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发挥武汉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辐射带动力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动力,武汉,任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07 11:45
支点:如何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以及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形势、态势、趋势的角度,看待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任务?
肖金成: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也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六省,位于中国的“腹心地带”,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扮演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角色。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是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和战略枢纽,地处中部地区的中部,南有湖南,北有河南、山西,东有江西、安徽,相比其他中部省份,应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城市优势等,均比较突出。
武汉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长江黄金水道和京广南北交通大动脉穿城而过,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鄂州、黄石、孝感、咸宁、黄冈、仙桃、天门、潜江等城市,形成了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圈层,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潜力。襄阳、宜昌作为湖北的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一个位于汉江之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厚实、创新条件良好、文旅资源丰富;一个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拥有享誉中外的三峡明珠,是湖北唯一一个卫冕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城市。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至少有三层含义。其一,重要战略支点,说明承担的使命特殊;其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说明湖北要为国家部署的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其三,加快建成,说明党中央交给了湖北明确的现实任务,必须完成。总体看,这既是对湖北优势和发展势头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对湖北勇攀高峰的激励与鞭策,湖北应当扛好这份使命和责任。
支点:支点,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就是要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更好服务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这是湖北所理解和阐释的“什么是支点”。怎么看这个理解和阐释?
肖金成:支点就是支撑点。一座大厦、一座大桥要有柱础,才能屹立不倒。不同领域的支点有很多,最有支撑力的支点可谓之重要战略支点。湖北提出以经济实力领先、枢纽地位彰显、科技创新策源、现代产业引领、改革开放赋能、生态环境优渥、社会治理高效、文化繁荣兴盛为显著特征,以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为主攻方向,加快建成支点,锚定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战略枢纽,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增长极和重要动力源,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和重要典范,方向和路径很明确,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24年,湖北GDP跃上6万亿元新台阶,在全国排名第七;增长速度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在经济实力上,在中部地区位居前列。尤其是人均GDP,在中部地区领先,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提出要巩固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未来5年经济总量再跨越7万亿、8万亿两个台阶等思路,决心很大、措施得力。
支点: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还面临一个行动路径问题,即怎样建设支点?湖北明确的着力点是,实施能级跨越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湖北何以突出这七个方面?
肖金成: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接下来就要考虑发展路径的问题。对湖北来讲,首先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湖北尤其是武汉,聚集了多所全国知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相应地,也聚集了众多科技人才,这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使湖北尤其是武汉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其次,应发挥武汉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辐射带动力。武汉是千万人口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消费大市场,吸引力很大。武汉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空间布局比较合理,但极化效应还比较明显,周边城市规模与武汉落差较大。要推动武汉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提高武汉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武汉都市圈位于湖北东部,西部尚有一部分区域难以接受到武汉的辐射,通过提升襄阳和宜昌这两座城市的规模和能级,有利于增强省域内发展的协调性。
此外,还应促进省际交界地区的合作。比如,襄阳、十堰和随州加强与南阳、商洛、安康市的合作,共同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宜昌、恩施加强与湘西地区、原万州地区、黔江地区的合作,共同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黄冈市加强与九江、安庆的合作,共同发展好鄂赣皖省际交界地区。
要切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强对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大巴山区的生态保护,持之以恒做好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支点:在支点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湖北自身发展与中部地区协调发展、整体崛起的关系?
肖金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支持河南、山西深度参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支持湖北、湖南、江西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部地区各省在加强区域合作方面已付诸行动。山西面向京津冀,河南面向山东,江西南部、湖南南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安徽已整体融入长三角。湖北不仅负有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而且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地位凸显,承担着“一根扁担挑两头”的重要角色。既“谋全局”也“谋一域”,中部地区必能乘势而上,打造出更多响当当的发展样板。
(支点记者 周磊 彭一苇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