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RCEP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应对措施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RCEP,机遇,挑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6-19 14:38
【摘要】2020 年11 月15 日, 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五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 的签订, 代表着当前全球人口最多、经济规模较大、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始启航。根据协定规定,RCEP 于2022 年1 月1 日对上述国家开始生效。RCEP 的实施是区域内各国用实际行动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对外开放型全球市场经济的关键步骤, 对于推进地区贸易融合、稳定世界贸易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文章将通过解析RCEP 的内涵, 探究中国加入RCEP 后取得的成果, 以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探析在面对挑战时, 应该制定怎样的应对措施。
一、引言
RCEP 自2022 年1 月1 日起正式生效,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成员国之间90% 的商品将会逐步实现零关税, 消费者会以更加便宜的价格购买商品, 同时通关流程也会进一步简化, 对旅游、跨境电商等行业都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但是,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RCEP 正式生效后除了为我们带来各种机遇外, 对一些行业也带来了挑战, 例如, 日韩偏重的是高端制造业, 他们可以利用技术优势, 对我国的相关企业进行打压。因此对于中国来说, 在抓住RCEP 带来的机遇, 不断提高国内经济的同时, 也需要做好应对RCEP 带来的挑战。
二、什么是RCEP
2020 年11 月15 日, 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五个亚太国家共同宣布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 代表着当前全球人数最多、经济规模较大、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开始启航。2022 年 1 月1 日RCEP 正式生效。通过RCEP, 在亚洲与大洋洲之间划定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而RCEP 的建立也意味着亚洲国家已经在世界经济交易系统内有了由自己所主导的统一区域经济秩序。这一地区的政治主导权并不在美国手中, 更不能去“中国化”, 而欧洲国家要是能够重新构建自身的秩序, 就能够有更大的话语权, 去探讨世界新秩序究竟应当怎样构建。那么RCEP 的对象有哪些、重点又是什么呢?
首先, 通过RCEP 的名称可以了解, 该协议所注重的是经济伙伴关系双方的协作, 仅仅是经济伙伴关系就可以, 而其他事情是可以求同存异的。
其次,RCEP 主要是在促成什么样的合作呢? RCEP 划出的经济区域, 有一个特点就是实体经济占主体。因此, 协定生效后成员国将减少商品进口关税, 柬埔寨、老挝和缅甸30% 以上的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其余国家约 65% 的商品享受零关税。同时, 各国将至少开放十个领域的市场, 柬埔寨、老挝、缅甸将享受特殊优待。通过 RCEP 的签订, 成员国之间构建了一个统一的贸易网络, 统一了互利的标准, 做到了低成本高效率。
最后,RCEP给中国和亚洲都带来了新增的贸易关系,日本在签署RCEP 后,在亚洲区域内,日韩、中日这两对重要的国家间的贸易关系是新增的,通过RCEP,中国第一次和日本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和世界排名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由协定。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是内循环和外循环,RCEP 的签署使双循环有了明确的进展。
RCEP 的签订和执行, 主导的是东盟, 而不是经济体量最大的中国,这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该协议最重视经济伙伴, 并不强求经济合作双方价值观的统一, 这也是RCEP“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体现。这样的自贸区的价值观, 在经济全球化退潮,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 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中国加入RCEP 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意识到开放与发展需要适应、达到国际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协定。不仅追求货物贸易的便利, 还要实现服务贸易的扩大开放, 同时在相应的法律法规方面与国际接轨, 为外商投资主体在中国竞争的公平性、透明性、高效性提供相应的保障, 提高我国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因此, 中国积极加入RCEP, 目的就是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首先是消费机遇。RCEP 协议第二章承诺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三条给予其他缔约方的货物国民待遇;通过逐步实施关税自由化给予优惠的市场准入;特定货物临时免税入境。这些规定意味着协议生效后, 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将有更多机会享受优惠关税, 协议生效后对于中国的消费者而言, 将会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东南亚国家的水果、新西兰的奶制品等。同时,协议还规定全面取消数量限制、进口许可程序管理,以及与进出口相关的费用和手续等非关税措施方面的约束, 这意味着进口货物入关手续将会更便捷, 进一步提升各国商品在区域内流通的效率, 降低了时间成本。这些规定, 使商品可以在区域内以更低的成本更加自由地流通, 大大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提高了生活的便捷度。
其次是投资机遇。RCEP 在服务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规定。例如,RCEP 成员国在服务贸易开放、建筑、工程、旅游、金融、房地产、运输等部门,均承诺了较大程度的开放,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展区域产业链布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在这其中第一个涉及的就是跨境贸易的领域, 疫情之后, 尤其是RCEP 落地后, 跨境贸易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 新兴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第二是正在推广的数智化, 一个大的契机就是整个传统企业的效能正在大幅提升, 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的改造, 另一方面来自新增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 因为数智化本身提高了企业效能, 在大的经济区形成以后, 效能更高的地区会得到更多优势。第三是以美国、欧洲为主要市场的贸易群体,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受到一些阻碍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新的经济形势下, 开拓日韩市场,将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是进出口的机遇。RCEP 的签署将产生诸多正面效果, 不但会进一步稳住中国的外贸外资基本盘, 还将促进中国制造业提质升级, 重新焕发市场活力。RCEP 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加中国优势产品的出口, 目前中国和 RCEP 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量占我国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上述各国也都是中国的主要外贸合作伙伴。其中, 东盟、日本、韩国分别为中国的第一、第四和第五大外贸合作伙伴。随着中日两国第一次签署自贸协议, 双方将在机械设备、电子、化学、轻工纺织品等诸多领域相互大幅减少关税项目。尤其是2022 年, 中国对日出口商品57% 的税号产品, 将立即实行零关税。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 对外贸的带动效果将显而易见。RCEP 正式生效后, 我国近三成的出口商品都能够获得零关税待遇, 涵盖中国1.4 万亿美元的贸易额。从消费的角度、投资的角度、进出口的角度,RCEP 一定会带来我国经济更加有力度、高质量的增长。RCEP 的实施, 有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推动我国企业更加积极地参加国际市场竞争,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的能力。RCEP 签订后, 国内与国外签约的自主贸易协定将达到19 个, 自贸伙伴关系将达到26 个。通过RCEP, 中国与日本也确立了自贸伙伴关系, 这是我国首个与全球前十的国家所签署的自贸协议, 也是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发展策略所获得的重要突破性成果, 将国内与自贸伙伴关系交易涵盖率提高到了35% 左右, 极大地提高了国内自由贸易区构建网络的“含金量”。最后,RCEP 将极大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RCEP 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金融产品逐渐丰富, 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增强, 人民币的跨境金融交易也越来越活跃。
四、中国加入RCEP 后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在看到RCEP 给各方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 也应该理性地看到, 中国加入RCEP 后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这样才能更加从容、积极地采取对应的措施。
(一)高水平运用规则的能力有待提高
RCEP 协议一共由1.4 万字构成, 其中涵盖了20 章协定内容。历经8 年, 经过三十多次交涉和磋商, 于 2020 年11 月15 日成功签署。RCEP 的内容多、涵盖的地域广、涉及的产业多。部分中小企业对RCEP 的理解仍停留在关税豁免层次上, 对RCEP 项下的投资自由化便捷化、争端解决等具体内容的关注度还不高,“走出去”中小企业双向运用中国和自贸伙伴之间的自贸区网络, 优化资源配置、利用规则提高企业利益的意识不足, 可能造成部分中小企业错失先机。
因此, 我国外贸企业除了需要熟悉RCEP 对各地的关税优惠政策外, 还需要抢抓区域国际贸易的高度便捷化机会, 增加优势商品出口和优质产品进口。国内企业还需要深度解读RCEP 的各章内容。例如,企业在RCEP 中最大的看点之一是原产地累积规则, 运用好原产地累积规则将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主动拓展中间产品制造规模, 并引入更多有实力的投资者进行合作, 积极参与本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 把公司产品与业务带到整个价值链的最高端。
(二)发达国家企业对国内中高端产业将产生更大的竞争压力
我国和RCEP 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额约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0%, 而上述各国也都是我国的主要外贸合作伙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 日韩偏重的是高端制造业, 他们可以利用技术优势, 对我国相关企业形成打压, 新西兰的农产品更多的是规模化生产, 具备价格和品质方面的优势, 而我国还存在很多小作坊, 关税下降后, 如果价格相同, 消费者将更倾向于去购买外国产品, 这样我国的很多生产企业就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因此, 对国内企业而言, 必须健全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 规范企业的产品管理模式, 以形成企业品质文化, 增强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 同时, 增强企业人员的产品品质意识, 并规范产品的制造工艺与操作流程, 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我国外贸企业在积极增加进出口的同时, 将遭遇更大的国际贸易摩擦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正急剧增加。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发展速度较快。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世界各国之间因国际贸易摩擦而产生的纠纷不断增加。与前几年比较,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已经增加了约 50%, 而由此产生的影响体现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国际贸易摩擦最严重的大国。我国加入RCEP 以后, 同各会员国的贸易往来将更为密切, 世界各国之间因国际贸易摩擦而产生的纠纷也将会增多。
对此, 我国在未来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同时, 为了更合理地解决由此而引发的贸易摩擦, 应该积极发展和其他国家的贸易, 商品都是有可替代性的, 和其他国家发展贸易, 实现贸易多样化, 利用加入RCEP 带来的红利, 和更多的国家发展双边贸易, 从而实现不仅仅依赖一个国家。疫情给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因此在后疫情时代, 我国还需要扩大国内消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自己的市场首先应该满足自己的市场需求, 让中国企业占据中国市场, 提升中国经济。最后, 对内深化改革,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争取抢占技术高地, 让技术控制在自己人手里, 开阔自己的视野, 开拓更广泛的市场。
五、结束语
RCEP 从发起到正式签订历时8 年, 直至2022 年1 月1 日正式生效。虽然有5 个国家还未实施, 但是这些国家也在加快核定的进程。从各方来看, 对RCEP 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对此中国应该理性地看待RCEP 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把握住机遇, 鼓励企业用好RCEP 规则, 降低企业成本, 提升利润, 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在这个过程中, 国家层面应该以此为契机, 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加强国内法律以及制度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 切实维护产业的安全和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鼓励企业自觉用好RCEP 规则。商会、贸促机构等组织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这样才能在抓住机遇的同时, 从容地面对挑战, 及时采取措施, 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机遇, 开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士录. 新起点、新机遇与新考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运行的理性思考[J]. 当代世界,2010(2): 65-67.
[2] 田起安. 简析RCEP 未来发展之挑战[J].经济法讯, 2013(1):l1-18.
[3] 张蕴岭. 美国主导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对中国的影响 [J].经济研究参考,2012(1):77-79.
[4] 刘冰, 陈淑梅.RCEP 框架下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 模型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4(6):91-98.
[5] 赵亮, 陈淑梅. 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基于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RCEP 的比较研究[J]. 经济评论,2015(1):92-102.
责编:吴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