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U 模式帮助会展企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模式,发展,新阶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2-14 15:12
刘海莹
EFU模式不同于传统服务模式, EFU团队不仅要熟悉会展活动包括会展场馆的业务操作技能, 更关键的是, 能够深度理解甲方及其行业的主要产品、价值文化、领袖人物及市场结构等等, 进而主动向上游溯源至甲方生态位, 担当起甲方内设部门的职能作用。
以会展场馆为例:根据UFI发布的《2024年全球展览场馆地图》,中国占据全球前五大场馆的前四席, 全国场馆总室内展览面积占全球总量的31.3%、占亚太地区总量的81.2%。中国贸促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 在纳入统计的190家会展场馆中, 106家场馆全年仅举办2-9个展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 会展场馆经营管理的压力挑战可见一斑。合理运用EFU模式可以帮助会展场馆开源节流提质。
EFU不是简单的服务外包, 它通过帮助会展场馆及其外部合作方来实现业务协同共生, 以资源合力优势共同开拓业务、以资源互通优势彼此导入业务, 进而获得盈利增长。比如, 搭建类公司、餐饮服务类公司不仅仅提供现场服务,而是通过EFU模式嵌入到会展场馆组织架构中, 承担起场馆现场服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对于场馆而言, 业务范围可以从场地租赁和现场基本服务扩展到活动策划、展位规划、展台搭建、展品租赁、交通疏导、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这种业务模式可以帮助会展场馆, 尤其是在二三四线城市场馆, 争取到更多业务机会。同样, 会展场馆和主场搭建公司、餐饮服务公司等均有各自客户资源库, 互相导入资源, 可以为彼此带来合作范围外的营收增长。武汉不少的“主场公司” 由此进入到场馆服务运营过程中, 自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EFU模式可以帮助会展场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合理管控人力资源成本。会展场馆组织结构设计要与业务板块相匹配, 把需要一定专业经验、需根据展会规模灵活调控人员数量的岗位, 交由合作方承担, 以减少自身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把有限的岗位和人员编制留给市场营销、业务销售和对客服务等业务部门, 这样既可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又能管控人工成本。
既然可以增加收益、降低人工成本, 是否意味着会展场馆业务部门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不然。这种模式和常规服务外包合作不同, 目前会展场馆在工程、安保和保洁等业务板块广泛使用服务外包, 由场馆内部人员对服务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 外包公司仅提供执行层面的基本服务。EFU嵌入模式意味着外部机构进入到场馆的内部管理框架中, 意味着外部机构有更多机会了解企业内部信息, 场馆如何保证关键信息不外流?业务合作深入绑定后, 场馆如何掌握对外部机构的谈判话语权?如何确定合作年限, 以保证客户体验、场馆收益和外部机构收益的一致性?如何保持 场馆的核心竞争力, 确保自身不被“取而代之” ?诸如此类问题, 仍需逐步探索解题。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 也没有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境的管理模式。在新发展时代中, 会展场馆管理领域需要更多新模式和新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