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探析

  谢召卓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营溪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针对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情况,文章介绍了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开展实效的策略:成立德育工作小组,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重视校园氛围的建设;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灵活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德育活动。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有效策略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应树立的办学理念。德育工作在小学,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小学教育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开展的实效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深入实施,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少学校被评为德育示范学校,但在农村小学,特别是小规模的学校,德育效果并不明显。虽然,市、区、镇级常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但在这部分学校中,出现领导不重视以及德育活动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等问题,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停滞不前。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落后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家长盼望看到的就是学校的教学质量,这质量高低的根本评判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德育工作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数字,故而造成学校教学压力大,只能“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语、数、英三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德育工作只停留在文字上、口号中。

  (一)人文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呈现多元化,家庭教育也呈现多种情况。农村学校周边的“黑网吧”向学生开放;生源流动性大,学生常因父母工作变动而转学;家庭收入差距大造成家庭教育差异大;义务教育背景下,学生存在不用努力就有书读的思想。种种原因造就品德后进生的增加。

  (二)学校在德育观念、管理、设施、师资方面存在落后情况

  虽然办校制度已转变,但农村学校受村的支持程度还是会影响到全校各部门。村与上级考核学校还主要是看教学质量,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重点就是语、数、英三科的成绩,特别是学校本身规模小,如果成绩上不去,生源就更少,教学成绩也决定着教师期末的考核与奖励。于是,学科教学重智轻德的倾向明显。

  上级要求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各德育基地进行参观、劳动实践,可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缺乏经费和资源设立校内德育实践基地,学生难以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对于校外的实践,学校领导也受制于学生安全问题的顾虑,造成德育实践活动“能少则少”。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因经费有限,农村小规模学校只能沿用陈旧的水泥板报,贴几幅瓷砖宣传画——这样可长年不更换,节省经费,但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少,老师现行的编制是按师生比1∶19来安排,这样的学校包括学校领导一般只有14位教师。学校领导身兼多职,想将相关德育工作落到细处有困难;老师承担多门不同年级学科的教学任务,就算班主任也要承担三科以上的教学任务,可想而知,工作难度大,这对德育教育的影响甚大。

  (三)家校合作缺乏方法

  农村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度远远低于城镇家长。农村家长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更有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闻不问。除了教育观念的偏差外,学校现在每学期只会召开一次家长会,这也影响了家长配合教育的积极性。

  三、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开展实效的策略

  要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开展的实效,就要针对学校的环境、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学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制度要完善,让学生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创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社会的目标。

  (一)成立德育工作小组,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由校领导、大队总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小组,每月对上个月的活动进行总结汇报、落实本月的活动安排、计划下个月的活动内容。在全校教师例会中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科任教师担任副班主任,每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让全体教师提高爱生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成为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

  (二)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

  完善制度,每次的活动学校领导都要带头落实检查并做好记录,活动后在全校进行总结汇报;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表现好的班级、个人进行表扬。如每年开展的“重阳敬老”活动中,有的教师用一周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敬老的图片或视频上传到QQ、微信群等,在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办得有声有色。

  要选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完善对班主任的考评制度与奖励制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每周少安排几节课,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另外,需提高班主任的绩效津贴。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域、民族风情等知识,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努力挖掘德育渗透点,让学生在探索知识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四)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

  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农村小学要充分发掘农村资源,建立相应的教育基地。如把农庄、自家田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把区镇文化广场作为文化基地,把市区共享体育设备作为体育基地,把免费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免费公园作为活动实践基地。每学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善,行为素质在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校园氛围的建设

  学校缺乏购置新图书和建设校园文化的经费。在这种情况下,可重点开展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固定时间开播,及时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新闻、家乡变化、校内外好人好事;班级与学校宣传栏要针对本月德育活动内容每月进行更新;每日组织学生值勤,检查校内环境与学生礼仪等;每周进行文明班级评比(挂流动红旗),期末进行一次大评比,颁发奖状。这些常规活动让全体师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六)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农村家长乱扔垃圾、说粗话现象严重。学校德育处和大队部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可有效改变这些现象。如:连续三个月向学生、村民发放《我爱我村》《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我是文明人》等倡议书,家长阅读后,回收回执以进行统计,这样使每个学生与家长能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另外,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部分家长进行发言,使家长们共同探讨如何教育好孩子;邀请家庭教育宣讲专家到校为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孩子、教育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

  (七)学校灵活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德育活动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学校校情、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才能更有效。如在读书节中,可发动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并在班上设立图书角;在班上放置一个大纸箱,把平时用完要扔的作业本或其他纸张、瓶子等收集起来,学校定期到班级组织回收,所得款额由班主任与学生自行商讨使用,学生感受“收集废品——卖废品——共同使用”当中的辛苦与快乐,不但提高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劳动意识与品质;每月进行一次校外活动——打扫村道,为村里的老人院打扫卫生,给村民发放创文资料与流感宣传单,清除村内“牛皮癣”,关心和帮助村里的残疾人等。志愿队员们在活动中增强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丰富了与人相处的常识,使他们终身受益。

  德育教育是一项广泛性、永久性的工作。在实际中我们还遇到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其艰苦性。但我们有便于管理与教育等优势,只要学校重视,多想方设法,结合学校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德育工作定能发挥实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