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讲一方话。”于是有了方言,有了乡音。一个青年背井离乡去陌生城市工作,在到处都讲普通话的环境中打拼,也字正腔圆地讲起了普通话。但年末岁尾回老家,一下火车,周围乡音一入耳,他便知道自己到家了。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说家乡方言了, 方言正面临着消失的命运。
须知,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作为根植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保留了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与普通话相比,方言更能代表地区的文化特色。方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山东方言粗粝醇厚、亲切朴实,体现了山东人民质朴可靠、踏实能干的特点;东北话语调俏皮、干脆爽利,体现了东北人民的豪迈利落、不拘小节的特点;闽南话柔软细腻、轻声轻调,体现了福建人民细心聪慧、认真尽责的特点。如果有一天方言消失了,那么人们将失去各自的家乡特点, 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将受到重创。当“侬好”“毛毛雨” 这样的上海方言不在,当 “生猛”“埋单”“搞定”这样的粤语无人提及,所谓的“南腔北调”之盛景将一去不复返;烟雨江南的吴侬软语、苍茫西北的粗犷秦腔,都将灰飞烟灭;“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的温馨再也寻不到。
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 如果方言消失了,那么普通话的文明又能维持多久呢?
所以,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保护和拯救正在消失的方言,否则我们的下一代、后一代就会彻底忘掉方言。而最好的方言课是生活。希望在不影响社会交际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多营造方言氛围,让孩子们受到更多的方言熏染,让灿烂华美的方言得到现代化传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