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8nm英伟达T239 SoC,RTX 3050同源
国外论坛已经爆出了高度疑似Switch 2 的主板照片,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英伟达 T239 SoC 的正面照片,制造日期为2024年。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新消息了,毕竟早在去年年初就有多个“内部人士”透露了这颗SoC 的各种信息,而这次的“谍照”还顺便曝光了双通道12GB 的SK 海力士LPDDR5X-7500 内存。
大家讨论的重点在于英伟达T239 SoC 具体采用了什么制程工艺,早前的曝光说它采用三星8nm 制程,但如果是基于此制程,那么根据爆料应该有150 亿个晶体管的该SoC,至少会达到326 平方毫米的面积,但“谍照”里的SoC 没有这么大的面积,所以有可能是升级到了三星5nm 制程。
但问题在于,150 亿个晶体管的SoC 是Jetson AGXOrin,也就是车载的人工智能芯片,而英伟达T239 SoC 规格与之并不相同,它的GPU 采用的是和自家GA107 版RTX3050 相同的安培架构,后者为三星8nm 制程,在配备2560个CUDA 核心的情况下,面积约为200 平方毫米。而T239的规模网传是1536 个CUDA 核心, 也就是RTX 3050 的60%,这样一算,T239 的GPU 部分面积大约140 平方毫米,再加上八核A78 CPU 部分50 多平方毫米,正好符合这次“谍照”的爆料情况。
综合来说,考虑到任天堂一贯采用求稳的产品策略,我更倾向于后一种情况,也就是采用三星8nm 制程的工艺,不过GA107 是2021 年4 月份首发的制程,以Switch 2 的发布时间来看,估计正好卡在该制程的四周年纪念日附近,那么这个“首发即落伍”的SoC,性能表现如何呢?
DLSS加持下,目标1080P 45fps
既然英伟达T239 SoC 采用的是和GA107 版RTX3050 相同的核心,那就有一定的推算空间了,考虑到它只有RTX 3050 六成的CUDA 核心,再加上显存带宽也只有RTX 3050 的一半出头,再加上桌面版RTX3050 有130W 的TDP,显然作为掌机的Switch 2 不可能有这么高的TDP 设计,因此我们就用最“丐版”的,只有2048 个CUDA 核心、35W TDP 的移动版RTX3050 作为基础来进行对比,该显卡在DLSS 平衡模式的加持下,《博德之门3》《赛博朋克2077》等3A 游戏可以实现1080P 分辨率50~60fps 的水准,一些要求不那么高的游戏甚至可以超过80fps,比如《极限竞速:地平线5》《巫师3》等。
所以,按比例来进行推算的话,底座模式下的Switch 2 理论上应该可以将1080P 分辨率45fps 作为渲染目标,因为安培架构GPU 不支持帧生成,再加上DLSS 的效果和CUDA 核心规模大小也息息相关,所以就不要寄望于Switch 2 的性能能达到特别高的水准了,能和PS4 Slim 版达到同一水准就已经是十分不错的结果,就不要再抱有达到PS4 Pro 级别性能,甚至光线追踪、4K 等不切实际的想法了。但对于第三方游戏厂商来说,Switch 2 至少可以加入首发平台名单之中了。
不过,任天堂的游戏研发方向一直都不以绝对的性能为核心,Switch 上的大多游戏也被玩家们戏称为画面“4399”。而且任天堂似乎也汲取了以前“二代机易暴死”的教训,这次发布与其说是新机,不如说更像是一次对Switch 的升级,毕竟产品形态几乎没有变化,而且游戏全面向下兼容。从来都是靠游戏质量取胜的任天堂能在Switch 2 首发时拿出多少护航大作,这才是我更关心的话题,毕竟当年Switch 就是靠着《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和《超级马力欧奥德赛》这两个神一样的满分护航大作成功出圈,无限缩小了其硬件不足的问题。而Switch 2如果没有类似级别的大作,就很可能陷入首发吃瘪的窘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