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最高处进发
- 来源:科学之友·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探险,服务,中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7-11 11:09
探路:修路队员首批登顶
5月26日16时35分,6名来自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的修路队员已将攀登路线打通至珠峰峰顶,他们成为本年度最早登顶珠峰的人。
在登山界,修路队员被称作“开路先锋”,他们会在山体上借助岩钉、冰锥、雪锥等工具固定路绳。修路完成后,其他攀登者便可借助上升器等设备将自己连接到路绳上,以此相对安全地进行攀登。
在位于中国一侧的珠峰北坡,将路绳铺设到峰顶是后续所有测量登山队员安全登顶的前提条件,因此修路队员的工作至关重要。
修路队6人原计划5月26日3时从海拔7 790米的二号营地出发,但当时风力过大,故出发时间延迟一个小时。12时40分左右,修路队修通攀登难点之一——海拔约8 600米处的“第二台阶”路线。又经过12个多小时的奋战,6人成功将路绳铺设至峰顶,为测量登山队登顶奠定了基础。
主攻:登顶珠峰历经艰难
珠峰的天气,瞬息万变,在此之前,原本计划的两次登顶都被迫放弃,而就在第三次登顶过程中,也曾经历数次艰难。
据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接应组组长次仁桑珠介绍,5月25日,队员从海拔7 028米的一号营地出发时风比较大,行进至海拔7 500米的大风口时风力猛增。大风迫使队员们无法正常攀登,只能趴在路线上慢慢前进。艰难抵达海拔7 790米的二号营地之后,队员们在大风中花了一个小时也没能把帐篷搭起来,只能抱着石头趴下躲避大风。
25日晚,队员们在大风中好不容易搭起7顶帐篷后,又担心帐篷会被大风吹走或吹坏。他们三个人挤在一顶帐篷里,只能抓着帐篷杆坐着休息,一晚上几次出去加固帐篷。顶峰测量所需的仪器被队员们小心保护着。大风一直刮到26日凌晨5时才减弱。
26日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从二号营地出发,4个多小时后抵达海拔8 300米的突击营地。
等待是如此漫长,等待又是这样激动。27日凌晨2时,8名冲顶组队员从突击营地出发,向着峰顶挺进。上午10时许,笼罩在珠峰峰顶的白云依次飘开,从珠峰大本营仰望,甚至隐约能看到登顶人员的身影。11 时,对讲机中传来消息:登顶成功了!
辅助:总指挥坐镇大本营
27日凌晨2时许,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总指挥王勇峰在珠峰大本营用对讲机连线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次落表示,8名攻顶队员在8 300米突击营地休整,营地有微风、小雪,队员状态良好,已做好攻顶准备。随后总指挥王勇峰向次落发出指令: “准备出发!”
曾经完成“7+2”(七大洲最高峰加两极)登山壮举,王勇峰是中国登山者心中的偶像。
1993年,王勇峰随队冲击珠峰峰顶,在登顶成功返回时却在8 700米处被冰壁挂住,与指挥部失去联系整整28个小时。体力耗尽的王勇峰在别人遗弃的营地里找到了几个残留的氧气瓶,最终奇迹般地独自返回了大本营。2008年,45岁的王勇峰再攀珠峰。36人大名单中,他是年龄最大的。他带伤上珠峰,第二棒接过祥云火炬。
如今,作为总指挥坐镇后方,面对熟悉的珠峰,王勇峰也有属于自己的感慨。他坦言,同过去相比,登顶珠峰的保障条件越来越好了。到位的后勤保障, 5G技术的沟通联络,都是如今安全登顶珠峰的底气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