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容器

  • 来源:安邸AD
  • 关键字:建筑师,时光,容器
  • 发布时间:2021-11-26 18:45

  建筑师李颖悟和家人入住这个家已经13年。他和太太特意选择了一栋二手房,因为不必砸掉重新装修,设计改造起来反而自由无负担。2008年正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年份,七岁的女儿提出想要一个“鸟巢”,李颖悟就在家里为她搭建了秘密树屋。后来,女儿最多一次带来了五六个女孩子一起睡在“巢穴”里,攀上攀下,在属于她们的奇妙空间里探险。

  很奇怪,当描述李颖悟的家,优先于所有结构、家具、理念,率先跳脱出来的竟然是上面讲述的小画面。确实,第一眼看来,这个家规整成熟,但如果仔细观察感受,你会发现它充满了生活的滋味——起居室、书房、客厅,没有明确的界限,客人可以聚在任何一张桌前和家主人闲聊;不论待在哪里,一抬手都能取到书籍;家庭合影被精心摆放在许多角落,你总有机会收集到一些故事。

  而这一切,都来自建筑师李颖悟的生活体会。在他的观察中,一家人并不需要太绝对的隐私空间,于是他在一层的墙体上留出两个窗洞,并且设置了多处重合的功能区。家人们各自阅读、看电影或画画时,既享有独立领地,也不完全隔绝。这种若隐若现的陪伴,带来一种安全感,也像一种生活的白噪音,能让人沉静在专注里。很多互动自然而然发生,在人为设计的基底上,这个家的性格开始像树木一样生长。去年翻修住宅,李颖悟特意将一层的砖墙表面裸露出来。除了想要让粗糙的表面和四周白色形成对撞,也是不舍附着在一砖一瓦上的回忆。他自己调好颜色,像画画一样带着师傅们刷墙,并在房顶一角找到十几年前工人手写的“此处找平”。那时,李颖悟和在外企工作的太太工作忙碌,每天只能上班前赶来工地见工长老李。时间就这样一闪而过,再看向粗粝的墙面,李颖悟听到刷墙师傅不理解地说:“没完工啊,现在我们农村盖房都不这么凑合了。”

  除了卧室,李颖悟家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当作社交空间。李颖悟和太太的朋友们时不时就来与他们相聚,有时喝一杯,有时只是吃一碗家常素面。地下一层是他们很喜欢待的地方,这里的黑色桌子是李颖悟用混凝土搭砌的,桌面上的图案来自小时候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在李颖悟和太太看来,家应该是包容的。孩子们的笔触或许不完美,但生活痕迹与情感是一个家最好的装饰。因为热爱旅行,也主持过不少度假酒店的营造,地下一层的阳光房被李颖悟当成户外空间设计。这里没有使用东南亚家具,却让人想起海岛时光。雨水多时,玻璃顶的缝隙会渗下一点水,木梁柱也在这几年里变得旧旧的。“旧就旧吧”,李颖悟说,容错也是包容的一个层面,比起完美无缺,他更喜欢这种纪录片式的真实。

  灵活与放松是这片空间的性格,也是空间使用者们外显的状态。二楼的三间卧室被李颖悟串联起来,一条隐秘的通道绕遍了二楼。太太起初不习惯这种“玩闹式”的设计,但用着用着也觉得这条动线挺浪漫。她是苏州人,每次回老家都会带回点老物,或许是和合二仙粥罐,或许是花鸟市场淘来的藤柜和木雕老脸盆架。当这些小物件出现在动线上,空间里留下了童年的记忆。大女儿在房间里要了两三平米的茶席地台,因为女孩儿很不喜欢读书学习时被困在书桌前。无论是家人还是客人,李颖悟希望空间使用者都能有足够多的选择。因为人是复杂的,工作时一丝不苟的人,玩耍时也能疯狂放肆。在李颖悟夫妇看来,家是另一个“我”,是一个人的真实投射,也包容着个体的成长与心境变化。十几年间,两人渐渐从高速旋转的“瞎忙”中慢下来,从在别人眼里见自己到笃定地享受真实与松弛。相比刚入住时,李颖悟的家更食人间烟火了,因为“断舍离”被藏起来的小摆件又重新出现,难免落一点灰,但就像紧绷的职场人回到家,完全不需要再西装革履一样。“家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是另一个自己,所以当你能控制家时,它会和你自己有一个对话”,李颖悟说。

  在这个能容下时间的家里,新故事总在发生。此刻刚下过雨,空气湿润,一层的窗边,大女儿的画还未完成,天台上一张新家庭照正在拍摄——被李颖悟抱着,小狗诺弟第一次来到了这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