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发布时间:2025-03-05 11:34

  梁俊艳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041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落实,高中历史教育的方向也正在不断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将培养学生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放到首位。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起,支撑着学生今后的未来发展。面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提高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希望能为高中历史学习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烈为重点。随着我国学生新课改要求的出现,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概念的不断强化,“核心素养”一词成为教育界的热词,也成为深入人心的热词。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一门学科的重要价值,即学生的真实价值、道德修养和批判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人才。因此,历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负责,更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具备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1 中学历史素养的核心概念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唯物主义、时空概念、史实、历史阐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最为重要。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它是表明人类生活历史发展的目的和规律的一种历史研究和方法,是获得各种素养的理论保证。时空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方向,也是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能够思考的重要途径。,即让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史实是了解历史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重构历史的重要途径。历史阐释是根据史实和客观的态度、对历史进行观察和评价的能力和方法。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类的追求,必须存在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表达国家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思想,这也是历史学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促进学生对世界的热爱和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生存观,从中受益。

  2 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的重要性

  2.1 增加历史综合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整合史料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史料,从而更好地利用史料,提高结合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历史素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挖掘和学习史料,更加合理地对史料进行分类、收集和组织。通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对历史知识有透彻的理解,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历史理解体系,从而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2.2 高中历史逻辑思维培养

  高中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能力,这是核心素养的体现。这种逻辑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形成更好的理性思维,进而通过理性思维去观察和研究高中历史,从而形成更正确、更全面的历史认识。在更好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更好地分析、研究和观察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史料,从而拓宽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范围。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理性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理性,就是感性的对立面,与感性相反,理性就是事实,就是现实。历史研究必须以真实的历史记载为依据,不能因个人感性思维而进行不合理的历史分析和推测,历史知识的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3 培养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3.1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是在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时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教学中不必要的、不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全员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创造自由、研究、理解的教学活动新环境。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目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了解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特殊性。

  3.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核心历史素养

  由于现如今教育改革的出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已经被逐渐淘汰,这也导致了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支持学生发展贯穿始终的学习精神。因此,有必要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创设教学题型,巧妙地将历史知识创造成相关问题,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除了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历史知识外,还支持学生思维的发展。

  3.3 通过情感体验的实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历史看成是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变迁,使学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增加对思维的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知识与思维相结合的过程,这些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的理解、体验和内化。历史教师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把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在课堂中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容易理解和形象化,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戏剧或话剧来解读历史知识,让学生明白历史学科的教育目的,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历史进程。

  结束语:如何在历史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要而严峻的问题,也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格特质和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4-5.

  [2]马少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下旬),2017(2):122-123.

  [3]尹泽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43-44.

  [4]陈聪贵.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84-85.

  [5]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1-11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