培养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3 循序渐进,持续发展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太成熟,他们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很难维持很久,但他们具有向师性,喜欢受老师的表扬,爱表现,有发展的潜能。新课标也指出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合作学习在尝试的过程中也需要经历一个磨合期,从运用、发展到成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那么,合作学习从运用到成熟,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实现共同持续发展,即跳一跳,摘到桃子。在角色安排上,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至关重要,他们不分彼此,在分工上都需要尽心尽力,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团结一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此,合作学习中一般分为小组长、计时员、纪律维持员、材料收集员、记录员等,让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参与进来,特别是后进生,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自我,感受得到在小组里的价值。以此下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4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4.1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优化备课流程和方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果,深化备课的准确性、精确性。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需要和生活经验,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做好角色安排,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切勿让学生坐在一起不知道想什么、说什么和做什么,切勿让合作学习演变成“形式”,变得可有可无,进而失去合作学习该有的效果。教师不可忘记针对当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提前备好材料及设计好分给学生的任务,让每一小组成员都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以防在课上什么都不会做,影响任务的进程和效果。

  4.2 处理好三种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讨论、交流、互动是重要环节,需要师生、组与组、成员与成员之间共同完成,这样就需要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参与,而没有压力负担。在师生关系上,师生之间也是合作者,教师必须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启发引导学生,把任务交给学生,尽可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通过合作与竞争,激发出小组间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处理好组间的矛盾,形成良性合作竞争的局面。在成员与成员上,教师要注意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组成帮帮团,要求优等生真诚热情地帮助后进生,决不能因为后进生成绩差而贬低他们,使成员之间团结友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完成共同目标。

  4.3 问题设计合理

  任何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的,必须设计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又有利于组员间合作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不能单纯的把知识性的问题都一一展示出来,要求教师准确把握问题设计难易,灵活多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时能从多方面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实现问题设计的预设与生成,使小组成员不仅有与成员互动的空间,又有与教师交流的机会,真正做到集思广益,问题有所价值。

  5 合理评价,多种形式结合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在合作学习中也同样需要,它在小组间起着推动的作用,更能激发小组间合作的动力,也便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合作情况,还可以带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小组间的合作,使得小组间合作更和谐,更有动力。

  (1)入门阶段学生学英语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也会出现羞于表现自我的情况,他们害怕同学的嘲笑,不敢开口。这时教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与小组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采用口头表扬、体态语言、印章等形式评价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是有趣的,进而慢慢放下防备,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或学生在合作时碰到困难时,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如微笑、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不要放弃,鼓励小组间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完成合作任务,慢慢体验到小组存在的潜在可能性,化不可能为可能。

  (2)在学生已适应合作学习时,以评价表、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师生参与评价组内或组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评价表、调查问卷、访谈的问题等,便于发现组内与组间的不足,反省组内的长处与短处,虚心改正,并学习组间的长处,优化组内,使每个组员都明确改进方向,促进组员更好地合作,使组内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团结,培养组员团结协作的精神。

  (3)《新课标》强调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此,利用期中和期末进行作品汇报,如短剧表演、讲故事,制作英语墙报,或以一主题进行小组辩论,通过各种形式检测小组在合作学习学到的知识是否会融会贯通,反馈最终合作成果。并在小组中选出评委对参与的各小组进行点评打分,对汇报完成优秀的,体现合作意识的小组评选为“优秀合作小组”,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同时将学生的汇报以相片、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写进学生的合作史册上,永久保留。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尝试能打破小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能为学生寻求到适合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有它的可行性,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指数。如何最大限度的尝试合作学习,还需要继续探索,只有不断完善策略,改进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合作学习才能继续发光发热,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绚烂多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