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升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李婉莹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棠景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应用数学游戏,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游戏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游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活动;教学策略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游戏正是将数学知识趣味化的一个有效手段。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适合他们学习的数学游戏与数学课堂有机结合,精心创设一个个既带有诱导性,又带有浓烈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来迎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把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有趣的游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并通过游戏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应用数学游戏,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新课开始,大多数学生难以从课间兴奋的状态进入专注的上课状态。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使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定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必须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迅速投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笔者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利用四宫格的数独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让学生比赛哪个小组先完成,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上。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教学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应用“宝宝会客”“猜一猜”“我当小评委”“讨价还价”等情景游戏,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游戏解疑惑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知识点相对来讲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弱,所以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如果在新知教学中穿插游戏,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些游戏活动,利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为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则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和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化难为易,突破难点。例如教学三年级《面积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涂色游戏进行教学,即先在黑板上贴上4个用白纸做的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然后每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出来比赛。比赛规则为用水彩笔将分配到的正方形涂上颜色,看谁涂得又快又好。分到比较小的正方形的那个学生很快就涂完了,他们组的同学在欢呼“我们赢了”。这时,有的学生觉得不公平,于是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不公平。接着顺理成章从“不公平”中引出“面积”的概念。这样通过游戏,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又如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很难理解。于是,笔者就通过设计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看谁围得快的游戏,架起具体表象和数学概念之间的桥梁,化难为易。游戏前先准备三组小棒,各用信封装好,并按①②③的顺序编号,做游戏时要按顺序做。先围第①种: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然后围第②种:不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再围第③种:不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条边的和必须大于第三边。通过这个操作性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轻易地突破难点,具体、直观地理解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游戏增强练习实效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保持。学生学习新知识一段时间后,到了练习巩固环节,注意力开始分散、思维松懈,有时还会玩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这时,如果把练习内容融于游戏之中,就能燃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致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到了练习巩固环节,可以设计猜老师的电话号码的游戏。提示:第一位数是最小的质数;第二位数是最小的合数;第三位数是十以内最大的质数;第四位数是十以内最小的合数;第五位数是最小的自然数;第六位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七位数是十以内最小的奇数;第八位数是十以内最小的偶数。一听说要比赛猜老师的电话号码,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了,分散的注意力被游戏轻易地拉了回来。因为游戏的介入,学生在愉悦、兴奋中完成了练习任务。

  广大数学教师都知晓计算教学的练习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能把计算练习的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来练习巩固的话,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表内乘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中,设计“火炬接力”的小组比赛游戏,小组每人计算一题火炬就传到下一位,一直传到小组最后一位,正确率高且用时少的为胜方。分别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三个层次的比赛,最后决出优胜小队,进行奖励。通过游戏既提高了学生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以及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后融入游戏强化知识

  游戏也是学生课余学习的有效形式,把新学到的知识融入游戏,形成课余游戏,在课后进行练习,有利于使新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如果在练习时开展数学游戏,会让原本枯燥无趣的练习变得引人入胜。例如,在学完《质数和合数》后,不要急着下课,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个对学号出课室的游戏:先请学号是质数的学生走出课室,再请学号是合数的学生走出课室,最后请学号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学生走出课室。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既玩得开心,又能再一次巩固和深化知识,教学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又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可指导学生玩24点教学游戏,分不同年段设计不同的24点教学游戏,允许学生利用扑克牌在课余时间玩,也可作为学科活动竞赛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及速算能力。这无疑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促进了自己对加、减、乘、除运算的熟悉,对法则运用的熟练,同时这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游戏教学是最贴近学生的一种活动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数学游戏教学的内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枯燥的数学课堂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进行学习,探求新知,寓教于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