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新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生物基化学纤维作为化学纤维中的“绿色”代表在近几年显示出了强有力的发展势头,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初步形成了生物基纤维素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海洋生物基纤维及生物蛋白复合纤维的产业体系。
但目前行业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关键单体和原料、溶剂较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供应体系不够完善;研发、技术、工程化到产业化处于前期研究开发阶段,核心技术、关键装备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技术水平偏低;多数品种产能规模偏小,生产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应用开拓能力弱,品牌标准等软实力尚需加强。
日前于安徽蚌埠召开的“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论坛” 围绕中国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
做大做强聚乳酸纤维
聚乳酸纤维是生物基化学纤维的一种,聚乳酸纤维原料来源可再生,具有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其产品亲肤、抑菌、舒适,并且制品废弃后可生物降解。
安徽丰原集团长期深耕生物材料领域,掌握多项世界领先技术工艺,致力于发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已打通生物基上下游全产业链产品体系。集团董事长李荣杰介绍,近年来,丰原集团凭借自身的生物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聚乳酸等可降解生物基材料,并掌握了以秸秆为原料生产聚乳酸的核心技术。
集团下属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亚庆表示:“丰原集团已实现采用特殊驯化的菌种、生物发酵技术、提取纯化技术、合成聚合技术、精馏技术等生产聚乳酸材料的非粮技术路线。”
未来,丰原集团将专注聚乳酸原料的研发生产,继续和下游纤维、纺纱、织布、服装、家纺等企业保持密切交流、沟通、对接,做大做强聚乳酸纤维产业链。
一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学研用的紧密配合。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汪滨表示,为了提高聚乳酸纤维的附加值,北京服装学院技术团队研究了耐热立构复合纤维、三维卷曲纤维、抗菌抗紫外纤维、防水透湿纤维膜以及高效低阻的具有抗菌防护性能的PLA熔喷布,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不同风格的聚乳酸面料及其纺织品。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原副会长姜俊周指出,天竹联盟积极打通了纤维、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及家纺等产业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聚乳酸纤维的发展经营可以借鉴天竹联盟模式,把产品质量抓好,做好市场推广,把终端产品系列化工作做扎实,行业就有希望和未来。
多方协作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日前发布的《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于生物基纤维提出了总体要求——“到2025 年……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目标的提出是有一定的产业背景,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王乐军表示:过去几年,生物基化学纤维逐步实现了规模生产,且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行业同仁共同推动了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产业技术创新与行业进步,“高品质聚乳酸纤维及其纺织品规模化制备与应用”、“生物基聚酯、聚酰胺高效聚合纺丝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表示:面对未来发展仍需要生物基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合作,共同攻克生物基化学纤维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把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瞄准世界生物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聚集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产品标准,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进一步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在纺织服装、产业用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性能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主任王华平建议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企业借鉴我国石油基聚酯、聚酰胺大容量发展的理念,建立高品质、连续化、规模化的生物基聚酯、聚酰胺工程技术与产品开发体系。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生物基纤维产业技术路线和产业发展战略无疑将为实现我国化纤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提供积极助力。对此部分企业代表也表示,下一步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进行产品差异化开发,积极拓展下游市场应用领域,互相鼓励,共同呵护市场,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