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建制医疗队组织策略探讨

  【摘 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2020年2月初,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将17个普通病区紧急改造为发热病房, 17支国家医疗队整建制进驻。为使医疗队迅速适应新环境,形成诊疗合力,提升救治水平,该院区坚持驻地医院集中统一指挥与发挥国家医疗队能动性相结合,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细致做好医疗队医疗活动的配合工作,保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迅速有效开展。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同济医院按照 “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原则[1] 新建的现代化院区。院区占地面积289亩,总体规划36 万平方米, 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期综合医疗楼建筑面积18.4 万平方米, 开放病床1000 张,设计日门诊量 3000 人次。开业至今,日门诊量最高达4033 人,日住院患者数最高达1209人。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迅速响应, 第一时间设置发热门诊,设置独立检验、放射检查区域,并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扩大发热门诊用地,以满足患者就医需要。随着疫情发展, 同济医院主动请缨,于2月5日晚8 时开始改造光谷院区发热病房,2 月9日晚11时正式收治患者,截止 3月30 日累计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1462 人次,救治工作受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小组(医疗救治组) 的充分肯定并在湖北省内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进行经验推广[2-3]。

  与同济医院主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不同,光谷院区17 个发热病区(含1个ICU 病区)由17 支国家医疗队整建制进驻,如何迅速整合队伍,形成合力,如何做好医疗工作的配合衔接,成为摆在同济医院管理层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整建制医疗队组建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2月8 日下文,要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抽调2400 余名医务人员组建17支医疗队,携带指定医疗设备,于2020 年2 月9 日整建制进驻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16个重症病区和1 个重症监护室 (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承担医技科室配合、后勤保障及组织管理等工作。

  2 医疗工作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针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亟需提升

  首先,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 医学界对新冠肺炎的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认识尚处于逐渐深入的过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密集出台了7 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正是体现了对该疾病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其次,绝大多数医疗队队员在进驻武汉之前,并无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经验,对该疾病的了解多为文献、媒体报道及与同行交流了解得知。

  2.2 快速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医疗流程问题

  对于国家医疗队而言,短时间内在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迅速开展工作,存在适应工作环境的问题;各医疗队之间、医疗队与同济医院管理团队之间,开展工作必然有一个熟悉磨合的过程;普通病房迅速改造为新冠肺炎发热病房,医疗流程重造,存在临床与医技科室的配合衔接问题。

  2.3 医疗资源的整合分配问题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文件要求,各医疗队携带一定数量的仪器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及ECMO 等)及防护物资前往武汉,加上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自有设备和紧急从同济医院主院区调配的一批仪器设备。这些医疗资源如何调配,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也是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管理层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 医疗工作组织实践

  3.1 坚持领队联席会议机制与战时联合医务处例会制度

  为协调医疗工作,定期召开由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负责人、各医疗队领队和医技科室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领队联席会议,主要解决关于救治工作开展方向以及医疗队工作需求等原则问题。成立战时联合医务处,每日召开例会,具体落实领队联席会议精神,协调具体医疗问题以及医疗流程优化问题。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核心组,每日深入病区进行督导并召开例会,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临床,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3.2 重视医疗核心制度贯彻落实

  在医疗队开展病例讨论基础上,坚持每日开展疑难危重病例、死亡病例[4-5]讨论会。这对加深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疾病的认识,及时总结救治经验,凝聚诊疗共识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群体中中老年人数量大,基础疾病多、会诊需求多,因此,充分发挥医疗队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特点,建立各学科会诊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战时联合医务处牵头建立质量控制督导组,每支医疗队设置质控员1 名督导员,深入临床一线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督导,促进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3.3 坚持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

  新冠肺炎危重症、重症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同济医院管理团队紧急决定,以同济医院医务人员为主体,成立护心队、护肾队、护肝队、护脑队以及营养小组、心理小组等8 支专科小分队,开展多学科支持。例如, 护心小分队坚持每日与医疗队联合查房,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早期的心血管危险评估和干预,并为有临床指征患者进行床边ECMO 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植入术;护肾小分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急性肾损伤预警,进行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并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阻断炎症“风暴”,避免多器官损伤;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并发心理状况较多的特点,心理小组进入病房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向医疗队医生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意见。建立新冠肺炎MDT 诊疗专家组,成员包括心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肝脏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等专家,新冠肺炎MDT 专家组在严格遵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6]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临床经验,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器官功能支持诊疗方案》,分别从呼吸功能、循环功能、肾功能、肝功能、血液系统等方面提出重症患者治疗支持意见,助力重症患者治疗。

  3.4 加强医技科室的配合力度

  临床救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医技科室的配合与支持,CT、床边数字拍片、超声、检验等检查结果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CT 检查过程中,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防止传染源扩散,同时使患者快速、有效、舒适的进行检查,医院配置了3 辆负压救护车,不间断往返于发热病房和CT 检查室之间。在发热病房配置足够数量的床旁超声、DR和心电图机等设备。为方便医疗队队员使用床边检查设备,心功能室、超声影像科分别录制了设备使用视频。药学部协同护理部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统一进行静脉输液配置,提升临床工作效率。建立临床—医技科室沟通微信群, 24小时解答临床疑问,确保医技检查项目高效开展。

  3.5 医疗设备资源集中统一调配

  光谷院区发热病房坚持主要医疗设备资源(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及ECMO 等)“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最大程度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后勤部门24小时响应,按照各医疗队需求随时做好仪器设备调试及配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 经验与总结

  4.1 坚持驻地医院集中统一指挥与发挥医疗队能动性相结合

  国家医疗队是从各地抽调的精干力量,迅速集结奔赴武汉一线,工作热情高、业务能力强。但是,“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无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000 余名医务人员、828 张床位组成的新冠肺炎重症定点收治医院进行有效组织。坚持驻地医院的集中统一指挥,通过领队联席会议机制和战时联合医务处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医院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通报各病区工作量、治愈率、死亡率、医院感染指标等,并及时采纳各医疗队的意见建议,统一医疗救治流程,使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与17 支国家医疗队之间迅速形成诊疗合力,充分协同,保障医疗工作迅速有效展开。

  4.2 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7]。在迅速组建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坚持落实会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通过充分的病例讨论, 建立质量控制督导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质量督导,对于迅速加深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特点的认识,实现不同医疗队之间同质化、规范化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纲”,常规开展的各项诊疗活动是“目”,纲举目张, 才能使医疗工作有章可循[8]。

  4.3 做好全方位医疗保障工作

  不同于医院日常诊疗秩序,专门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病房, 必须进行大量医疗流程再造,医院职能部门要做好病房改造[9]、检验检查[10]、配送药品以及仪器设备调配等各个环节的设计,确保各项医疗流程有序、顺畅。

  针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现状,同济医院发挥综合性医院的多学科优势,同各支国家医疗队开展多学科联合救治,组建新冠肺炎MDT 诊疗团队, 提供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提升了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为使各医疗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同济医院为每个病区配备包括护士长、医生、护士和护理员在内的31名医务人员,与医疗队共同开展医疗工作,帮助医疗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为医疗队提供信息系统操作、院感防护等培训,为医疗队提供全方位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

  [1] 万爱华,刘继红,周 云,等.武汉某医院一院多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2017,21(1):64-66

  [2]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推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患者救治管理经验的通知[Z].2020.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马晓伟主任调研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光谷方舱医院[EB/OL].(2020-03-09) [2020-04-24].http://www.nhc.gov.cn/ xcs/fkdt/202003/ba548ddab4f74e6ebcc47892 cd9caaa1.shtml.

  [4]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25 (4):115

  [5]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疑难病例讨论制度[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25 (5):9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Z].2020.

  [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Z].2018.

  [8] 李桐杨,祝 伟,祝雯珺,等.我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体系的发展及其启示 [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0):797- 800.

  [9] 李 辉,李 鹏,武 峰.综合医院里新建突发性强烈传染病科室的设计探索- 山东省立医院SARS门诊病房楼[Z].2003.

  [10] 唐 彦,李玉荣,郭晓东,等.传染病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措施探讨 [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7):1364- 136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