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深圳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深圳,改革,创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06 20:43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实验场,经过40多年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世人所瞩目。分析深圳发展机理,可以总结概括很多,比如区位优势,深圳有紧靠香港的特殊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中央给予深圳先行先试的诸多制度红利。新城优势,深圳是一座全新城市,没有其他城市那样的历史包袱等。这些更多的是一些客观条件,而人的主观因素其实更重要。最突出的是以下几点:
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基因强大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强,整个城市都具有这样一种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精神,这也是这座城市从创立之初,开拓者们留给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作为深圳拓荒者的袁庚,先后开创了二十四项全国第一。比如创办国内第一家全球市场服务的跨国经营集团——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开工程招标先河;力推成立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创办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山开发区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正当任正非背负着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巨债的200万元债务、身陷困境时,深圳市政府公布了第18号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这是全国首个鼓励科技人员以“个人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权等工业产权作为投资入股”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的“红头文件”,这份文件后来被视为中国首份民营科技企业的“准生证”。 18号文件将原本创办公司需要最低50万元注册资金降低到只需一万元。任正非东拼西凑,筹集3000多元,又拉来4个合伙人,总共2.1万元,这家当今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由此诞生。深圳大事记里,记下这样一句话:“1987年,深圳市政府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华为在深圳创立”。一家民营科技公司从深圳最低门槛起步,如今登上中国高科技民营企业的珠穆朗玛峰。后来只要提及华为的创业史,任正非就要发出感叹:“如果没有18号文件,我们就不会创办华为。”敢为天下先的政策,成为了撬动华为的杠杆。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中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云天励飞的创办人陈宁有一段话: “深圳不只是科技创造者和企业新创者的创业基地,更关键的是深圳把创新和创业的基因融入每一个普通市民的骨髓里。无论是市领导,还是普通办公室人员,他的基因里面都有创新的理念,都有自己对科技的想法,都有开放和创新的精神。所以深圳才会诞生这么多的优秀科技企业。”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得到生动演绎
深圳政府的平台意识非常强烈,为企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舞台。比如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到2020年已举办二十二届,深圳高新技术发展的成功与这一重要平台密切相关。大家熟悉的故事:马化腾的“小企鹅”,就是在1999的第一届高交会上取得了腾讯发展史上第一笔风险投资,使腾讯活了下来。可以说,没有高交会,很大程度上就没有今天的腾讯。
2009年,又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交易投资博览会,推动了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2008年深圳互联网产业规模 160亿元,到2015年就达到2000亿元。
同时,政府主动作为,给科技企业提供诸多融资平台,1994成立全国第一家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设立的“高新投”,1999年成立最大规模的专门从事创业投资的“创新投”。 21世纪初,又专门成立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担保的“深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目前,深圳拥有创投机构数量占全国五分之一,中小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0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同时,各类专业协会也层出不穷,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实训的越疆科技,就是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会员。
政府搭好平台,发展就交给企业。深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研发机构在企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研发资金源于企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专利发明出自企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三洋电器的井植薰在《成功源于探索》中说 “何谓经营之本?我认为是造就人”。深圳的发展,根本上讲,靠的是大批的科技创新人才,深圳对人才高度重视。一是引进培育高等教育机构。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已经进入国内大学前列。与香港的多所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等联合设立的分校或研究院,为深圳培养了大批人才。大疆的汪滔,就是通过“深港产学研基地”这一平台,作为选派生,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学习。二是招引人才。从1992年起,深圳市领导亲自率团到海外招揽人才,在全国各省市是首创。这些年,深圳引进留学人员连续三年增幅超过 40%。2017年开始,深圳确定每年11月 1日为“深圳人才日”,体现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尊重,而且还设立了“人才伯乐奖”。三是以赛以评揽才。深圳设有“市长质量奖”评选、“深圳创新榜”评选、“深圳市十佳中小企业创业英才”评选,“深圳工业大赛”奖等,这些都对发现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疆的汪滔 2015年获得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奖金100万元。在获奖感言中他讲:“我还记得2006年那次高交会的经历,让我们坚定了创新的决心;是2008年政府资金的扶持政策,让大疆公司第一次搬进了宽敞的办公室;2010年创新创业大赛上,公司又第一次拿到了正式的奖项。大疆创业成长的路上深深地打上了这个城市的烙印,我要感谢市政府,更要感谢这个城市!”
完备的产业配套供应链和服务体系支撑
深圳在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中,高度重视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生产配套体系,形成区域性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比如,华强北电子市场有大小商户一万多户,从业人员10万多人,个别新的科技产品,可以实现半天出小样,一天出大样,无缝衔接生产。同时,为发挥科技企业集聚效应,提供区域系统服务体系,大力创设各类科技园、创新园、孵化器等(比如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成千上万家高科技企业,上百家高科技上市公司,都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园区中诞生和发展,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土地、厂房、后勤保障等全方位服务,为这些企业聚精会神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人投身到这座城市,推动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崛起。
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深圳体悟实训,就是学习他们这种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学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素质和能力。特别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机关干部,更要通过学习,努力为青岛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