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伊斯坦堡,就是一座純真博物館

  • 来源:Or旅读中国
  • 关键字:博物館,伊斯坦堡,輝煌
  • 发布时间:2025-04-05 11:35

  第二天見面時,芙頌告訴我,她的一只耳墜丟了。其實在她走後,我在藍色的床單上看見了那只刻有她名字第一個字母的耳墜,我本來想隨手擱置,但頓時不知為什麼又本能地放進了口袋裡。「在這裡,親愛的。」我說。我伸手進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右口袋裡。「啊,沒有。」剎那間,我彷彿感到大難臨頭、看到厄兆閃過,但我立刻想起,因為上午覺得天熱,我換了一件外套。

  ──奧罕.帕慕克《純真博物館》

  如此這般,芙頌的各色細軟(大至鏡子小至髮夾,甚而包括四千多個菸頭),後續全都成為凱末爾的私藏。他將它們組成一座純真博物館,彷彿只要進入這個轄地,靈魂就能無限逼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這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的代表作品,寫的是一段伊斯坦堡初戀鄉愁。所謂鄉愁,不是空間的愁而是時間的愁,並非男主角離開了伊斯坦堡,而是男主角離開了他與芙頌之間的關係。鄉愁無法消解,因為回憶無法複刻。

  於是當我閱讀本期封面故事(主編彥綾兵分兩路,一路記述二〇二五採訪見聞,一路細寫君士坦丁歷史現場)的時候,虛實漫漶撲面而來,使人不單遺憾沒能親身走訪伊斯坦堡,同時遺憾沒能親身見證蘇丹王朝。相隔千里的我們尚且如此,何況同文同種的現代土耳其人?他們會否也有一種無法消解的鄉愁:一心試圖複刻那個璀璨輝煌的古代帝國?

  「試圖複刻」或許言重,「順其自然」可能更趨向於真實。一如上述引文,文眼在於「不知為什麼又本能地」放進了口袋裡。凱末爾熱戀當下,竟已本能地開始蒐集起芙頌相關的枝微末節,似乎早有預感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終將一去不復返。現代土耳其人同樣本能地吃甜食、喝咖啡,上午在歐洲逛菜場,下午在亞洲看電影,搭乘渡輪往返博斯普魯斯海峽,以尋常生活回應那些祖宗戰績與智慧。戰績或會隨著時間湮沒,智慧卻在歷史間愈磨愈亮。

  多數書迷、文評,乃至心理學家閱讀《純真博物館》,多半聚焦凱末爾近乎病態的戀物惡癖。然而沒有前人的戀物,也就沒有後人的念舊。整個伊斯坦堡,就是一座純真博物館,彷彿只要進入這個轄地,靈魂就能無限逼近人類文明的高光時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