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是“制度型开放”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是中央交给山东和青岛的“国之重任”,“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是上合示范区建设为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的“试水之举”。探索开路、创新示范应该是上合示范区自身的使命所在。换言之,制度创新下体制机制的重塑和制度的重大创新突破事关上合示范区使命的完成。
当下,上合示范区制度型开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合示范区境内园区可复制性制度开放创新尚未明显起步,现有的制度创新清单和制度创新案例体现的区域性和碎片化特点较为明显,且更大程度上还没有体现出“制度”特征,更多属于大创新的范畴;二是境外园区和境内园区之间互动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上合示范其内在使命,但从现实来看境外园区与境内园区联动的制度创新尚未明显破题,制度创新服务互联互通的针对性和落地性还有待提升;三是境内园区建设定位还不清晰,制度没有实现针对性创新,而且青岛在与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等城市相比时尚未展现出依托上合示范区形成的差异化效应。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优化示范区管理架构,打造开放型高水平管理体制
一是借鉴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邮轮母港管理局的架构方式,成立法定机构——上合示范区管理局,更加精准、有效地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二是同时建议争取省商务厅、省外办等单位选派一名领导兼任上合示范区管理局副局长,以更好协同推进上合地方经贸合作工作。三是建议在机构内设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协调对接国家商务部、上合组织常设机构,与各国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和商协会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建立境内境外园区协调机制,推动示范区与其他上合组织工业园、示范区合作。
围绕四大中心核心功能,进行全面模式创新、机制创新
围绕创新国际物流便利新模式,通过创新采用“国际铁路+水运”的多式联运建立中欧班列“跨里海运输”南线运输通道;通过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铁路运输—口岸支点—公路运输”公铁联运等新型物流运输模式,创新建设“欧亚班列+TIR”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围绕创新现代贸易便利新模式,在更多上合国家探索复制报关单跨国“一单两报”模式,积极开展与上合组织国家“AEO 国际互认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围绕创新产能合作便利新模式,创新推动“友城合作+双园互动”赋能合作,探索与境外园区“前半段+后半段”模式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优势产业+上合赋能”等经贸合作模式。围绕创新人文交流便利新模式,探索设立国际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集聚上合组织国家高端核心人才。
围绕“双招双引”,开展创新性制度突破和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上合”特色、凸显“示范”作用,按照“源 自上合、面向上合、服务上合”的原则,尽快形成具有上合特色的标志性产业项目、平台项目和制度创新案例。二是争取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实业家委员会、上合银联体、中国国际商会等组织的支持,加强与上合组织相关国家工商业联合会、境外典型园区密切合作。三是借鉴杭州一带一路国家城地合作组织创建经验,争取上合组织秘书处支持,探索成立上合组织国家城市经贸合作组织,为城市层面具体推进经贸合作示范形成具体抓手。
以制度创新示范为重,创新示范区新型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立足目前示范区各项上位政策还不完备的现状,建议在整体规划建设上加强首创和攻坚性改革,制定出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制度创新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配套文件,制定系统性制度创新体系。二是在具体政策支持上,建议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为示范园建设相关项目申请多边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利用双边合作基金提供便捷通道。三是给予示范区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的驻青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财政扶持,提高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比例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