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健身操,智力障碍,学生
  • 发布时间:2023-10-13 19:58

  胡鹏彪

  一般来说,智力障碍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正常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差别。如果用一般的教学方法指导智力障碍的学生,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无益处。且健身操具有体育、舞蹈、音乐、美育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如不转变育人方式也难以发挥健身操的教育价值。因此,有效将健身操运用到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低段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特征、认知特征、运动行为特征、个性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本着为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发展的态度思考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展开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以求促进小学特殊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而本文将对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一番详细的阐述与说明。

  运动与保健,即通过运动的方式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而健身操则在运动与保健的教学范畴之内。对于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而言,健身操能够充分改善其体质,陶冶情操且能够有效避免低段智力障碍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对其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基于此,教师应本着高度尊重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以多元化策略做符合低段智力障碍儿童心理需求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与低段智力障碍学生保持沟通交流,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将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为促进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发展增添力量,以求通过健身操这项体育运动,全面提升小学运动与保健教学质量。以下几点,则是本人结合自身从教实践,对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所做出的主要论述。

  1 师生互动,以和谐氛围缓解学生压力

  通常情况下,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求知欲望较差,面对各类知识的学习内心都有着巨大的压力。针对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运动与保健教学,教师可直击学生心灵,深入细致地同学生展开互动,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再教学健身操的具体理论知识与动作,期待学生的身心压力得到充分缓解,深深投入到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扩大健身操的深度与广度,充分调动学生大脑思维,促进低段智力障碍学生有效掌握健身操基础知识,以求在和谐氛围下将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培养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运动调节能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期待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参与运动与保健教学的态度愈来愈积极,掌握的健身操知识愈来愈丰富。

  比如,在教学《健身操运动基础知识》这一节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要学生理解健身操的概念、运动特点及其功能,为日后上好健身操实践课做准备,同时也为学生协调性、耐力性、灵敏性等重要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考虑到教学对象是低段智力障碍学生,教师应从其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师生互动的策略先与学生在情感上拉近距离,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快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为科学有效地上好健身操,使学生日后更加深刻地掌握健身操技术动作打好基础。

  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结合实际对学生说道:“健身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身体练习,增进健康,塑造体型,接下来咱们就来了解健身操的特点。”然后,教师可示范几个健身操的经典动作,让学生大胆评价,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进入课堂,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展开互动,帮助学生理解练习健身操的目的主要就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其特点是动作简单、实用性强,且动作多有重复,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对于男生来说,可以展现阳刚之气;对于女生来讲,可以呈现刚柔健美,是一项易学的运动,由此大大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团结协作、友爱互助。之后,教师可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健身操能够充分缓解精神压力,愉悦身心,预防各种疾病的产生,以求减轻学生学习健身操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健身操的兴趣。从而用轻松优美的旋律,引导学生学习一段简单的健身操,让学生在练习中忘掉失意与烦恼,获得内心的安宁,增强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的最佳心态。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强调健身操的运动范围和对运动量的控制,才能够促进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从而与学生交流健身操的学习计划,为后续的实践课奠定基础。这样,采取师生互动的策略授课,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增进了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掌握了有关健身操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能够在保证身体不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及时加强实践锻炼做了良好的铺垫,从而打破了陈旧的教学方式,创新了课堂教学形式,避免了教学气氛单调、枯燥的局面。最终实现了将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目标,大大促进了小学特殊教育效果的优化。

  2 合作学习,以生本理念促进学生参与

  针对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具备生本教育理念,保持对学生发展的高度尊重,确保不让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才有利于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获得积极方面的进步与成长。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健身操教学内容,在了解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健身操基本水平的基础之上,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着想的教学态度,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认识到自身可以是课堂活动的主人,自身从旁观察其合作学习过程,适当地对其进行点拨,从而促进学生参与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提高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获取健身操知识与技能的效率及质量,同时促进低段智力障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成长在健身操的学习过程中愈来愈全面,达到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基本动作练习”这一节时,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可知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在基本动作练习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柔韧性。同时培养学生团结、进取等优良品质。基于此,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本着对低段智力障碍儿童高度尊重的教学态度,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在健身操活动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韵律感与协调性,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再做热身操,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充分活动开,避免在做健身操时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在热身操过程中观察学生柔韧性的高低,将其合理分组,要求不同的小组按照自己的柔韧性强弱,分别做压腿、踢腿、肩膀、手臂、腰部的练习,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做到适度练习,提高柔韧性,同时也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创建了前提条件。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并示范健身操的基本动作练习,如健身操中的各种手形、各种步伐,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示范,对比练习,相互评价。旨在让学生通过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良好的自尊自信,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质。之后,教师再观察学生合作学习下的表现,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解基本手形与基本步伐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出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对学生提出课下反复练习的建议。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放松身体的方法与要求,指导学生做放松活动,对学生的合作表现进行整体评价,设计让学生课下交流合作学习健身操体验的作业,旨在锻炼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相互交流中使其形成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巩固健身操基础知识,避免学生遗忘。

  这样,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低段智力障碍学生,从而以合作学习的策略充分促进了低段智力障碍儿童参与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的热情,使学生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提高了身体素质,在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之下,锻炼了低段智力障碍学生敢于同他人交流、合作的优良品质,令其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充分达到了将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目的。

  3 直观画面,以信息技术创造课堂活力

  对于低段智力儿童的思维能力而言,直观的画面更有助于加深其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避免低段智力障碍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且在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广大教育实践者正在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注重推进课程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教师可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素养与能力,通过室内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播放健身操视频,以优美的画面令学生能够形成学习积极性,为课堂创造活力,为提高学生健身操实践能力奠定理论基础知识,期待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通过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环境,令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建设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促进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推动小学特殊教育中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高质量发展。

  比如,在教学“健身操连贯步伐”的活动中,根据对教学内容与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学情分析,组合性的步伐难度较大。基于此,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开展室内教学活动,令学生在形象的画面中感受到健身操带来的形态美,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主动进取的优良品质,充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可以充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掌握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对健身操的学习愈来愈自信。

  活动导入阶段,教师可先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介作用,播放健身操中的连贯步伐,令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精神集中在音乐与动作的双重效果之下,为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的开展足够顺利创造前提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胆说出对健身操连贯步伐的看法,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教师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层播放基本的健身操步伐,指导学生一个八拍一个八拍地练习,再系统地展示4×8拍的动作,形成首尾呼应。由此帮助学生逐步学习组合动作,并且结合音乐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习得更加快乐、自信,也为这节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用连贯步伐做健身操的益处,如能够得到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的发展,更好地展现身体的形态美等等,为学生技能与体能的增强做好准备。最后,教师可充分把握剩余的课堂时间,循环播放这次的健身操连贯步伐,希望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可以获得深刻的记忆,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在下课铃响时,教师可说一下课后及时讨论健身操的连贯步伐应该如何练习,旨在学生能够主动进取。

  这样,为推进信息技术和运动与保健教育的深度认识,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直观画面引发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学习健身操动作的积极情感,为运动与保健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活力,也令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健身操的时间活动中奠定了基础,建设了充满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切实将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大大提高了小学体育特殊教育中运动与保健的教学质量,充分落实了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了运动与保健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4 反复练习,以耐心引导提高学生热情

  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差,健身操的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实际上较为复杂。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很难全面地掌握健身操动作,对于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持有充分练习的原则,以耐心的教学态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希望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热情,从而令学生对健身操的动作技能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逐渐令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形成学习健身操的自信心,自发地去巩固健身操的基本动作,期待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在健身操的练习当中愈来愈好,充分将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

  比如,在教学“小球踏板操”的健身操活动中,根据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这一节知识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小球踏板操部分的动作,进而令学生掌握健身操小组合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小球踏板操的健身价值,发展学生灵敏、力量、协调等能力。学习难度较大,若教师教学策略不当,极有可能为低段智力障碍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形成消极的学习情绪。基于此,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对健身操中的小球踏板操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这次健身操活动的独特魅力,以求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可先讲解小球健身操的动作方法与要领,连贯性地展示小球踏板操第一部分的动作,通过优美的动作、动听的音乐,烘托愉悦的课堂气氛,先将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接着,教师再开启分层次教学,通过示范动作,引导学生分解、分节、分拍练习,再要求学生随着自己反复练习。待大部分学生形成记忆后,可以连贯性地做出小球踏板操第一部分的动作。由此发展学生的运动节奏以及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接着,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性的语言,指导纠正小部分学生的错误动作,令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形成自己可以学会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教师可对学生提出反复练习的要求,期待学生以浓厚的热情去展现自身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让学生的情操可以在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中得以陶冶,增强学生练习健身操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可对学生在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做出激励性评价,点燃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健身操知识的欲望,为学生能够做到整套动作完成连贯,且动作衔接流畅建立前提条件。

  这样,保持高度的耐心指导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健身操联系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教师想把自己教好的心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培养了低段智力障碍学生主动展示形体的勇气,丰富了学生的健身操运动技能。从而增强了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身体素质,充分将健身操有效运用到了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当中。

  5 游戏模式,以劳逸结合增强学生兴趣

  指导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学习健身操,培养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意识,需要教师本着趣味性原则展开教学实践活动。近些年来,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对游戏教学法的认可程度愈来愈高。因此,教师在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中传授健身操知识和技能时,可从低段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愉悦其身心为教学初心,创建游戏模式,令学生产生欢愉的学习情绪,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从而形成劳逸结合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健身操的兴趣,培养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态度,期待运动与保健教学效果愈来愈好,完成将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的任务,为小学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

  比如,在教学《自编健身操》的活动中,根据教学主题,可以得知教学目标是要检验学生学习健身操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对于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而言,既有助于愉悦其身心,也有利于其智力的增强,促进他们的成长。基于此,教师可结合低段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游戏模式开启这次运动与保健活动,令学生形成劳逸结合的学习态度,身心能够得到愉悦成长,使得低段智力障碍学生对运动与保健教学活动的参与性愈来愈高。

  首先,教师可总结近期学生在健身操中的表现,为提高游戏的竞争力度,可以按照其健身操的能力水平划分游戏小组,旨在构建学习气氛、竞争气氛浓厚的课堂环境,发展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友爱互助的品质,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后,对学生提出自编健身操的游戏主题,要求是动作协调、准确、连贯、优美。接着,教师可以播放健身操的主题音乐,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复习近期学过的健身操动作,调动学生关于健身操的知识的储备,再让学生在游戏小组中交流自己想创编的健身操动作。之后,教师可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安排学生按照小组序号,演示自己小组合作创编的健身操,指导学生动作的同时,提出激励性的表演,希望学生始终保持创造与想象的热情,可以通过健身操不断提升自身的智力水平。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这次游戏的体验,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通过游戏模式练习健身操的愉悦体验,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发挥游戏模式对自我成长的价值。

  这样,本着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劳逸结合的态度为目的,通过创建游戏模式,构建了轻松、愉悦的健身操学习气氛,令学生形成了积极思考的态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大脑思维,培养了学生劳逸结合的自主性,大大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且在游戏模式之中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最终完成了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高了小学体育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实现健身操在低段智力障碍学生运动与保健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目标,需要教师有对智障儿童体育教学原则的充分了解,以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创新更多如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直观画面、反复练习、游戏模式等优质的教学策略,令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得以缓解,使学生的参与浓度在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中大大加强,让课堂活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创造,期待学生的热情在耐心引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在劳逸结合下更加浓厚。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辅读学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