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牙齿(六)错置的时光尘埃时代(上)
- 来源:天天爱科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宇宙,牙齿,尘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07 15:23
考试前一天的清晨,牧耳穿好泳裤,检查了一下包里的东西:泳镜、泳帽、拖鞋、耳塞……走到玄关的时候,体重秤喊道:“今日未称重,今日未称重。”一个月前,牧耳设置了体重秤每日提醒称重。他站上去,不多不少,比一个月前减重了六斤。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肩,像一柄刀。
“你是谁?!”
牧耳吓得一抖,体重秤上的数字也抖了一抖。循着熟悉的声音望去,牧耳也吓了一跳,眼前立着一个瘦高的女孩,小麦色皮肤,脸颊像个被轻轻捏过的易拉罐。
“牧……朵?”牧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的印象里,或者说家里挂着的照片里,她还是一个肉乎乎、白莹莹、手臂和腿都没有伸展开的小女孩,还顶着一个独属于孩子的胖肚子。
“你怎么……”牧朵也认出了牧耳,两人异口同声道。
“我上个月参加了阿塔星的夏令营!那个地方,待一两天还很好玩,待久了无聊透顶。阳光充沛得要命,我的五脏六腑都被烤得‘吱吱’响。你知道吗?那个地方只有两三个小时的黑夜,我连晚上都要涂满防晒霜。你看,还是黑成这个样子。
“但是从阿塔星看地球美极了,像一颗银色的……钻石!照片拍不出那些光泽。一闪一闪,唱着歌一样!
“喂,你怎么瘦成这副样子,你不会……” 牧朵的声音小了下来。
“我要参加考古课实践考试了,密压井……”
“我的天啊,你竟然还没有退课?我上次见到你是什么时候……我想起来了,你和妈妈因为考古课在家大吵大闹!”
“没错,四个月以前。”牧耳看了看表,“来不及了,我先走了。”
“你真的要去尘埃时代?你要是带了什么可怕的病菌回来,我可要离你远点儿!”
门锁伴随着“咔嗒”声轻轻咬合。
“还不够远吗?”牧耳嗫嚅…… 牧朵自顾自地说个不停的样子倒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至于其他,像隔着毛玻璃看画一样,让牧耳觉得疏离和陌生。仿佛妹妹的灵魂被装在一个陌生的躯壳里。
牧耳一个猛子扎进水里,身上乍地一凉,从头皮到胸口到腿到脚——头皮和胸口的感觉最强烈,奇怪的是,冷过之后便觉得温暖……
家里并不大,但是牧耳见到妹妹牧朵和爸爸妈妈的次数屈指可数。素钛时代的时间在个人那里不再被简单地分为白天和夜晚,通过“睡眠收集舱”可以调节睡眠。比如,保证每天八小时睡眠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选择连续睡眠五十六个小时,然后连续保持清醒一百一十二个小时。在“睡眠收集舱”的帮助下,人体是一个可以蓄能的电池。
一个第一批参与沉睡试验的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仿佛睡了个沉得醒不来的午觉,什么梦也没做。”
听到这儿,科学家很得意:“这就是超深度睡眠。做梦,说明大脑还有一部分保持活跃状态,没有实现最高效的休息。”
受访者表示,刚醒来的一段时间头脑昏沉,像被人用木棒打了一棍,一两个小时后便开始好转,随后精力会越来越旺盛,听得更清楚了,视力也似乎更好了,看待事情也更乐观了,更愿意去倾听和学习……
这项技术本来是为了一些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开发的,比如星际旅行的长途驾驶员,超长的清醒时间可以节省轮班的人力。但“睡眠收集舱” 问世后,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垂青。备考的学生按照记忆规律分配学习和睡眠的时间;“邋遢大王” 为了减少洗澡刷牙的次数,每三天睡一次觉;最最重要的应用是,“睡眠收集舱”大大提升了就业率。因为机械智能的飞速发展,很多体力工作、刻板工作都已经被机器取代,这让人口并不算多的素钛时代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就业压力。当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睡去,也都有人醒来时,政府部门、电视台、餐厅等二十四小时就都需要有人工作,这就需要多倍的人力。在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让“睡眠收集舱”成为当年最杰出的发明。
“蓄能”不是无限的,犹如电池有它的容量上限一样。研究表明,连续沉睡超过七百二十个小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脑损伤,表现为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研究表明”“科学家发现”满天飞,昨天的发现惊天动地,今天的发现推翻昨天的,明天的“研究”又把今天的结论搅得天翻地覆……
自从妹妹牧朵被选入了“星辰班”,牧耳一年也见不到她两次。“星辰班”是学校从各个班级选拔出的天赋异禀的孩子重组的班级,老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学习和拓展计划。牧朵睡觉的时候,牧耳吃饭、上课、和曾曾祖母聊天;牧朵醒来,可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不回家,仿佛电影《寂静岭》的结尾,家人共处一室,人影交错,却谁也看不见谁。牧耳始终过着和曾曾祖母一样的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牧耳有时候觉得,仿佛他和曾曾祖母守候在一个车站,家人来来往往,偶尔相遇。
牧耳出生的时候,基因检测已经开始流行。尘埃时代也流行过基因检测,只不过基本上是针对遗传疾病进行的预防性检测,而素钛时代的基因检测则要残酷得多。
新生儿和妈妈打个照面以后,就被送往基因检测室做例行检测,配套的检测样本还有新生儿三代以内直系亲属的基因。电脑轻而易举地完成庞大的测量和计算,得到一个长达十页十六寸荧光屏的报告,详尽地记载了新生儿在身高、体能、器官功能等方面可以达到的上限和可预见的风险。
素钛时代的人奉行科学包裹的理性,在对新生儿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他们相信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天赋、缺陷、身体机能和患病概率,而后天的努力只能在此基础上,在一定阈值内影响结果。新生儿基因检测则像正式考试前的摸底测验一样,让父母知晓个八九不离十——他们不会放过天才,也不会对天资一般的孩子做无谓的投入。
在最初普及的日子里,基因检测对教育的指引和辅助作用受到了社会的普遍称赞。父母和老师可以轻易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和潜能。对于生性胆小懦弱的孩子,父母会增加“赏识教育”;而对于勇敢顽皮甚至泼辣的孩子,父母则会多管束他们一些;对于毫无音乐天赋的孩子,父母也不会再投入过多的金钱和期待让他们学习钢琴、小提琴……对于记忆力、判断力、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统统平庸的孩子,大人们知道,他们不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或者行业顶尖人士,想要超越基因限制的努力如同用针管向大海里注射淡水一样徒劳。
很不幸,牧耳就是一个在基因报告中被判定为平庸的孩子。他无法想象,当他的脸庞像核桃一样褶皱,黏液和污物如蜘蛛网一样将他包裹的时候,经过取样器几秒钟的刮擦、解析仪几分钟的分析,他就被断言了绝大部分的人生。
校机在城市中心上空盘旋了一阵,把“沙哑的琴”和十名考生放了下来。
伫立在一丝风都没有的空旷中,“沙哑的琴” 叹了口气:“以前啊,市中心可是最热闹的地方。现在,人都巴不得走得越远越好……”
在素钛时代诞生的孩子们理解不了房挨着房、楼挨着楼的群落的状况,更别提“沙哑的琴” 描述的公交车和地铁了——人们像罐头一样挤在狭小的盒子里,随着它的律动左摇右摆,时不时地你靠在我身上,我踩到你的脚——天啊,和陌生人挤在一起,要多尴尬有多尴尬。那和被当成袜子堆在一起有什么区别?
爸爸妈妈说,人类疏离居住是为了安全。尘埃时代成为过去的原因之一就是疫情的暴发,人和人聚集在一起,传播速度快。恰恰人密集居住的地方也是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地方,所以一旦疫情大规模暴发,一个区域就可能一蹶不振。保持距离才是人类长久生存下去的良方。
“沙哑的琴”显然不这么想,说起那些带着烟火气的人挤人的日子,他总是一脸来自“远古” 的忧愁和向往。
牧耳和其他几个考生盯着地面上长方形的裂缝。金属地表上这样的裂缝可并不多见,环保部宁愿听说彗星撞击地球,也不愿意接到地表裂缝的消息。然而,平均每年会有那么两三次“地表裂缝预警”,每次都会引发全球性恐慌,好在因为勘测和补救及时,都没有引发太大的灾难。
他们面前的这个长方形裂缝,是我国唯一被允许的裂缝,是在小心监控和防护下的连接另一个时代的入口。在考古理论课的第一节课上,大家就听过它的鼎鼎大名——尘埃之门。
尘埃之门的下面,就是尘埃时代。在此时此刻以前,虽然听说过无数次那边的境况,但牧耳潜意识里很难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心不受控制地乱跳,马上就要去往曾曾祖母日思夜想的尘埃时代了——那个在成年人口中病毒、垃圾、毒气、灰尘肆虐的可怕时代,在曾曾祖母和“沙哑的琴”的口中却是无限温柔的时代。
“沙哑的琴”最后一次检查了监测仪上十位学生的身体状况:全部达标。他短促而滞重地叹了口气,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打开了尘埃之门。
几个孩子好奇地把头挤向尘埃之门,涌进视野的却是一团团翻涌的“咸奶油”——松软细密的奶黄色波浪让几个孩子不禁咽了咽口水。
“这就是密压井。”“沙哑的琴”解释道。
此前,从来没有同学询问过密压井的形态。 “井”不就是那样吗?凹陷的、幽深的、黑暗的,然而毫无疑问,眼前的井竟然是……满的。
看着马尾和其他几名同学淹没在奶油色的旋涡里,牧耳探出了脚,耳边却亦真亦幻地响起了曾曾祖母的嘱托:
“记住,花格贝母街十八号,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