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居住在镇上小区的母亲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年的端午节来临前夕,她都会吵着回村子里住那么几天。
为了不让她老人家生气,所以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只要母亲提出来要回村子里,我都会满口答应,并爽快地送她回村子里的老院。
这也是多年来,尽管我长期居住在镇上的小区,但每年雨季都会回村子里将老房子维修一番的主要原因。
说白了,也就是为了让母亲回村子里时居住那么几天。也为了让我们逢年过节回村子里时有个“落脚儿”的地方儿。
然而,去年的端午节在母亲身上发生的一件事,不但令我铭心刻骨而且还更令我热泪盈眶。
老母亲是个“热心肠”的老人,加上又有一手包粽子的好手艺,多年前居住在村子里时,每逢端午节那段时间,她都会被父老乡亲们请到家里一户挨着一户的帮着包粽子,这也是老母亲在镇上小区居住期间,每年端午节都会回村子里的根源,而回村子里的目的便是帮着父老乡亲们去包粽子。
其实,去年端午节在母亲身上发生的那件事,与我那十多年前死去的老父亲息息相关。
记得老父亲生前就爱吃粽子,这也是老母亲在老父亲生前的端午节,每年都会包很多粽子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由于老父亲生前的端午节爱吃粽子,老母亲又会包很多,所以我们做子女的也跟着沾光不少。
去年的端午节那天,单位放假,临近中午的时候,在小区也闲来无事的情况下,我便决定开车回村子里去看看老母亲。
然而回到村子里之后却发现家里“铁将军”把门,还让我吃了闭门羹。
寻问左邻右舍时才得知老母亲去了村南山坡上的坟地。
当我循着老母亲的脚步来到坟墓附近时,却发现老母亲瘫坐在已故老父亲的坟墓前,一边用手将剥开的粽子一小块一小块地掰下来放到坟墓的石碑上,还一边在嘴里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
那种与已故父亲近似于 “拉家常”的倾吐更是如泣如诉,从老父亲病故后的思念,从如今家里的幸福生活现状,再从当年端午节时的小米粽子、高粱米粽子,到如今的粘米粽子与大米粽子,与其是在说粽子的历史,倒不如说是在讲述家里的发展史。
老母亲在坟墓前哭的声泪俱下之际,令站在附近并担心惊扰了她而躲藏在一棵大树后面的我也是泪如雨下。
后来,听村子里的大娘说,其实每年的端午节老母亲回村子里时都会去已故老父亲的坟墓前哭诉一阵子,那既是一种缅怀又是心灵上的一种寄托,更是一份淡淡的乡愁蕴含在无穷无尽的浓浓思念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