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开展早期数学教育的方法探讨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数学,教育,探索
  • 发布时间:2021-08-04 19:00

  【摘要】数学是比较抽象性而逻辑性又很强的的学科,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数学是比较枯燥的,在教学中,幼儿对学习数学兴致不高,总是缺乏热情。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畏惧感,从而抑制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十分不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去激发和调动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数学,帮助他们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经验,这是我们首要的任务。

  在幼儿教学中,正确科学的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让幼儿在感知需要的前提下主动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丰富认知,促进发展。良好的数学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 感受生活数学,促进主动学习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此我们领会到其中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向幼儿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教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我们知道: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同时幼儿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把每一个与数学有关的场景,都以一个开放具像的方式表现出来,事先我向幼儿请教本地的一些建筑设施,详细问询幼儿的生活情况,包括环境、地址等,并强调了数字概念,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又从镜头中关注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建造模拟小区并根据地址搬家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等等,把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易于幼儿理解接受。活动中,给门牌编号码,是主动探索的开始。对于编号这个任务的完成,幼儿没有十足的把握,这关系到序的排列和相邻数的认知,不仅是横向的,而且有纵向的,同时又关系到起点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难题摆在幼儿面前,需要他自己整理出思绪进行操作。这时我简化了操作的材料和方法,重在为幼儿提供最便捷的方式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保证了主动学习的可能。这一环节是重点,又是难点,巩固了这点,为后面的数字与楼房之间的各种联系做好了准备。在经过老师引导和与同伴交流后对自己进行检查和调整,都为幼儿主动思考和检验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

  大班幼儿还缺少自觉学习的能力,需要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思考,实现主动学习。《纲要》中指出: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在生活与学习中也不可或缺。从与好朋友共同合作造楼房开始,幼儿一直有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机会,楼房造在什么位置,怎样给门牌编号,给小区取名,说说小朋友的家在哪里,提倡同伴间的学习和帮助,建议能力强的帮助能力弱的,很多环节中幼儿的学习是在与同伴共同学习的气氛中进行。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使幼儿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 创设学习情境,实现游戏中学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

  从自己动手建造楼房开始,整个活动的环境都是由幼儿动手创设,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在学习,更象是在玩构建游戏,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幼儿分外珍惜,特别用心。小区落成了,兴高采烈地帮助人们搬家,所有的环节都有幼儿的参与,虽然是游戏,但是体会到的真实情感是深刻的,整个过程充满了游戏的快乐,又有学习提高的深度,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学习。活动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合作得很愉快,气氛很活跃,由简入难的环节过渡自然,每位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热情很高。解决了杜威所说的 “课堂上缺少可以引起思维和经验的环境”的问题。

  3 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社会化程度

  到了大班,很多孩子具有了比较多的数学知识,数、量、形、时空等都有所掌握,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除了课程中的数学内容,幼儿生活中碰到的数学知识在教材中出现了空白和遗漏,针对这一实际,我们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既能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主动学习并能为幼儿生活服务的数学知识,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水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我提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选题原则,设计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思路,并构建了边发现边学习边应用边提高的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尝试操作—探究学习—巩固迁移—延伸提高”的基本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梳理数学知识,获得系统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把已有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检验,在生活中运用和实践。经过这个活动,幼儿会不自觉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注意数学乃至很多生活中的科学,养成主动学习探究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另外,数学教学让幼儿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幼儿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更好地学习数学,从而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和征服知识奥秘的成功喜悦,真正实现了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意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