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供应链保理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防范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材供应链,保理,风险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19 14:46
【摘要】文章从业务实操角度就如何开展建材供应链保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和建材供应链平台发展现状,强调了现阶段开展建材供应链保理业务所面临的良好机遇,重点就业务开展流程和所面临的风险做出解析,并提出了风险防控建议。
保理是一种贸易融资行为,是一项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融资、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及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1]。国内保理业务开展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其中建筑材料供应链保理是保理企业很重要的一项业务。
一、建材供应链保理业务的产生
(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及建材需求现状
保理基于贸易合同而产生,哪个行业产值高、交易金额大,开展保理业务的空间就越大。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较大,建筑施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得益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存量升级需求的增加,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势头依然稳定,为开展与建筑施工息息相关的建材贸易及融资提供了广阔市场 空间。
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51.89万亿元,中国前十大建筑企业营收总额约为5.5万亿元[2]。从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值结构分析看, 钢材成本产值占比约为15%,据此测算,前十大建筑企业仅钢材贸易每年就会产生约8250亿元的市场 需求。
(二)通过供应链平台采购建材的现实选择
对大型建筑企业而言,很少会自行采购建筑材料,通常是委托专业的供应链平台进行采购,之所以要外包采购服务,主要出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门类很广,建筑工程项目所需建材包含了钢材、管桩、混凝土、砂石料等各种产品,仅钢材又有螺纹钢、盘螺、高线、圆钢、型钢等好几个品类,因建筑企业自行点对点采购的管理成本太高,所以几乎不可能通过同一家生产商采购完 成;二是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时间及地点很分散,建筑企业的项目施工地点往往分散在大江南北,即使是同一家企业,其中标的项目地理跨度也很大,以中国建筑为例,其下属有八个局,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业务,每个项目工地分布在不同的省份,所需的建材种类和供货时点又都不一样,这对包括物流运输在内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建筑企业在这方面往往并不专业;三是建筑材料往往是大宗商品,基本都属于商品期货交易的范畴,建筑企业选择专业的供应链平台进行集中采购,可以有效减少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三)建材供应链保理业务产生的契机
虽然供应链平台为建筑企业进行建材采购提供了很好的专业服务,但其本身也面临着经营短板,资金缺口就是制约供应链平台服务能力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一方面,供应链平台只是一个集中采购平台,其本身的建材商品还是来自生产商,而建材生产商一般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随着国内近年来环保监察力度的加大及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建材生产商呈现出产业集中趋势,其市场话语权逐渐增强,价格不断上涨且账期限制严格,往往要求全款支付和款到发货;同时,供应链平台的上游建筑企业多以中央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为主,市场地位比较强势,通常要求供应链平台货到付款,且常常发生占用资金的现象。因此,供应链平台经常面临资金平衡流动性压力,融资也就成为其扩大经营规模的必然选择。相比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保理公司由于手续便捷、审批灵活、更接近产业需求而逐渐成为供应链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
二、建材供应链保理业务具体流程
(一)项目信息发布
目前,建筑企业大都通过总部集中进行建材供应链服务招采,通常是在其官网发布项目招标信息。
(二)项目评估
供应链平台关注到信息后,及时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采购规模、品种、报价机制、供货地点及时间、付款方式等要素;同时,供应链平台与保理公司提出融资初步意向,保理公司从项目安全性角度同步展开评估并给予反馈意见。
(三)草拟标书
供应链平台决定投标后,根据招标要求拟写投标书。
(四)中标
建筑企业进行公开招标,供应链平台中标后与建筑企业签订采购合同。
(五)订货
供应链平台根据合同要求,按地域和种类选择生产商或供货商,并与之签订订货合同。
(六)发货
供应链平台向生产商或供货商付款、提货,并组织物流向项目工地发货。
(七)收货确认
建材到工地后,建筑企业对货物进行验收并签收确认,采购双方按合同确定的核算标准进行对账。
(八)申请放款
供应链平台提出保理放款申请,保理公司核实付款凭证、提货单、工地验收确认单、对账单后,按销售对账单金额的95%比例放款。
(九)支付采购费用
建筑企业在一定时间(通常为半年)后,支付供应链平台采购费用。
(十)还款
供应链平台向保理公司归还保理资金本息。
三、建材供应链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防范
(一)保理业务真实性风险
保理业务真实性风险其实就是行业从业人员道德风险,保理业务开展的基础是基于供应链平台与建筑企业之间的建材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是整个业务的底层核心,只有当供应链平台完全、真实地履行了供货合同义务且得到建筑企业确认,应收账款这笔债权才会确立,进而基于买方信用的供应链保理融资才可能真正成立。
规避供应链保理业务有效性和真实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风险控制防范体系,有效保证交易的真实性。
(二)可能面临的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国内外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叠加全球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波动,以及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都会直接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进而给建材供应链平台带来经营风险。
加强对宏观政策及行业的研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谨慎选择供应链平台,加强准入管理,针对不同交易对手合理设置财务收益指标,防范对冲可能产生的交易风险。
(三)现金流紧张及坏账风险
虽然供应链平台的上游信誉度都较高,发生应收账款违约的风险较小,但不能排除潜在的坏账风险,而且应收账款保理具有一定期限,如客户回款时间较长,供应链平台需要持续垫付资金,届时将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保理公司在业务审批时,需提前介入供应链平台的投标流程,对投标项目进行严格把控,防范投标项目拖欠款、不付款传导到供应链平台带来经营风险,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按照同行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的通行做法,对供应链平台的应收账款按照1年以内1%、1~2年10%的坏账比例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另外,实践中也往往会通过协议要求供应链平台及实控人对坏账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降低风险。
(四)上下游客户集中度和不稳定风险
建材需求方大都为央企或大型民企,尤其是几大中字头建筑央企几乎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对单一供应链平台来说,很可能主要应收账款都来源于同一集团客户,对客户依赖性较高,且供应链平台往往不直接与建材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而是通过建材供应商进行采购,因此同时存在上下游客户集中度高和不稳定的风险。
通过设置业绩对赌条款促进业绩的持续稳定,同时督促供应链平台根据经营情况适时建立上游采购的集采库,丰富上游采购的渠道及品类,规范采购流程。
(五)财务及税务合规性风险
供应链平台开展的业务介于实业和金融之间,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和税务处理时往往不够规范,比如开具增值税发票时确认销售收入与实际业务相脱节;未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应收账款自信用期结束之日至报表日的应收逾期利息;将应计入应收账款的代垫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减少账面利润导致少缴或缓缴所得税等。
通过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对供应链平台进行尽职调查,真实反映其业务开展及会计核算情况,建议供应链平台提高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尽可能规避税务风险,如要求以客户验收单或者取得客户盖章的发货对账单作为销售收入确认时点,并结转对应的采购成本;根据权责发生制调整销售收入、逾期利息、营业成本以及根据调整后报表计提对应所得税等。
(六)供应链平台回购能力较弱
出于风险防控目的,在开展供应链平台保理业务时,往往会要求供应链平台及实控人对应收账款进行担保和回购,但现实是供应链平台的日常运营、业务开展主要依赖于融资,一般都为净资产公司,名下往往无土地、房产等实物资产,而且从财务数据来看,大部分供应链平台及实控人的资产负债率都较高,对外担保债权金额较大,回购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通过强化供应链平台从业人员道德风险的把控,建立白名单制度,循序渐进增加保理投放额度,结合交易对手资信水平,制定差异化的合作方案和风险防范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规范[Z].2010-04-07.
[2]德勤事务所.中国建筑行业2020年度回顾及未来展望[R/OL].(2021-08-19)[2022-01-14].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7426890874/1baad5c7a00100yzvb.
责编: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