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國韻飄香江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演出,人生,畫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2-22 10:33
陳一年╱圖文
「國風國韻飄香江」文化演出季,已成為香港獨特的文化品牌,至今已步入第三年。2025年的首兩個演出節目是:中國歌劇舞劇院創作的舞劇《李白》和香港管弦樂團的《臥虎藏龍》電影音樂會。
雖然一票難求,但我有幸欣賞了這兩場演出。
「詩仙」的人生畫卷
《李白》於1月3至5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盛大演出,這部講述中國「詩仙」故事的舞劇,以「現實」和「夢境」兩種意境穿插、虛實交錯的手法,從李白晚年被發配夜郎的境遇說起,又用具創意的倒敘結構,展開他的人生回憶。
李白(公元701—762年)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篇被傳誦千年,眾多詩句成為經典。他那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形象,也深刻印入我們腦海中。
該劇講述安史之亂後,李白已步入晚年,仍然毅然從軍,卻因成為被皇帝疑有野心永王的幕僚,而獲罪被流放夜郎。
命運劇變,使他憶起當年朝堂上的往事。李白42歲時,因為文才超群而被皇帝召入宮,深得皇帝器重。然而,他桀驁不馴的性情遭來大臣們的忌恨,讒言佞語離間了皇上對他的信任,只得辭官翰林院。從此李白放下塵念,縱情於山水,浪漫情懷得到釋放,也把對生命的感悟融入筆端,與詩為伴,踏歌而行,用動人的詩篇激昂千秋萬代。
舞劇採用了一種帶有韻律的詩意化的肢體語言進行演繹,使這部劇產生感人的魅力。這真是要感謝「詩仙」無以倫比的文學遺產。
李白為後世留下一千多首的詩作,其詩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善於利用誇飾與比喻等手法、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而舞劇《李白》用舞蹈、音樂與詩歌交融的浪漫氣質藝術,用來表現浪漫的李白,可說是天作之合。
這部新創舞劇,以序幕「月夜思」 、一幕「東巡歌」、二幕「將進酒」、三幕「歸去來」和尾聲「大鵬賦」等5個單元構成,故事選取李白人生中的重要階段,揭示李白的內心世界,塑造一個舞劇和詩意中的李白。舞劇顯現出富有中國文化意韻的美感。李白的服裝主要是一身輕盈的素服,如上舞者飄逸的舞姿,能體現出「詩仙」的仙氣。
舞蹈、音樂與詩歌美妙交融
《李白》全劇是用優美的舞蹈、音樂和詩歌相結合,展現了詩一般的意境:
■序幕《月夜思》■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詩仙李白,乘長風而來、載明月以歸,翩然飄舞……
■第一幕《東巡歌》■
老驥憤——李白驚聞安史之亂,悲憤
交加,滿腔家國情懷欲投筆從戎,他懷揣《永王東巡歌》加入了永王幕府,「長風掛席勢
難回,海動山傾古風催」,與壯士們一起披掛上陣。
囹圄悲——永王兵敗,朝廷大臣手拿李白為永王所寫《永王東巡歌》,質問其反叛朝廷;李白受牽連鋃鐺入獄。
夜郎淚——李白踏上了流放夜郎之路,深感人生的無奈。他嚥下苦酒,仰天長嘯:「但願長醉不復醒」。醉夢中吟道「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掃蕩六合清,仍為負霜草。如月無偏照,何由訴蒼昊。」
■第二幕《將進酒》■
金鸞狂——故事倒敘到盛唐長安。李白滿懷報國夢想,喜應皇帝之詔,平步青雲入皇宮。但他的孤傲才情,不經意間惹得一旁的大臣心生不快,忌恨於心。
花想容——貴妃在眾宮女的簇擁下翩躚起舞,李白奉詔作《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他的詩才再次得到皇帝賞識,更惹群臣忌恨,爭相來鬥酒,醉酒後的李白更是傲氣凌人。
翰林別——無設防之心的李白,終被奸臣讒言置於險惡之境,漸失皇帝的寵信。報國無門,讓李白心生鬱悶,終日沉溺酒中。他以《將進酒》傾瀉懷才不遇的落寞和吶喊:「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於是,李白辭別翰林、拂袖而去。
■第三幕《歸去來》■
獨酌月——流放中的李白,置身山水間,有詩友村夫相隨,讓李白聊可心寬。放眼大自然,自由情致不盡;「白紵舞」姿容婀娜,抒發了人間衷情。
《白紵辭》:「吳刀剪綵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遠處傳來踏歌聲,漢子們的「踏歌」舞蹈,揮散李白的意興闌珊。明月當空,李白盡忘孤寂,他在月下獨酌,向山水吟唱一首《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歸去來——一生執着報國理想,卻讓他終不得志、鬱鬱寡歡。到此時,放下一切的李白用詩文去擁抱大自然,「大道如青天,歸去來」,何其自在!
孤雲嫻——李白高舉酒盞,邀明月共舞,回望自己走過的路,他釋懷了。李白置身自然山水,融入詩友的歡樂友情之中,詩興與壯心湧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尾聲《大鵬賦》■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展翅的大鵬,寄託着李白一生的理想。風華蓋世的詩仙,懷着人生感慨和不盡的詩情,向月飛升。
經歷這一切,李白放下塵念,縱情於山水,浪漫情懷得到極大釋放,也把對生命的感悟融入筆端,與詩為伴,踏歌而行,用動人的詩篇激昂千秋萬代。
影音合璧演繹《臥虎藏龍》
在2000年獲得奧斯卡多個獎項的電影《臥虎藏龍》,由名導演李安執導、國際知名的華裔作曲家譚盾作曲,以及多位巨星參演。這回幾乎與《李白》同時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演出別開生面,是用大屏幕放映電影,現場由澳洲指揮家羅菲度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為《臥虎藏龍》配上音樂演奏。
電影描述江湖的恩怨情仇故事,既顯出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亦飽含江湖兒女的愛戀情懷。主要在安徽黃山及黟縣宏村取景,攝取中國傳統建築及奇麗的天然場景,將武俠世界的無窮想像轉化真實畫面。譚盾譜出中西合璧的電影樂章,意境遼闊、跌宕起伏,時而大氣磅礴,時而蒼涼幽深。其中有不少大提琴獨奏扣我心弦。該電影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格林美最佳影視配樂專輯等多個音樂獎項。
如今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舞台上,架起了大螢幕,讓觀眾重溫這部武俠史詩;羅菲度指揮率領樂團即席演奏,為樂迷引路,闖蕩古鎮、竹林、大漠,潛行俠義情深的江湖世界。
20多年過去,我對電影《臥虎藏龍》記憶猶新,但電影與樂隊同場的即席演奏,帶來新奇而親切的現場感,令我心潮激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