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春天》陶艺作品展览
- 来源:设计时代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陶瓷色剂,泥塑,疫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30 11:2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儿童绘画的阶段特征,从中获取的创作灵感,将儿童画作中一些稚拙形态、特殊观察角度的绘画特点运用陶艺创作中。儿童绘画作品体现了儿童对世界的基本认知,表现出了儿童天真烂漫的心理特点,与形式严峻的疫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现代陶艺作品融入儿童绘画的纯真与感性的语言特质,使人们看到这个不一样的春天依然是色彩斑斓的春天,依然是小朋友眼里的春天。
儿童的画作大多都是对大自然现有事物的直接表达,并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绘画特点。从涂鸦阶段的简单线条,到象征阶段的简单图案表达,再到形象阶段的对所观察事物的形象描绘,无不表现出在幼年时期儿童绘画的稚拙、纯真。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的影响到了每个人的日常,新冠肺炎给人的印象总是可怕的,但在病毒肆虐的生活中还是存在着美好与向往,存在着孩童们的单纯可爱。由此,本次创作以儿童语言中的轻松欢快的儿童形象来进行创作,疫情总会过去,生活依旧是彩色的,正如记忆中小朋友眼中的那种无忧、无惧、无虑。
一、设计理念与创作来源
(一)、设计理念
儿童绘画他们通常有着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绘画语言。首先,色彩是儿童认识事物感受事物的第一要素,儿童对颜色的认知非常敏感,在他们的世界中颜色是 单纯无杂的,鲜亮的颜色一定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其次,他们喜欢用一些简单的几何符号来创作,比如用大小不同圆圈来表示的小脸蛋儿、长长的椭圆表示的四肢以及无秩序线条表示的各种,最有特点的就是蝌蚪人。他们也并不会注意空间关系的处理,散乱的结构与扁平的图案是他们作品中鲜明的特点,这也正体现出在未受启蒙时期的对自我内心情绪的表达。这些儿童绘画的特点是本次实践的主要的设计灵感来源,并从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中获得了创作灵感,例如:
毕加索曾说过:“我在十几岁时画画就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毕加索毕生所追求的是遵循本心,企图从儿童绘画中寻找会自己的影子,保留住自己的感性与本质。他的作品与儿童画之间的联系从他成年之后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如他的代表作之一《临镜少女》充分的体现出了他创作时寻找“孩童” 的心境。摒弃繁杂的细节,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事物的本质,画面中由圆形、四边形、三角等几何图案构成,色彩纯度较高,以鲜明的红、黄色为主,线条笔触统一无较大变化,这自然使我们联想到了儿童绘画的特征。
通分析发现,大师向往着儿童的率真、不染世俗,他们的作品中努力的想要回到儿童这一不加渲染的单纯的时期。
二、制作过程
(一)、整体形象的确定
在将儿童绘画的绘画特点、手法与作品结合的实验过程中,曾以超轻黏土来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作品的整体人物形象没有达到儿童绘画特点那种热情、稚嫩、有活力,或许是因为过于刻意的模仿,也或许是因为太注重细节而忽略了儿童画的本质特点。在后续的创作中,曾邀请小朋友参与进来,并且在多次的实验改造中确定了作品的整体形象。作品主要是以多个人物形象鲜明的泥塑小雕像,各人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着相互的联系。这几位“小朋友”排在一起就像是幼儿园时期的我们,它们形态各异,有蹲坐的、有掐腰站立的也有正在玩耍篮球的,表现出的正是幼时与伙伴们玩耍的我们。
(二)、分部捏塑
在捏塑过程中,四肢与躯干等部位单独塑造,目的是为了保持整体造型的美感,减轻在烧制过程中所出现的意外状况。首先捏塑头部,确定面部形象后,整个人偶的性格特点即表现出来了,随后根据人物形象特点来确定躯干动作、服饰搭配等细节,分别晾晒烧制。在捏塑各部位时,做好位置编号与拼接方向的标记。每个人偶都有特定的编号,为的就是防止在最后的组合拼接时发生混乱。
三、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
(一)、四肢与躯干的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各部位是否精准问题。因泥坯过于脆弱、各四肢过于精巧与烧制时容易变形,在制作与烧制的过程中需格外的细心,尤其是制作精巧的四肢与人偶的发型、表情等部分,需及时观察水分的蒸发过程中是否出现裂缝、断裂等问题。
(二)、烧制完成后拼接
由于整体人偶的特殊性,需要在烧制完成之后拼接组合各个部分,一方面因收缩造成的一些差异,使各部分无法完美的契合,另一方面头部、腿部组合烧制成品率较低,因此单独烧制,在前期的捏塑过程中预留卡扣,烧制完成后将多余部分进行打磨,将缺少部分填充以热熔胶,接缝部分以石膏调色覆盖,与整体吻合。
四、展示方式与效果
儿童绘画作品有着特定的造型艺术与色彩搭配,最特别的点就是儿童是以欢喜、热情的态度来观察世界,描写自然事物。他们的世界是纯真、自然、干净的,他们的内心是热情、真诚、美好的,体现在作品中是一颗单纯的内心,是在不经意中展示出的对生命和生活的美好憧憬在展示背景的选择上一简洁为主,重点突出作品本身,并且主要是欢快明亮的环境,作品中“小朋友们”围在一起,就像是正在迎接抗疫英雄们归来,也或许是在隔离期间所安耐不住的想出去玩耍的心。颜色鲜亮的口罩是在疫情当中保持的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体现,人偶与人偶之间发生互动,有的招手,有的手拿捧花有的互相诉说,也有的正立致敬,正如幼时的“我们”在见到了心中的英雄的那种澎湃。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营造出欢愉、轻松、自在的儿童之间见到心目中的偶像的场面,恰巧吻合本次的创作主题——《不一样的春天》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儿童绘画语言的基本特征,提取儿童绘画的造型元素进行陶艺创作,企图借用成人的“童心未泯”来抓住观者的眼球,给观者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儿童绘画所体现的童真、梦幻、创造力、想象力都给这个课题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在以后的创作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儿童绘画的突出特征,将儿童绘画特点与陶瓷材料相结合,使儿童绘画的单纯、稚拙、热情等特点融入到作品造型中,引起曾经拥有过童年的成年人们的共鸣,激起人们也曾有过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