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医院麻醉科在ERAS 管理中的重要性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麻醉科,方法,效果
  • 发布时间:2024-03-07 21:18

  高燕

  (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810299)

  摘要:目的:术后加速康复(ERAS)是通过有效、合理、适度地改良常规治疗流程,从而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手术体验和提高满意度。本文阐述的是在资源相对缺乏的基层医院通过基层麻醉科医生在ERAS 计划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也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舒适的术后恢复和治疗,促进患者加速康复。

  关键词:ERAS;麻醉科;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9.4 【文献标识码】 J

  术后加速康复(ERAS)是指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目的,控制炎症,减少应激反应,并应用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依据且多学科参与的围术期优化处理措施。ERAS 的核心原则是通过多模式方法减轻手术应激反应,进而降低并发症风险。

  然而,由于基层医生知识覆盖面不广、接受新知识及时性不足等原因,未能将ERAS 理念充分的运用于临床,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基层医院,如仍然坚持术前术后严格禁饮食、术后平卧6 小时、患者及家属对术后镇痛不重视、麻醉医师不能开展多模式镇痛、外科医师不能熟练开展微创手术,造成越是基层医院,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越长,住院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因此,麻醉科医师在术前麻醉访视准备、术中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术后多模式镇痛以术后回访中积极开展ERAS 理念的宣传,引导外科团队进一步做好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

  一、术前管理

  1.麻醉前评估:术前访视麻醉医师要保持自信,最大程度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依从性,充分谈话并交代相关事项。为提高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前应对即将实施麻醉的风险做出初步判断和处理。

  2.术前积极改善各脏器功能水平:对老年患者和具有合并症的患者要提前给予干预。

  3.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受条件有限且患者依从性较差等原因,无法严格按照指南进行管理,但是需对饱胃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胃内容量,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术中管理。

  4.通过宣教提升患者的理性认识:术前大部分患者存在悲观、焦虑等心理应激,麻醉科医生和护士应高度重视麻醉前宣教工作,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专业的术前宣教,术前宣教是ERAS 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步骤。可以按照当地群众的习俗、民族风俗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如针对少数民族患者首先在语言上必须要达到无障碍交流,让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更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及术前谈话。

  二、术中管理

  1.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用最简单的方法和麻醉医生最熟悉的操作进行麻醉,术中维持循环呼吸的稳定。

  2.术中监测:除常规监测如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体温外,条件允许的的基层医院可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术中尽量使用对患者影响小的无创或微创监测措施。

  3.术中液体管理:液体管理是麻醉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术中安全以及术后康复。麻醉科医生要尽量避免术中、术后过多的液体输入,根据患者术中实际情况补液时可加入适当的人工胶体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胶体渗透压,增加微血管血流量,保证组织细胞氧供。

  4.术中体温管理:术中低体温是指机体中心温度<36℃,按照麻醉专业26 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患者术中要进行主动体温保护及体温监测,尤其是全身麻醉患者。

  预防围术期低体温最有效的办法是积极进行术前保温。术中可以通过保持环境适宜温度、加热毯(提前预热)、静脉输入液体加温、体腔冲洗液加温等方式来维持机体温度。

  三、术后管理

  1. 术后多模式镇痛管理:ERAS 计划中包括镇痛管理,麻醉科医生在此环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前、术中和术后实施镇痛策略,能够提升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的舒适感,并且尽可能避免发生并发症,从而要求麻醉医师需具备多模式镇痛及个性化镇痛的技能。当前全身麻醉技术或开展率大大提高,椎管内镇痛模式使用较少,然而由于医保限制及DRG 付费的费用支付问题,要求麻醉医师掌握多种镇痛技术,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不失为一种优先选择的方式。

  2.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及治疗:PONV 预防是ERAS 的重要组成部分,PONV 也是患者不满意和延迟出院的首要原因。术后镇痛使用低阿片或去阿片多模式镇痛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现我院使用镇痛泵配方为0.9%生理盐水+地佐辛10mg+舒芬太尼100ug 配至100ml,按照患者情况给予持续量2.5-3ml,追加量2.5-3ml,追加时间控制25-30min,基本满足基层医院常规手术的术后镇痛,且副作用小。现基层医院大多数预防是按照指南在手术开始前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观察效果尚可。

  3.术后协助康复: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术后康复治疗,积极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康复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尤其是手术科室与中医科、康复科等科室协作,麻醉科医生可协助处理患者的疼痛和使用镇痛剂,以及参与制定恢复计划,帮助患者有效地进行康复。

  四、人员培训管理

  1.加强培训,树立快速康复理念:基层医院医师理念和知识更新较慢,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让相关科室人员正确理解以及严格实施ERAS 计划,以确保术后患者能够得到恰当的康复并减少手术中的并发症。

  2.调节患者的情绪,做好人文关怀:手术是一项可能令患者心理紧张的事情,即使是曾有手术史的患者也会感到焦虑和不安。麻醉科医生在缓解和减轻患者忧虑感等不安情绪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引导和满意的麻醉可以确保患者信心满满的去面对手术。

  3.团队协作,发挥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作用: MDT 中各学科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措施以及手术流程的再造。即使基层医院科室设立不健全,也应充分利用现有专业人员和科室,最大化的为患者提供加速康复的条件,如外科团队的诊疗与护理质量、麻醉科的镇痛与安全、康复科的理疗与康复、心理医师的心理疏导等等。在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中,围手术期将MDT 团队应用于同一患者,密切协作、贯穿始终,以取得最佳效果,达到减少疼痛和降低风险,实现快速康复的目的。

  总之,基层麻醉科医生在ERAS 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医护人员共同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效、安全、舒适的术后恢复和治疗,即便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在恢复过程中积极提供专业的治疗和支持,也可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手术体验和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 版)

  [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 版)

  [3]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23 版)

  [4]黄宇光. 规范麻醉ERAS 流程,搭建多学科协作平台[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36(7):7. DOI:10.3760/cma.j.issn. 1000-8039.2021.07.109.

  作者简介:高燕;女;回族;籍贯:青海;学历:本科;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麻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