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的网红

  “林吓洪”的“吓”就是“惊吓”的“吓”— 吓一跳吧?其实他本名叫林宏,登记户口时,奶奶的闽南语发音导致工作人员写错了名字(后来家里曾试图改回来,但没有成功)。

  同名字一样,林吓洪说他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也一直试图让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父亲很严厉,所以他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表现安静,喜欢读书;上学时,性格中叛逆的一面日益明显,“我就像是电影、校园小说里捣蛋学生的角色,所有的‘坏事’都是我干的。”林吓洪这样形容自己。

  留学后到硅谷工作,与大多性格内敛的中国籍工程师不同,他热爱写歌、拍视频,并放在网络上。一首自编自导自演的视频《一人我编程累》在YouTube上有近6万的点击量,而如今他提起时则会自嘲“很雷人”。

  当然林吓洪最出名的身份,是“硅谷币圈”里颇有影响力的创业者—2017年年底,他创办了区块链预测市场平台“菩提”,成为全球第一批落地区块链预测市场项目之一,预测市场类似于一个押注平台,如此你可以像在淘宝购物一样,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预测和押注并以此获得收益。实际关注比特币则在2011 年,过去7年他持续购买比特币并研究区块链技术,因此当2017年区块链技术成为“风口” 时,之前的经历让他显得很有远见,而他“早期玩家”的故事也在区块链圈被人熟知。

  林吓洪无疑是区块链圈的先行者。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他形容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同时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回忆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他认为与父母和老师的包容所带来的宽松的成长环境相关。尽管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父母从未在他面前流露对家庭财务状况的担心,也不会过多地要求他。他后来才知道,自己在学校里的种种叛逆行为父母都清楚,只是了解他是出于青春期叛逆,并且也没有影响学习,假装不知道而已。

  “当时还有一位老师,是华中师大毕业的,为了家庭回到小城市。他可能看到我有点像看到了他自己,会跟我讲他的经历、梦想,跟我说人生要珍惜,要好好读书。有一次老师找我谈话,我说等一会儿,我正在画画。结果他真的等了我两个小时。”林吓洪说。

  包容会减少人对犯错的畏惧。他对高考成绩不满意,要求自己在大学期间认真读书。“社团一个都不参加,整天泡在图书馆,读书、编程、参加比赛。”而参加的各种各样的编程比赛,他总是拿安慰奖。“但我下一次还是会去。不拿奖我不会问自己是不是很差,我会做可行性评估,觉得有可能就去做。我觉得人最可怕的就是都有可能性了还不愿意去试一试。”

  抱着“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心态,林吓洪放弃了原本腾讯上海研究院的工作,到美国普渡大学读博士。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造就了 Instagram、Twitter这样的明星公司,这让已经感受过把技术变成产品的林吓洪蠢蠢欲动。

  2012年,他又放弃了博士学业,加入Twitter。林吓洪原本以为自己会在Twitter待很久,但随着公司的快速成长和团队扩张,他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变少了,“继续待下去也很好,但身份被认同不代表自己真的在成长。”当时硅谷已经出现了Uber、Airbnb这些有潜力成为独角兽的公司。但林吓洪并没有选择这些公司,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要追求创业的路,于是,他再一次做了“少数人”,加入了一家小公司。没有选择未来的独角兽“跳上火箭”,他还因此被朋友调侃不会算账。

  “之所以选这家小公司,不是因为它厉害,而是考虑到自己职业的下一个阶段。 Uber、Airbnb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但一思再思,这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还是很在意自己的成就感。”新公司给了他一个“技术负责人”(Tech Lead)的职位,可以让他从更全面的视角考虑公司和产品。

  就这样,他在这家公司里度过了近4年的时间,这是他当初加入时所不曾预料的,现在回头看,这段时间正是他在创业之前自我反思和探索的阶段。

  小公司的管理无序,以及成就感的缺失,曾让林吓洪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当时他上传了一首《伤景城》,歌词很灰暗,其实正是他的心情写照;他也考虑过回国创业,2015年正是硅谷年轻人回国创业的小高潮,但想到自己来美国就是想有一番作为,不能铩羽而归。前前后后尝试的十来个移动软件项目也没有结果,他发现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期已过,做消费者产品的获客成本也越来越高。

  林吓洪形容那是段难熬的时期,但却让他学会体会情绪的来源,去思考哪些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研究比特币区块链、拍视频都是在那段时间里的兴趣和摸索。一直到 2017年区块链火热,过去数年他对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的积累才成为他新的事业方向。

  他在2 017年年底发表的一篇博客中写道,做程序员是他的技术积累,拍过的视频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区块链则成为创业的根基, “就像3个‘自我’在7年前出发,跑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我们终于在终点见面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