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之舞》的第五集当中讲述了迈克尔·乔丹一个著名的动作。
1991-1992 赛季,乔丹第二次带领芝加哥公牛队闯入总决赛,对阵德雷克斯勒和他的波特兰开拓者。外界将这次总决赛视为是乔丹和德雷克斯勒的对决,但乔丹却认为,尽管德雷克斯勒确实很强,但将他和自己放在一起比较,是对自己的冒犯。在前一晚,乔丹对即将担任解说的魔术师约翰逊说,他会给对手点颜色看看。
首场对决开始,乔丹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主宰了比赛——用他并不算擅长的三分球。像是履行承诺一般,乔丹每中一记三分,便看向坐在场边解说的约翰逊。最终,他的记录定格在半场命中六记三分球。
最后一球之后,乔丹双手摊向两侧,耸了耸自己的肩膀。
赛后,媒体用“乔丹用三分球耸肩羞辱开拓者(Jordan shrugs off Blazers with 3s)”作为标题报道了这场比赛。这个带着一些挑衅意味的动作被所有人捕捉,成为了日后人们经久不衰的谈资。
毫无疑问,那六记三分球,让这场比赛变得精彩绝伦。但如今,乔丹在那场比赛创下的NBA 季后赛的半场三分球记录早已作古。真正让人们记住那场比赛的,却是乔丹那个轻蔑狂妄的耸肩。
我们当然折服于比赛中那些出众的球技或精彩的操作。扣篮,三分,盖帽……一场又一场比赛像是一集又一集的秀场,所有球员都在追求胜利的同时尽力表现这些令人惊叹的操作。NBA 事无巨细地对各种数据进行记录,技术统计就是这些内容,除非有人能超长时间滞空,或者做出720 度旋转外加三周单臂大回环。
记录存在的意义就是等着被打破。但选手的个性,却可以让比赛精彩得与众不同。在黑白的姓名和数字之外,乔丹用那个耸肩的小动作,为他的名字赋予了张狂的色彩,让那场比赛从来不会随着记录更新而尘封。
电子竞技里似乎总是少了些这样的记忆点。
竞技形式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原因。以游戏作为竞技载体,注定了代替选手们出现在竞技画面中的是他们操控的英雄角色,而不是真人本身。当然,一些游戏在设计中加入了表达元素,像DOTA2 选手可以操作英雄做嘲讽动作或聊天轮盘说话,炉石传说可以点击头像说话。但这些动作和语言终归是被固定的,这就让选手们在比赛中表达自我的机会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比起西方奔放的表达方式和张扬的个性,我们似乎更崇尚内敛和低调。加之电竞总体有一种渴望破圈的愿望,很多人更希望选手能以一个谦逊乖巧的形象示人。更多选手被有意或无意地塑造成了隔壁优秀的乖乖仔,而不是个性乖张的明星。
我们总是看到选手们在赛前软糯糯地“放狠话”、规规矩矩地“挑衅”,在赛后一本正经地接受采访复盘战术。而比起这些,总是《王者炸麦了》、《精英小喇叭》或者各个战队自己制作的队内语音集锦小栏目更加受欢迎。这是数据和精彩操作以外,选手们更加真实地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时刻。
当然,我没忘了那一次有些笨拙的亮牌子。如果不是最后输掉了比赛,我想我会相当欣赏那次个性的张扬。毕竟,想要嚣张起来还是需要来自选手个人内心的争强好胜与强大的实力。正如乔丹所说:“我的比赛,就是给我自己最好的背书。我在篮球场上的表现,我对比赛的投入,是所有一切的根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