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币危险?也不尽然
- 来源:《第一财经》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港币,美元,价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18 16:51
4月16日,港币兑美元价格再次触及其“弱方兑换保证”线7.85港元兑1美元。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再一次出手捍卫港币汇率。这已经是金管局自4月12日以来第六次在金融市场买入港币卖出美元了,其买入总额已达190.21亿港元(约合152.14亿元人民币)。
这种频密的交易让很多持有港币资产的投资者担心,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一些有经验的投资者会由此联想到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当时一些大型投机基金利用始发于泰国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动荡对港币做了类似方式的攻击。他们短期借入港币然后卖出港币换入美元促使港币贬值,然后再换入港币还钱。这种方式可以利用港币换入和换出时的差价套利(当然,这是个母公式,由此衍生的获利方式非常多)。
那次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动用了非常严厉的手段,包括把香港货币市场的隔夜拆借利息提高到300%。这让部分国际投机客损失惨重。香港在中国内地雄厚外汇储备的支持下渡过了那次港币汇率危机。但为此,港币利率迅速提高,造成流动性收缩,给香港的股市、楼市以及整体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记忆。
在香港经济遇到风浪后,很多评论者就会批评其特有的货币制度—联系汇率制度。这种制度缘于历史原因,是英国在管理香港地区时为其“贸易自由港”的地位而设计的。
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外汇本位货币制度。港币的汇率是盯紧全球贸易中流动性最强的某种外汇的。在1983年前港币盯紧英镑,之后则以7.8港元兑1美元的价格盯紧美元。香港的几大发钞银行如果想发行港币,要向金融监管部门缴纳同等币值的美元。在一般状态下,如果香港外汇市场的港币兑美元价格高于7.8,发钞行或者商业银行就有动机向有关部门以7.8的汇率兑换美元以获利,并填平汇率波动;反之亦然。
联系汇率制度有利于贸易和资本交易,但也有天然的缺点,比如,监管部门需要有大量的美元储备,另外,在短期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货币监管部门不能采取短期有力措施主动管理流动性状况,无法起到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过也正是因为香港采取了联系汇率制度,金管局在早期介入市场虽然是个艰难的选择,但也许并不代表一个非常糟的情况将出现。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就像全球许多其他经济体一样展开了流动性加码的过程。特别是在2017年,香港资本市场由于中国内地实体经济的复苏以及相对低廉的估值水平,吸引了全球大量的投资进入。在2017年,香港恒生指数上涨了36%,成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上涨最快的一个。另外,资本的涌入造成香港市场流动性充足,还造成其货币市场利率要低于已经开始加息的美国市场和跟随加息的伦敦货币市场。这促使全球的货币套利者从香港市场借入港币买入高利息市场投资产品以套利。
金管局从全球市场买入港币卖出美元,首先对港币汇率市场的心理起到了稳定作用。从实际作用上看,金管局买入港币有收缩港币流动性的作用。港币流动性收缩也会推升港币货币市场利率攀升,从而缩小港币市场和其他海外市场的利差,降低货币交易套利者的获利空间和动机。
对比1997年到1998年的情况,香港的抗打击能力明显要强了很多。主要原因是香港金融货币系统的管理经验更丰富,以及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迅速攀升能够予以香港地区更大的支撑。至于香港的资本市场,即使在2017年获得不错的增长,但从估值水平上看,其实在全球市场中仍然处于“价值洼地”的角色。
不过,令人忧虑的仍然是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利率攀升可能给这个领域的投资者带来一些麻烦。
经常被批评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也的确需要与时俱进。比如,对中国内地资本的开放程度需要更加开明。在这次经济复苏过程中,这个超级新兴市场有更多的风口可以解决流动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