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如何“关键一跃”?原酒是答案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川酒,原酒,价值
  • 发布时间:2024-12-14 10:48

  文/胡建中

  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着力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川酒品质和美誉度,提高全球市场份额。研究发现,四川白酒产业主要问题在结构失衡,品牌白酒产量占全省10%,却几乎创造了四川白酒产业的全部利润;原酒企业产量占比高达90%,利润却微乎其微甚至亏损。想要四川白酒产业实现“关键一跃”,还需提高四川原酒价值。

  政策助推下成绩显著

  近年来,四川陆续出台了《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白酒优势产区创新升级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 年)》《四川省优质白酒产业园区培育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着力打造“川酒”品牌推动川酒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 》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四川白酒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 年,四川白酒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较2013 年分别提高了68% 和198%;白酒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了3009 亿元,比上年增长9.1%,规模居全国第一。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四川白酒产业在政策推动下成绩显著。

  高速增长背后有隐忧四川白酒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但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隐忧,尤其从四川白酒产业内部结构细分和与贵州白酒横向比较来看,一些问题十分明显。

  产业利润率偏低

  将四川白酒产业与贵州茅台比较来看,2016 年—2023 年,四川白酒年平均产量占全国40.87%,年平均销售收入占全国45.17%,但年平均利润仅占全国31.16%;同期贵州茅台年平均产量仅占全国0.97%, 年平均销售收入占全国14.69%, 而年平均利润占全国52.58%。也就是说,贵州茅台用不到全国1% 的产量赚了全国过半利润,而四川白酒产业利润率相对偏低。

  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

  从四川白酒产业内部结构细分来看,四川白酒“六朵金花”在四川白酒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六朵金花”中的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和水井坊四家上市公司(简称四家上市公司) 为例,一探四川白酒内部结构问题。公司年报显示,2016 年—2023 年,四家上市公司年均白酒产量仅占四川白酒年均产量的10.19%,四家上市公司年均销售收入占四川白酒年均销售收入的25.73%,四家上市公司年均利润却是四川白酒产业年均利润的1.04 倍。说明四川四家白酒上市公司以占全省白酒十分之一的产量,创造了四川白酒产业近四分之一的销售收入以及全部利润。

  原酒缺乏话语权,价值被严重低估

  2016 年—2023 年,四家上市公司白酒年均销售量保持在32 万吨左右,而整个四川白酒年均销售量保持在344 万吨左右,四家上市公司年销售量占全省年销售量比例仅为8.85%,如果加上郎酒、剑南春、“十朵小金花”以及一些区域品牌酒,四川品牌酒年销售量约占四川白酒产业年销售量的10%。大约300 万吨以原酒销售给省外的白酒品牌企业,也即四川每年约有90% 的白酒以原酒形式销售。由于原酒没有品牌,在白酒市场上话语权很低,被终端品牌白酒商压价,其销售价值极低,难以体现四川原酒应有价值。

  当前,“六朵金花”为代表的四川品牌酒企业的潜能已经过充分挖掘,企业发展也很成熟,其产能、销售收入和利润等指标每年增长都比较稳定,很难实现较大突破。但原酒企业不同,常年被终端品牌白酒企业压价销售,可提升的价值空间非常广阔。此外,近年来中国白酒市场上名优白酒的表现抢眼,其他地域性白酒、非名优酒的发展却步履维艰。种种情况表明,我国白酒行业进入了强者恒强的品牌时代。四川原酒企业也要看清市场变化趋势,实施要素品牌化战略,提升原酒价值,力促万亿级产业的打造。

  以“品牌”之手促转变

  四川原酒要素品牌化战略是一个系统性的转变,结合全省原酒行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外要素品牌化实施经验, 概括起来说应该做到“六个一”,即为一个转变、一个商标、一套标准、一套追溯体系、一个纠正、一套宣传体系。

  从卖“产品”到卖“品牌”转变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名优品牌追求的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多。通过原酒要素品牌化战略,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起四川原酒生态、高质的良好形象,通过消费者的选择来倒逼下游酒企主动寻求与四川原酒企业合作。

  注册一个四川原酒商标

  建议注册四川原酒商标,并设计相应的logo,加强对四川原酒的保护,符合生产标准的四川原酒企业可以免费使用四川原酒商标和logo,并将此标志统一地运用到宣传推广中,例如在产品说明书、产品包装、产品广告甚至是产品上出现,从而加深消费者对此要素产品的印象。

  制定一套地方标准

  由于原酒的标准体系缺乏,目前存在以次充好、鱼龙混杂,模糊概念等乱象。可以参照中国酒业协会《固态法浓香型白酒原酒(TCBJ 002-2016)》标准,融合宜宾、泸州以及邛崃原酒地方标准,加快出台四川纯粮固态法白酒原酒标准。

  建立原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围绕四川原酒产业链条开展追溯体系建设,推动追溯链条向产区、窖池和原酒原料供应环节延伸,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比如,制定、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追溯体系技术标准和追溯体系运作模式;建成完整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信息追溯体系,以及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机制;针对原酒从原材料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流通节点进行追溯,以二维码等为信息载体、云平台为数据支撑,支持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实行品牌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电子化交易、信息化追溯。

  纠正一个认识:勾调白酒不等于“假酒”

  现在白酒市场上对白酒勾调技术和工艺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企业采用别人生产的原酒来勾调成品酒就是生产“假酒”。所以,必须纠正广大白酒消费者的错误观念。

  建立四川原酒宣传体系

  宣传既要有对产品的宣传,也要对白酒基本知识和工艺进行科普,让消费者正确认识白酒的稀缺性和勾兑工艺的本质。在宣传手段上,我们要多注重通过新型消费群体喜闻乐见的自媒体、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吸引消费群体的目光,了解他们的消费偏好,树立其良好的品牌形象。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财贸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