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文/ 秦梦雅 指导教师/ 董冬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启,科学技术的快速飞跃,人类思想的维度更加广阔,重新开始认识自身本体——从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到人机关系的变迁,再到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人性”与“机器性”的转变。在赛博格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机关系的演变,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这个转变的过程。人类在面对严峻环境,以及科技、人文飞速发展等情况下,正在进入一个“后人类”时代,有种种疑问等待着人类去解答。基于此,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思维,以寻求创造性的方式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仿生学上的新成果——机械生物》等学术研究,以及《超体》《阿凡达》等影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后人类”社会的景象。
现在,人类与技术的融合已经开始显现出它的威力。例如义肢、义体、义眼、3D 打印心脏、机械臂等,这些新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许在未来,将会涌现更多基于生物技术的产品、食物和建筑等,这些产品或将通过与人体并构重组的形式来“造福人类”。大胆想象一下,我们的建筑会不会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材料和结构,而是与科技和当下环境的结合,创造出更加智能和环保的环境。我们的产品也许将不再是单纯的物理形态,而是会与人体相互交融,扩展出更多的功能性。如果脑洞大开,我们还能想象出 “机械生物”的出现,类似于“机械植物”“机械动物”等,这些生物将能够模拟自然界的规律和能力,不再单一依靠大自然的能力进行生存,通过机械智能的能力完成光合作用、水养生命等。这些或将成为人类的助手和伙伴,取代现有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型生产力。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影像已经能够与 AI 结合进行创作。在我的创作中通过虚拟和现实的交互性数字媒体技术,创造出新的赛博格影像,其中包含机械有机体及虚拟意识、数字机械的未来城、机械人和机械水生植物等。这种新型的数字影像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不同于传统艺术的视角和感受,从而让人们重新思考和想象“后人类”时代的世界——一个“未来之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