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的时代——来自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的分享

  根据IHS数据,截至8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783万台,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38.6% 的份额。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预计,产量规模预测合计将达到562.7万辆,同比增长约71.7%。截至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3.5%。业内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攀升至20%,与之相对应的动力电池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

  不可否认,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领先的地位,而宁德时代功不可没。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8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总量达287.6GWh,同比增长78.7%。宁德时代累计装机量达102.2GWh,占全球市场的35.5%。把目光放到国内,截至9月,宁德时代装机量达92.02GWh,市场占有率达47.51%。可以说,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那么,宁德时代是如何保持业内的领先地位的?又是如何应对后来者的追逐的?宁德时代的工厂又有哪些奥秘?本期会客室,让我们来听一听来自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的分享,期待能为动力电池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读者们打开一些新的思路。

  绿色电池助力电动化可持续发展

  “各国政策不断加码,全面电动化这个确定性机遇正在带来市场的快速增长。我国已经连续5个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在25%以上,7月份达到26.7%,而去年同期的渗透率不到15%,这说明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不断加速,势不可挡。”曾毓群分享道。

  “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是好的、适用的、消费者喜欢认可的产品,而好的产品来自于不断研发和不断迭代进步。”作为唯一一家连续五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创新力50强”榜单的企业,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拿出约60亿元投入研发。

  在高端电动车领域,宁德时代发布第三代CTP——麒麟电池。电池包体积利用率从第一代的55%提升到72%,能量密度达255Wh/kg,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麒麟电池的创新技术和优异性能,可以助力我们高端客户的高端产品达到一个新高度。可以说无麒麟,不高端。”曾毓群说道。

  进入全面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不仅要先进,还要绿色。根据中汽中心研究报告,纯电动汽车在燃料周期的降碳贡献非常明显,同时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的车辆周期碳排放占比高达接近40%。所以在全面电动化实现以后,动力电池自身的减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日、韩,是全球最大的电池产业聚集区,尤其是中国,在电池供应链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四大主材和电池产品供给全球,因此在全球碳足迹标准法规制定中,中国和亚洲应该更积极主动,应该做出更大贡献。”曾毓群分享了他的观点,“目前,由于亚洲缺席国际碳足迹标准制定,许多关键基础数据未能及时更新,造成中日韩生产的同类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明显偏高,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在降碳措施中,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实现电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宁德时代通过工艺技术升级、分离纯化体系迭代、装备自动化能力提升,镍、钴、锰的回收效率可达到99.3%,锂的回收效率可达到90%。“今年上半年,我们共回收了两万多吨废旧电池,利用这些废旧电池生产了前驱体一万八千多吨。”曾毓群告诉我们。

  “极限制造”,斩获两座灯塔工厂

  当前,电池交付即将进入TWh时代,这对企业的能源管理、制造方式、制造工艺、制造安全等均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满足高质量的产品需求,宁德时代在2020年提出了“极限制造”理念。面对“极高的质量要求,极复杂的工艺流程,极快的生产速度”三大挑战,宁德时代运用ABCDEFG 七大智能制造使能技术(A-人工智能、B-大数据、C-云计算、D-数字孪生、E-边缘计算、F-射频技术、G-5G),建立了极限制造体系架构,打造以智能制造平台为核心,多平台多系统深度交互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生态平台,支撑极限制造目标的实现。

  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已建成全国覆盖面积最大的5G企业专网,目前已超500万平方米,横跨六个省份、七大生产基地。依托其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先进性,解决极限制造的业务痛点。目前,电芯制造的随机缺陷从PPM降低到PPB。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锂电行业仅有两座灯塔工厂,均来自宁德时代。今年10月,继宁德基地后,四川时代成为宁德时代第二家获评灯塔工厂的生产基地。世界经济论坛指出,该工厂在宁德时代总部灯塔工厂已取得的成就之上,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和柔性自动化技术,实现生产线速度提升17%,优率损失降低14%,并成为了全球首家零碳排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在产能和交付方面,宁德时代开展国内国际产能的协同布局。在国内,其已经拥有了10大基地;在海外,德国工厂已拿到生产许可证,模组线目前已经投产,电芯线年底投产。此外,宁德时代还在匈牙利布局了欧洲第二个工厂,总产能将达到100GWh。“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电池已经卖到了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装车超过500万辆,全球每新增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装载宁德时代电池。”曾毓群分享道。

  破解动力电池上下游的困境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全球动力电池的缺口逐渐显现。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的缺口约为18%,到2025年,缺口将扩大到约40%。随之而来的是动力电池价格上涨:不到一年,电池占电动车成本飙升至40-60%。

  车企纷纷调侃自己是在为宁德时代这样的动力电池制造商打工。对此,宁德时代也感到委屈,曾毓群表示,动力电池不断涨价有两大原因:一是上游材料涨价导致电池厂商成本增长;二是资本市场炒作,“碳酸锂价格短期暴涨,但矿产资源储备丰富”。

  曾毓群表示,不仅在储能领域,在动力电池行业,宁德时代都在考虑用钠电来取代锂电,缓解锂矿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钠离子的不足之处在于能量密度不够高,然而由于钠盐原材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与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相媲美,对于部分车型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近日,宁德时代表示,在钠离子电池量产进度方面,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展顺利,供应链布局上需要一些时间,已与部分乘用车客户协商,明年将会正式量产。

  虽然各方都在寻求解决方案,但可以看到,整车企业对于动力电池供应链安全可控的重要性认识愈发深刻。主机厂开始“造电池”和布局电池原材料市场,动力电池企业开始“买矿”,这一赛道上的企业都想拿下主动权。

  结语

  近日,宁德时代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宁德时代营业收入973.7亿元,同比大增2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2亿元,同比增长188.42%。截至今年9月,宁德时代营业收入达2103亿元,同比增长186.7%,已超过2022《财富》世界500强营收286亿美金的门槛线。

  不可否认,就动力电池领域而言,依旧是宁德时代的时代。未来市场的格局会有哪些变化,宁德时代又会给市场带来哪些惊喜,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