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之都”米兰

  • 来源:艺术启蒙
  • 关键字:时尚,米兰,美誉
  • 发布时间:2021-12-03 21:52

  米兰素来有“时尚之都”的美誉。米兰国际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纽约时装周、伦敦时装周并称“国际四大时装周”,虽然它出现最晚但名气在其他三者之上,成为世界时尚的风向标。如果你问我米兰的时尚气息从何而来,我想从欧洲中世纪开始,米兰的艺术品位就已经卓尔不群了。1386 年,米兰大教堂正式开建,一朵大理石材质的“花朵”缓缓盛开,成为米兰最醒目的地标,我们的旅途就从这里开始吧。

  “打卡”高颜值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垂直的线条和向上升腾的气势所带来的崇高感,是它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教堂的墙壁被彩色玻璃窗“占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教堂内部五彩斑斓的光开始舞蹈,像是闯入了华美的梦境。

  由于窗户的总面积远远超过了石头墙壁的总面积,工匠们出于对建筑安全性的考虑,在墙壁外侧立起了森林般的石柱,这些石柱被称为“扶垛”。为了打造“高颜值”大教堂,工匠们不厌其烦地雕琢着这些扶垛,还在每个尖顶上立起了一尊雕像。

  扶垛和尖塔像被复制粘贴过一样排列得特别整齐。直到你的眼睛聚焦在那座最高的尖塔上,才体会出建筑雄伟的气势。由于尖塔太多太密,英国小说家劳伦斯“吐槽”米兰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是不是很形象呢?

  从“球衣大战”到“文艺复兴”

  若问一座城市同时拥有两支球队是什么样的体验? AC 米兰和国际米兰最有发言权。虽然两支球队共用一个球场,但它们是一对名副其实的“老冤家”。一百多年间,两支球队摩擦不断,连球衣的颜色也要较劲——AC 米兰的球衣用了红黑剑条,国际米兰的球衣便用了蓝黑剑条。这不是偶然事件,米兰的激情和活力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经释放过了,那时正值文艺复兴时期。

  三十岁时,在佛罗伦萨过得并不如意的达·芬奇来到米兰后,深受米兰大公斯福尔扎的器重,于是他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八年。作为大公的“总设计师”,达·芬奇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奇思妙想,毫不客气地把米兰当成了自家“试验田”!

  十八年间,达·芬奇设计了各种建筑、桥梁、塔防以及稀奇古怪的武器、机械,据说他还曾在河道下方挖过地道。只可惜,这些达·芬奇花费了巨大精力的成果鲜有留存,真正传世的是他受斯福尔扎委托绘制的绘画作品。

  达·芬奇先后为斯福尔扎的两个爱人画过两幅精彩的肖像,一幅是《抱银鼠的女人》,另一幅是《无名女子肖像》。当然,更宏伟的作品则是他为圣母感恩修道院所绘的壁画《最后的晚餐》。

  画中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细节——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想要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表示自己愿意带路,犹太教祭司长当即给了他三十个银币作为报酬,并约定,当他们准备抓人时,犹大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

  到了逾越节当天,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晚餐。他对门徒们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听到这话,门徒们惊愕不已。犹大心里有鬼,所以他的反应肯定与众不同。那么,如何表现这个叛徒成了画家们“较量画技”的重点。

  达·芬奇想出了一个奇招:他选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构图——让十三个人物一字排开,耶稣居于正中。这样的水平构图原本传达的是一种宁静的感觉,很少有人用来表现戏剧冲突,但达·芬奇把门徒们分列在耶稣两侧,三个人一组,一共组成了四组。每个人的外貌、神情、姿势相互配合又各具特点,让人可以辨认出他们的性格和身份。

  犹大在哪里呢?画面中所有人的脸部都是亮的,只有犹大一个人的脸是暗的,像是处在阴影之中,这与画面的光源明显不一致,这正是画家在“暗示”犹大的叛徒身份。他紧盯着耶稣,身体向后倾,做出紧张与防备的姿势。他与其他人并没有任何交流,仿佛已经与周围的世界隔绝开来。而他的右手紧紧攥着拳,手中握的正是装着三十个银币的钱袋子。

  边吃冰激凌边逛街

  来到米兰怎么能不逛逛当地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伊曼努尔二世拱廊购物中心呢?这座购物中心的建筑充分展现了米兰的时尚感,因为它是现代玻璃顶棚式建筑的“鼻祖”。透明的玻璃顶棚让阳光肆无忌惮地洒落下来,与地面的彩色大理石交相辉映。拱廊里游客不约而同地吃着意大利手工冰激凌,一边享受美味一边欣赏时尚达人的街拍。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里的巡警都与别处的不同——他们头戴高高的盔形帽,穿着笔挺的深蓝色毛呢制服,上面的银色双排扣闪闪发光。那缓慢的脚步和从容的神情仿佛在说,展示城市风采本来就是巡警的工作职责之一。米兰的时尚嗅觉往往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你有没有因此而爱上这座城市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