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涂料、布艺等上游供应链,金斧奖评委有话说!

  曾有人这么评价中国家具业在面临东南亚崛起过程中,对产业链转移的担忧和困扰:即便东南亚国家有着更为廉价的劳动力、更低的厂房用地成本、更好的税收等优惠,中国家具业全面、完整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却是很难在几年内转移出去的。

  的确,供应链的强势配合,让中国家具业在全球范围内都获得了速度、性价比、品质多方面的竞争优势。不过,这种优势背后,值得关注的问题还在于:在上游供应链的研发创新、品质的稳定性、与下游企业的协同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弱项。

  也正因为如此,即将于2021 年12 月28 日开幕的中国国际家具展(浦东),与陈宝光理事长、FurnitureToday 今日家居,联合发起了“金斧奖中国家居材料创新大赛”。

  大赛主要关注四个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创新,分别为:装饰材料、布艺面料组、涂料和支架推杆。(见:家具材料“奥斯卡”奖诞生! 2021 金斧奖开启限时报名)推动上游供应链的创新高品质发展,应该从哪里着手?这要从每个领域单独说起。

  在前面几期的“金斧匠心”评委专访中,林作新教授指出在材料领域,应该将现有工艺做好基础上,再谈改善、创新。

  吴智慧教授认为,供应链的协作深度要加强,许柏鸣教授提出了上游供应链创新的3 种模式。

  本期“金斧匠心”再次向安徽大学教授吴海平、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晓红,以及亚振家居总工程师曹永宏几位评委发问,寻求答案。

  1、水性环保涂装,关键在于降低推广成本

  正如手机行业的迭代式更新,往往需要关键技术的及时推广和应用。在家居领域,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同样面临着如何以更低成本推广开来,同时满足环保健康要求的挑战。

  以涂料为例,安徽大学教授、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涂料协会水性联盟专家吴海平认为,当前中国家居涂料行业,依然面临着绿色涂装的压力。

  “木头表面多孔、吸湿性大、含单宁酸、油脂等,水性涂料用于木材表面的涂饰,水改油有巨大的困难,推广十年多仍然处于‘鸡肋’的境况。销量上不去,推广成本高,需要其他项目‘养’,甚至有些企业管理稍一松懈,就回归油漆(假水漆)。

  涂料产品同质化严重,抄袭跟风,低价竞争,品牌效益不明显,对难题的解决不持续,重销售轻技术。”吴海平教授说道。

  如何让涂料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层面的提升将会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

  吴海平教授认为,展望未来,木器表面装饰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涌现。不再依赖油漆,突破在多孔木材表面上的涂层施工技术,走发展绿色涂料之路。

  例如,进一步发展高固低粘,少溶剂或无溶剂涂料体系、低温固化粉末涂料,水性LED UV/ 电子束固化体系、优化水性双组分施工技术、优化高速旋转下的水性涂料稳定施工技术,实现智能化高效率低耗能施工技术等。

  2、好面料,既要环保健康,更要有特色

  面料是家具行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在这个领域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面料供应商企业,比如此次参与金斧奖的杭州宜侃纺织等等。

  如何才算是好面料?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刘晓红教授认为,“一种好的面料,必须是环保,健康,可回收利用,对环境友好,对人类的健康很有好处,同时还应该好用、耐用、好看,具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如具有特殊的肌理,特殊的纹理,特殊的颜色,特殊的性能(如耐磨,阻燃、防止紫外线、防辐射、防水、防静电等)等。”

  “不仅如此,好的面料也是设计师的好帮手。一种面料因为具有特殊的属性,就能让设计师有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位、所处的环境和特殊的需要而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希望更多的面料生产企业,能设计和制造出更多环保绿色的、具有功能和艺术特色的产品,为设计师插上梦想的翅膀,为消费者生产出更美的产品,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未来是供应链竞争的时代,标准将日益重要

  作为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刘晓红教授特别提到了“标准”对于供应链协作的重要性。未来的商业战争不再是商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然而,虽然企业意识到了建立良好、紧密和互赢的供应链关系是多么重要,但是对供应链的管理和重视也还刚刚开始, “很多企业尽管知道很重要,但还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粘性和价值,因此,在合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家具行业关于供应链的标准似乎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还停留在双方相互约束的合同上,以此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刘晓红教授看来,标准是维系上游与下游之间的纽带和杠杆,也是保证正常的商业行为的法律保证。重视供应链合作的标准非常重要,包括商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标准的缺失,就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浪费和低效。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制定标准,以达到效率最大化、价值最大化。

  4、木家具工艺:自动化和老龄化趋势下的传承与创新

  产业的转型升级往往伴随着阵痛,这其中就有木家具工艺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问题。

  深圳家具研发开发院院长许柏鸣教授提出,中国的木制家具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对木材这种天然材料的材种选择和自然属性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解,并且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找到了一套完整的驾驭手段,终于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传统木家具工艺的顶峰。

  例如,针对木材的各向异性和湿胀干缩,除了懂得用自然干燥的方法控制含水率外,还发明了品类繁多而有效的榫卯结构,及其零部件的用法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宝贵财富。

  那么,这些传统工艺如何克服时代的局限性,适应工业化、自动化时代的到来?

  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木工)裁判长、亚振家居总工程师曹永宏认为,自动化的设备依然由人来操作。因此,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将会越来越重要。企业可以和高校深入合作,弄懂家具加工特性,培养自动化的操作能力。

  “综合生产效率、品质和成本三项要素,结合劳动力发展方向,应当遵循两大基本原则:一是用机器和电脑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甚至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把人作用于‘刀刃’上,用于做机器暂时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上。人与机器可以互补,如:雕刻的基础工作交给机器(即机雕),但机雕后的修饰需要艺术加工,神韵可以由人来赋予。”许柏鸣教授补充道。

  工艺型人才一旦流失,就很难再找回。如何吸引年轻人,如何留住产业的人才?曹永宏认为,“把这个产业的活力、创造力、意义感做出来,让纸上方案能成为实际,用最新的技术、信息结合,比如交互设计等等,自然会吸引年轻人。”

  许柏鸣教授则指出,“除了社会层面,在行业内部要让非遗传人和能工巧匠过得好一点,要衣食无忧,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样才有人愿意去做这些事。具体举措有很多,如:头部企业可以在设计产品时植入一些非遗元素,这样既能提升自己产品和品牌的附加值,也可以让从事非遗的人有活可干,有了市场自然就会带来收益,就能留住人,就会有人愿意去学习这种技艺,形成良性循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