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 发布时间:2021-08-02 21:4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形成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熏陶感染的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培养兴趣、感受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去阅读的兴趣,在兴趣中去理解课文内容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例如,如教学《梦想的力量》(三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课题阅读全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瑞恩为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的梦想终于实现,并也增进了加拿大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谊,从而也表现出瑞恩的心灵美。”具体的来说,先通过读全文,达到对课文主要内容有个大致了解程度,再从头至尾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达到对课文主要内容有个较为准确的了解及找出重点段落去细心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童年的发现”(课题),让学生感悟到童年乃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人的品性在童年开始形成。在阅读时,要围绕课文内容“我”(作者)童年时的发现是什么。再重点思考这个发现的过程起始于什么(梦中飞行),之后反复阅读,体会“我”是一个敢于想象,敢于提问,乐于探索的孩子。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我就抓住学生的个性,结合学生的生活,精心设计阅读的教法,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兴趣高昂中感悟作者对人生的赞美。

  2坚持精讲,给学生阅读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我便改掉了以前在课堂上无休止讲授,学生的阅读、理解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五年级下册)时,学生在阅读中没有亲切的语气,语调不轻快、活泼,更没有理解到这是一个多么清幽美好的山村,一个多么和睦美满的家庭。因此,我在教学时,做到少而精讲授,给学生留足阅读空间,指导阅读要求、方法,引导他们阅读的语气、语调和理解难懂的句、段。比如,在教学杜甫的诗《绝句》(三年级下册)时,重点是让学生反复练习读,读时要有语气、语调“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在读时,还要抓住诗中的景物和事物(迟日、花草、燕子、鸳鸯等),这样的教学我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练、自思、自己理解,然后自己解决问题,若有较难的就鼓励同桌互议,我再适当指导达到问题的解决。这样以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理解课文内容得到提高,课堂质量也有所提高。

  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上好阅读课的方法

  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教学的方法,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其价值在阅读活动本身,不应以教师的讲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教育,获得思维启迪。享受美的乐趣。

  在教学时,教师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的阅读和创新性的阅读能力,还要指导多角度的、有情感的阅读,如在读“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要带着(夸张)高昂的语气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重视朗读教学,将其贯穿于各篇课文,同时根据阅读需求,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尤其诗文宜采取诵读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强烈愿望。

  4重视阅读的正确导向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优良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提高学生阅读品位和审美能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一是要激发学生在课堂读书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学会对课文概括中心思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同时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和继续发展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一个人内在心灵的需求,是灵魂的壮游。同时,教师还要强调学生主动阅读,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