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碰碰的少年

  其实,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是没有分界线的。如果硬要划分,那就要从昨天还和院子里的邻居小孩一起大呼小叫斗蟋蟀,第二天起床突然嗓子哑了的那一天算起。

  一直觉得,一个人的能耐都是从认真学习开始的,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尤其要把自己喜爱的作文写好,好让所有的人对我刮目相看。

  我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因为作文写得出色,我竟然当上了语文课代表。这也是我迄今为止由官方任命的最高职务,并且一直担任到高中毕业。每次上语文课,当我喊同学们起立的那一刻,现在想想也开心。

  记得初一时,我的同桌是女同学,我猜老师是为了让我们上课时不说话。等我成绩上去了,老师立马给我换了一个成绩差的男同学,希望他能够受到好的影响。可最后只是为该同学提供了抄作业的便利。有一次英语考试,他的成绩居然比我高两分,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原因是我交卷前改了一个答案,但没料想原来的答案是对的。

  总体来说,我的同桌待我不薄。他经常像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炒豆、瓜子、花生啥的给我吃,尤其快到期末考试那几天,每天给我的吃食更是五花八门,量大,甚至能管饱。临考试的那天,他会不停地告诉我:写完卷子慢点交,把卷子一张张竖起来……有次考完试,他还请我去他家,让他的奶奶给我做了一碗好吃的酒酿圆子。

  老是吃同桌的东西,我心里过意不去。我提出让他帮我找些书来看。有一次他带给我一本肖洛霍夫写的《静静的顿河》,因为上课时低头偷看,我接连被两堂课的任课老师点名批评。

  我的班主任徐老师是教语文的。他经常带我去只对老师开放的图书馆借一摞子书,看完后还了再借。在那个“书荒”年代能享受这个待遇让同学们非常羡慕。可惜这种特权随着我连续两次把检讨书贴在校门口的黑板上而失去了。

  那时的学生允许自带午饭,也可以事先在饭盒里装上淘洗好的生米由食堂负责加水蒸煮。每只铝制饭盒上刻着名字或符号,放在一个木制的大笼屉里。开饭时笼屉盖打开的刹那,很像连环画里的孙悟空走进了云雾缭绕的蟠桃园。为了能把菜金省下来买零食,我经常在饭盒里加一大勺妈妈熬好的猪油,再加两勺酱油,这样蒸煮出来的饭不用菜也很好吃。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一处明清园林里(也就是如今的秋霞圃)。每天吃完饭,我喜欢四处转转,找个清静点的地方坐着看会儿书,听到上课的预备铃响再起身去教室也不迟。

  这天,我在食堂吃完饭洗好饭盒回教室,突然想起书包里还有两根装蟋蟀用的竹管(竹管一头是空的,另一端留着竹节,在隔开三厘米左右处用钢锯在竹管上锯一半,好方便用硬纸板隔断。一节竹管可装3~4 只蟋蟀)。我把竹管塞进裤兜,赶紧往学校北门的操场跑,因为昨天做早操的时候听到草丛里的蟋蟀叫得很欢。

  学校的操场是开放式的,后面有一条小河,小河对面是农田。还没开始抓蟋蟀呢,就看见一头牛在低头吃草。

  每次看见牛就觉得特别亲切。上小学那会儿经常逃学,和一个放牛的男孩子交上了朋友。每当我们手握缰绳坐在牛背上的时候,天就会矮下来,世界万物俯首听令。左右看看,没见放牛的。我拔起地上的拴牛桩,想把牛牵到身边,然后踩着牛角骑上去。可今天无论我怎么牵扯,牛就是犟着不过来,再使劲一拉,拴牛绳从牛鼻子上掉了下来。这下闯祸啦!牛兴奋得四蹄腾空,沿着操场狂奔,最后蹚过小河跑到了庄稼地里……

  庆幸的是,对面的生产队是我们学校的学农基地,所以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不过还是被别的学生报告了老师,害得我写了一份检查,贴在了校门口的黑板上。

  这事发生后的第二天一大早,学校组织远足,那时候叫“野营拉练”。每个同学都带了米,有的同学还带了蔬菜,我的同桌壮实,负责背一口铁锅。看着他背着铁锅走路的样子像一只缩头乌龟,我忍不住笑出了声。

  整支队伍浩浩荡荡走了五六个小时,我们来到了长江边。第一件事是在田埂上埋锅做饭,我跟着大家捡柴火。

  吃完饭集体去江边玩。我和大家一样脱了鞋袜挽起裤腿走进清凉的水里。滩涂上长满了芦苇和江草,我开始向着看上去茫茫一片的江心走去。开始还有几个人跟着我,走着走着都回去了。“跟屁虫、胆小鬼。有芦苇的地方水不会很深,连这个都不懂。”我的心里在说。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回头看看岸上的人变得很小很小,有的好像在朝我挥手欢呼(其实是理解错误)。又看见有人试图向我走来,不过没多久又放弃了。随着起伏的浪花打湿了我的裤子,眼前的芦苇也越来越少了,我开始往回走,一直回到了岸上。

  第二天,我被校长在广播里点名批评。校门口的黑板上,我的第一张检讨书也有了伴儿,因为那里紧挨着我的第二张检讨书。

  回头想想,少年时代发生的许多事放到今天都不算事儿。因为所有的小孩子都是在磕磕碰碰和跌跌撞撞中完成了人生中的自我教育。每个有成就的小孩子从小都有自己的主见和信念,他们不会跟风,也不会受别人的影响,至于别人会不会受自己的影响那是别人的事。尽管生活把他压得抬不起头来,但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开始认真去做自己小时候想做的事,就如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