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西南部Bellosguardo山脚下是一片令人着迷的区域,一侧环绕佛罗伦萨城市中心,宏伟的圣母百花大教堂、钟楼、圣十字教堂、旧宫矗立在绝美的天际线中,另一侧通向郊外,俯瞰托斯卡纳乡村的壮丽全景,橄榄树、松树和柏树在乡野茂密生长。 Studio Lipparini创始人、建筑师及设计师Mauro Lipparini和妻子Michelle Richter便居住于此。
Lipparini夫妇的家是Palazzo Pagani Nefett(i 帕加尼涅菲蒂别墅)的一部分,也是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Adolfo Coppedè在佛罗伦萨完成的唯一项目。这个百年建筑将装饰艺术、巴洛克、文艺复兴风格融为一体,以不拘一格的设计形式成为佛罗伦萨的地标建筑。“20世纪70年代末,我还在佛罗伦萨大学学习建筑时,第一次见到这栋建筑,立刻就被它深深迷住了,甚至开始想象我将如何为这个空间进行设计。”Mauro回忆起与这座塔楼的初次相遇仿若就在昨日。15年前这栋建筑挂牌出售时,Mauro和Michelle对它一见倾心,决定以此为家,并将这两层楼的公寓命名为La Torre( 塔)“。佛罗伦萨是我和Michelle的挚爱之城,帕加尼涅菲蒂别墅又是佛罗伦萨一切美好的缩影,无与伦比的文化印刻在每个动人的细节里,而这种人文之美又自然地融入到周边的田园风光中,我们非常幸运能够以此为家。”从Mauro的言谈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梦想成真的欣喜。
对这样一座具有独特历史和美学意义的建筑进行改造实属不易,更不用说是为自己来设计一个理想居所。“这完全不同于我的其他设计项目,我一人分饰两角,既是设计师,又是客户,这种感觉神奇又艰难。”好在女主人Michelle凭借她精致而细腻的审美视角,与Mauro一起厘清了两人共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达成了设计的核心理念:用美学语言表达对立统一的概念,达到现代且经典、张扬而纯净、低调却奢华的效果。
作为历史保护建筑,塔楼的外部样貌完全保留,内部建筑形态,则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了重大改造。Mauro并不打算在室内重现建筑外观的奢华感,他以完全三维立体的方式构思了一楼的日常生活区域,将视觉和空间的流动性塑造成独特的居家体验:墙壁的空间划分功能性被弱化,反而成为了戏剧性的背景,在客厅、餐厅、厨房之间营造出诗意的延续;连接上下层之间的楼梯也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垂直过渡,镜面折纸效果的楼梯结构与墙壁和地板的纹路呼应,营造出气韵自然流动的感觉。
随着住宅建筑叙事的展开,Lipparini夫妇对材料的敏锐感知也贯穿始终。他们大量选用厚重沉稳、质感粗犷的突尼斯石灰岩,米色中浸润着少许粉色肌理,手工切割成宽窄不一的长条形,拼接时故意留出缝隙形成几何纹路,呼应空间的立体线条;部分装饰性墙面则采用鸽灰色调的威尼斯灰泥打造出丝滑光亮的效果,装饰以几何形的浅浮雕效果,还充满巧思地用镀铬不锈钢饰面遮住了排风管。“材料是我们居家空间设计的精髓,突出建筑结构的同时,也表达了我们的价值观。”这种视觉和触觉上的微妙对比保持了矛盾统一的设计基调,赋予家居氛围严谨、纯净和精致的感觉。
二层的私人区域突出色调的连续性。主卧和两间客房皆采用柔和的色调与纹理,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玻璃走廊连接各个房间,凭窗而望,惊喜随之而至:Lipparini夫妇将天井变为禅意花园,在中心位置栽种了一株来自中国杭州的榕树。这株和Michelle同龄的榕树不仅是这间典雅住宅的点睛之笔,更具有特殊的情感意义。30多年前,Mauro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对他的设计产生了深远而有力的影响。近年来,他对中国文化却相见恨晚:“中国美学在传统和未来之间有一种难得的平衡,根植于千年文化,却充盈了生机勃勃的现代精神,这与我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在一楼餐厅的醒目位置摆放着古董明式桌椅,20世纪60年代的Flos Cocoon灯具系列垂吊而下,像一出场景华丽的梦境。这是 Mauro和Michelle向明晚期高超美学和工艺的致敬,也是他们日常审美的灵感源泉。他们收藏来自东方的古董扇子、重量称、传统的茶饼竹叶包装、茶具、扁担等民俗品,点缀在家中各处。“东方美学深深吸引着我们,在西方审美的设计场景里,东方元素可以毫不费力地创造出梦寐以求的张力。这也是我们的审美核心,在对立元素之间建立和谐。”
“‘天人合一’的观点尤其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Lipparini夫妇在住宅内巧妙地运用窗户将室外风光纳入室内景象的构图。不论是客厅里的两扇法式落地窗、还是主卧里斜在屋顶上的天窗,甚至是禅意花园四周的玻璃窗,精心规划的设计和自然生长的风景互动,实现了内部和外部世界的连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家的意义,但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将我们的价值观和情感投射到每一个时刻中,才是家最重要的意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