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不另类——试驾讴歌ZDX

  • 来源:越野世界
  • 关键字:讴歌,车展,进口车,汽车
  • 发布时间:2011-12-12 16:27
  早在2009年讴歌ZDX Concept亮相北美车展时,我就曾“想当然”地说了一句:这车设计师的脑子肯定是让门给挤了。然而当我随后在马路上看到随处可见的宝马X6,再回过头来仔细看讴歌ZDX时,又感觉其实是自己OUT了—自己的感觉不合潮流,却随便批评人家设计师。很显然,厂家市场调研的结果也是如此,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讴歌ZDX这款车的引进。

  对于外形的准确评价应该是个性不另类

  虽然造型这种东西见仁见智,但也有好坏之分,例如真正丑的东西,看多少遍还是丑。而某些乍一眼看起来难以接受,但实际上有设计内涵的东西,看多了会由“觉得难看”到“感觉可以接受”再到“其实挺漂亮的”,讴歌ZDX的造型设计应该就属于后者。由于看的报道多了,试驾之前已经感觉讴歌ZDX的外形设计并非不能接受,真正拿到实车的时候,这种感觉就进入到了前面所说的“第三阶段”。

  与宝马X6与宝马X5之间的关系一样,讴歌ZDX同样属于讴歌MDX的轿跑跨界版,因此讴歌ZDX在造型上与讴歌MDX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显著差异的地方。例如前脸的设计,讴歌ZDX就没有弄出太多的创新来,除了车灯造型突出运动感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典型的讴歌家族式设计。侧面造型是讴歌ZDX之前让人感觉个性的根源。一款SUV车型,采用如此快背式的车顶设计,的确需要设计师够大胆。不过,这也并非讴歌的首创,宝马X6在此之前已开创了先河。不得不承认讴歌ZDX的尾部处理是相当到位的。从具体的细节看,无论是与车顶融为一体、并被后扰流板隔开的后风挡,还是造型不知如何形容的异形尾灯,都堪称从未有过的非主流设计。然而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效果却并不显夸张,相反整体感非常强。

  内部为典型的豪华运动风格,细节值得肯定

  从整体布局看,讴歌ZDX的内饰的确是以讴歌MDX为基础的,但具体设计上却有了很大的不同。最典型的自然是飞翔状的中控台轮廓,虽说这种设计在某些车型上也看到过,但讴歌ZDX的处理效果的确非常到位,而且很符合其运动风格的定位。方向盘的造型与讴歌MDX是截然不同的,很显然它看上去要秀气和运动得多。当然,设计师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其功能项—四个分区的按键布置,在驾驶之前最好先“试用”一番,否则在车开起来以后很可能记不清楚。中控台的大体功能没有太多悬念,不仅与MDX一样,也与其他讴歌车型甚至本田车型类似。不过诸多细节还是需要提一下的。

  首先是汉化做得很好,这对于纯进口车来说非常难得。不光操作键上有汉字、显示屏上有汉字,而且还有中文的提示语言。其次是人性化的细节设计。举个例子,讴歌ZDX的无钥匙启动在手套箱里就有一个选项开关。在ON的模式下,上车不用拿钥匙,直接按无钥匙启动按钮就可以着车。不在ON的模式下,则需要插上钥匙,才能按下启动按钮着车。感觉有点多余?非也。这其实是在迎合不同消费者的用车习惯。以日系车为代表的无钥匙启动,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前面所说的“ON模式”,而很多欧系车(如宝马),无钥匙启动则采用的是“不在ON上的那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否则不可能在全球形成两种流派),讴歌ZDX采用这种设计,无论车主之前的那台车是哪种模式,都可以选择到符合自己用车习惯的模式。还有一些小细节,例如音响的按钮,不仅方方正正的样子很酷,而且平时上面是看不到字的,头一次开会感觉很纳闷。当开启音响以后,这些按钮上的背光就会亮起来。是为了低碳吗?有点夸张吧。增加一些神秘感,估计才是设计者的初衷。

  十分庆幸讴歌ZDX的设计师没有因为需要体现豪华而采用桃木内饰,因为这种配色实在是与讴歌ZDX的运动风格不搭调。黑色与银色的色调搭配,再加上红色的启动按钮,让讴歌ZDX车内看上去有着很强的运动氛围。不过这并不代表讴歌ZDX看上去不够豪华,除了内饰的做工够细致以外,更在于材质的选择—不用桃木,那就用真皮吧,这比桃木其实看上去更有质感—飞翔状的中控台、车门衬等很多地方,都采用了真皮包裹。

  空间采用以前排为主的设计,但比想象的要大

  讴歌ZDX比讴歌MDX略长、略宽,轴距和轮距完全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高度—前者比后者矮了138毫米,因此对于讴歌ZDX而言,最让人担心的地方显然在于头部空间。

  前排的表现还算好,只要座椅调整到位,获得半拳左右的头部余量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种感觉与讴歌MDX肯定没法比,大体上与轿车相当吧。最让人担心的后排头部空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局促。对于中等身材的国内乘客来说,只要不刻意的“正襟危坐”,都不至于顶头。由于讴歌ZDX的后排腿部空间不逊于讴歌MDX,稍微舒展一下乘坐,后排的舒适度还是不错的。仔细观察之下,这与后排车顶部刻意设计的凹槽有关。

  如果你就此认为讴歌ZDX的前后排表现已经足够让人满意恐怕为时过早,有心人不妨仔细对比一下讴歌ZDX和讴歌MDX前后门的比例可以发现,前者的后门明显要比前门窄,而后者前后门的宽度是基本一致的。这个视觉效果并没有骗人,当你上下讴歌ZDX后排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窄后门带来的不便。如果你个子再高一些,鞋子的号码再大一些,上下车的时候磕磕碰碰肯定是少不了的。另外,像讴歌MDX上可以找到的后排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没有了(只有出风口),后排的影音系统也没有了,甚至后门上的储物槽也被省略。反观前排,功能配置却相当强大。例如拥有后排不能享受的座椅通风功能,还有功能强大的中央扶手箱,十向调节带电动腰部支撑和随同后视镜,电动调节方向盘记忆功能的驾驶座椅,方向盘换挡拨片等等,都体现出讴歌ZDX对驾驶者的重视。不过有一点,讴歌ZDX后排的乘客会感觉比讴歌MDX强,那就是可以获得全景天窗带来的惬意。

  官方给出的行李舱数据,讴歌ZDX是779升,讴歌MDX是425升,但打开讴歌ZDX的尾门,看上去行李舱的容积却一点也不显大。是数据给错了吗?显然不是。这里就要提到设计师的用心了。这个行李舱内部,是有很多“机关”的。打开行李舱底板,下面有个储物槽。这种设计并不少见,但讴歌ZDX的这个储物槽却是相当的大,平时常用的零碎物品都可以放在里面。这样既不妨碍放大件物品,而且还可以让整个行李舱看上去总是那么干净。打开行李舱底板的瞬间,相信每个人的感觉都很受用—这个隔板居然采用了液压挺杆支撑。另外,行李舱的两侧各有一个隔板,打开后还有两个小的储物槽。当然,因为有车轮的存在,这两个储物槽内部很不规整,只能放一些小物品。这些规划不仅让行李舱的总容积不小,而且看上去还特别整齐。后排座椅放倒以后,整个行李舱的地板也相当平整,搬个大物件或者野外临时小憩,感觉都错不了。

  驾驶与讴歌MDX极为相似,SH-AWD仍是主要亮点

  本篇试驾,对于驾驶感受环节篇幅很少的原因,在于讴歌ZDX在这方面与讴歌MDX实在是太像了。无论是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甚至连轮胎,这两款车都是一模一样的,仅有的区别在于讴歌ZDX低矮一些,整备质量轻一些。实际的驾乘感也是如此,对于一台3.7L的车型而言,74公斤的整备质量差并不会带来太明显的加速差异,讴歌ZDX的动力调校也没有因为定位的不同而变得更加激进。动力输出依然是标准的本田风格,挡位的选择切换都恰到好处,动力输出也处于平顺与积极之间。如果非要找区别,讴歌ZDX在过弯的时候感觉悬挂支撑确实更强,但这或许只是因为低重心带来的效果。真正让人感觉痛快的,还是SH-AWD,让人总有一种出弯前就加油的冲动。而且越是遇到低附着路面,越是想刻意进行这样的尝试。

  讴歌ZDX与讴歌MDX驾驶起来最大的区别,其实是在倒车环节。看看外观就知道了,讴歌ZDX如此设计的后风挡,后方视野可想而知。设计师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因此特别为讴歌ZDX设计了强大的倒车影像系统。这套系统除了常规的标准模式以外,还有广角模式(可以让你的后方视野更广)和俯视模式(可以让你更清楚看到近处的障碍物)的选项。有了这套倒车影像系统,倒车时后视镜已经无需再看了。

  总结

  开着讴歌ZDX在马路上的回头率很高是意料之中的,拍车过程中不时有人过来问“这是什么车”的情况,到最后我们也变得“习以为常”。顺便做的“是否好看”小调查,不少路人的反馈也印证了文章开头所说的:感觉挺个性的,不过挺好看。从试驾的感受来看,对于一个注重驾驶的时尚达人,同时又对装载力和通过性有一定需求,但并不太在乎后排必须有“商务范儿”,讴歌ZDX的确显得要比讴歌MDX更合适。

  文/壹家言 图/常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