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江湖—罗布泊和黑戈壁探险队手记
- 来源:越野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越野,罗布泊,黑戈壁,探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1-12 17:36
想未来,我将邀谁赏月于浩海、骆驼不羁于天涯?我是否还能将功名利禄视如过眼云烟,谁又能阻征?今天想起,恍如昨日……
10月份是进入罗布泊和黑戈壁的最佳季节,我们计划从北京出发,至甘肃省敦煌市的2500公里左右为行驶路段;敦煌至新疆罗布泊湖心再至哈密,1250公里左右为罗布泊无人区穿越路段;哈密至内蒙古额济纳旗的800公里左右为黑戈壁的穿越路段;从额济纳返回北京的1700公里左右为行驶路段。活动总行程6300公里左右,活动期间途经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程将历时十五天左右。
10月3日:晴 风力1~2级 24℃~5℃
敦煌海拔1139米
早晨5:30出门,打车至机场,7:10飞机准时起飞,飞机满员,多是游客,我与他们兴奋的心情是一样的,但我还有更多他们所没有的思考。10点飞机开始降落,映入眩窗的全是漫漫黄沙,天空也被染成黄色;飞机忽忽悠悠地似乎降落在沙漠上一般,当时我就想,如果有当地特有的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袭来时,即使很小规模的也足以让这个机场停飞了。
晚餐前见到从深圳飞来的三位队员,他们是探险队队医贾少微、探险队法律顾问周健和队员史志勇。那里的羊肉好吃得不得了,但每桌中的一盘热腾腾的红烧斑鸠却是最受欢迎的菜,原因是斑鸠都是被开猎豹飞腾的程来生队员用弹弓“收获”的,我们高兴地唱起了歌,连隔桌的老外也一起加入其中。晚饭后自然又是一番忙碌,睡觉时已是12点。
10月4日:晴 风力1~2级 25℃~4℃
睡梦中还在和周公聊着敦煌,却被楼道中的喧闹声吵醒,我拉开窗帘一看还是满天星斗,再看手表已是7点,才想起这里和北京的时差要有两个小时左右。今天并没有上路安排。
10月5日:晴 风力1~2级 24℃~4℃
全天行驶里程约350公里
早晨4:20,宾馆服务员开始逐个房间打电话叫早。在大堂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也是探险队队长之一的王连宝正在让高玺给大家分发烧饼和哈尔滨红肠。天气很冷,一个小时后,车队披星戴月地出发了。
离开敦煌150公里左右到达玉门关收费站,每人40元,正在我们交办手续时忽然听到后方车队在电台中大乱,细听才得知有车辆着火,旋即我们车组迅速返回。阿弥陀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是有惊无险。
按计划我们今天将从这里进入罗布泊,沿疏勒河河谷向西挺进,过八一泉后转向南进入库姆塔格沙漠北沿,然后休息。这时已是10点,我们在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中要和柏油路说“再见了”。队员们在右转下道前纷纷给四个轮胎降低气压,这是为走好沙漠路段所做的必要准备工作,目的是加大轮胎与沙漠路面的接触面积和附着力,但不是所降的气压愈低愈好,因为太低会对轮胎造成伤害,减少使用寿命;同时,在转弯时会使沙粒挤进轮胎和轮毂的接缝处,造成漏气的现象;再有,如果转弯过快或紧急刹车时还会产生“脱圈”的现象,即轮胎和轮毂脱离,这样的结果就是翻车。我们建议前两个轮胎降为1.0bar,后两个轮胎降为0.8bar。
戈壁的路很好走,虽然本无路,头车按照GPS指引的方向行进就可以,后面的车按前车的车辙方向走就没有问题,这样,路就形成了。戈壁上的新、旧车辙是这样辨认的:在黑色的戈壁上,当车轮刚刚压过的地方是黄色的车辙,如果是旧车辙会有一层黑色的灰尘覆盖。在这样的情况下行驶时,切记车辆速度不要太快,因为广阔的戈壁上视野虽然很好,天气晴好的情况下目视距离能达到20公里以上,人、车又罕见,周围没有任何障碍物,但看似平平的路面上不时会有自然水沟出现,有的还很深;如果速度过快,措施又不当极易造成翻车;其实及时发现它们也并不难,当你看到黑色的戈壁远处有一条比周边颜色深的延伸带时,OK,那就是它了。另一个原因是戈壁中有大量的小型戈壁龙卷风,它们就像鬼魂般时隐时现,它的移动速度很快,这才是我们致命的“杀手”。我和新疆的老司机以及相关专家曾经探讨过,新疆的戈壁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这段时间为戈壁龙卷风出现的高发期,夏季犹多,它的瞬间风力能达到十级左右。下午5点,我们选择在沙漠中一片平坦的地方露营了,这里海拔高度888米,风速0。
10月6日:晴 风力2~3级 22℃~4℃
全天行驶里程约150公里
早晨7:20,不知道哪位大侠在汽车音响中放出高亢嘹亮的起床号,太有才了。
今天的行进路线是先向南挺进库姆塔格沙漠腹地,然后继续向西约80公里后到达彭加木先生纪念碑,接着还是向西,晚间在罗布泊的南岸选择营地休整。这条线是盛产“风凌石”和野骆驼出没的地方。10点整,大家都怀着希望有意外惊喜的心情出发了。
我们的车队在库姆塔格沙漠中行驶时有两台丰田坦途、一台三菱帕杰罗V73和一台丰田陆地巡洋舰80受伤,还好,都没有造成翻车;其中人员虽有受伤,但经随队医生贾少微博士急救,幸无大碍。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两台丰田坦途在翻越大陡坡时,明明知道前面就是“刀锋”,而且旁边还有其他队员在指挥,但关键时刻油门没有收住,让自己的车辆飞向了蓝天。
吃过午饭后车队继续向西,这段路极为好走,沙漠在一定程度上是平坦的,车速能达到每小时100公里左右,下午5点,车队到达罗布泊的南岸,当晚我们又向南5公里返回到沙漠中露营。
10月7日:多云 风力2~3级转5~6级 21℃~3℃
全天行驶里程约250公里
早晨7点我们准时拔营,天空阴晦,较冷, 8:30车队就出发了。车队向北行驶了30公里左右至红柳井铁塔,这段路是风化极为严重的粉灰路(也叫香灰路),车中弥漫的灰尘与车外几乎无差别,有的队员戴上了口罩,车队的所有车辆此时也不得不拉开了间距,这时候我们头车与尾车的距离应该超过了20公里,大家只能在电台中不断地为后车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红柳井铁塔右转,我们即驶上了钾盐铺装的路面,行驶10公里左右后到达水泵房(检查站),过了这里钾盐路逐渐平整起来,目前只有一台车宽的路面旁正在开始铺设第二条道路。我们的车速达到了每小时70至80公里。路两侧是遍地隆起的盐涨地面,像片片硕大的干鱼鳞覆盖在茫茫盐湖上。在行驶了60公里后我们与左侧的新疆235省道交汇在一起,车队右转,这条路也是用钾盐铺装的,但已是双向车道的路了,它是哈密至若羌的主要通道,近两年才铺设完成。当地政府考虑到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在部分路段还设置了野生动物保护通道,时不时地会有路牌在两侧提示着经过者慢行通过;在235省道391公里处车队到达罗中镇。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在罗中镇唯一的加油站排队加油,这里除了没有97号汽油,别的油品全有,喂饱这些“油老虎”用去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在此空隙开始查看自己的车辆,有的在检查水箱、节温器、刹车,有的在给轮胎补气,因接下来的路况就没有沙漠了,我们建议大家可把气压打到2.0bar;空气滤清器是必须要用气泵吹吹的,我提醒着大家一定要从里面向外吹……确实太多的灰尘了。“喂饱”车辆,大家在车上也顺道喂饱了自己。
下午两点,我们返回235省道,然后沿道路向西南方向行驶,来时是哈密方向,现在则向若羌的方向前进,在行驶了80公里左右,即473公里处时,我们从“大十字”路口右转下道,进入了通往罗布泊湖心区的盐碱壳路,在这段路上行车仿佛是在大海中行船。在颠簸行驶了55公里后车队到达罗布泊的湖心标志区。在经过一段舒缓的河谷后,我们很快就到达了当晚的营区—龙城雅丹,当时是晚间7:30左右。晚上10点左右,在大家准备睡觉时瞬间风力达到了5~6级,我在想,如果风再加大,那么肯定是“今晚无人入睡了”。
10月8日:晴 风力5~6级转2~3级 21℃~3℃
全天行驶里程约400公里
大风果真吹了一夜,相信很多队员都没有睡好,我也是,夜里被噼里啪啦的帐篷声多次吵醒。10点整,车队驶出龙城雅丹,然后顺着孔雀河河谷,沿罗布泊的北岸向东行驶约120公里后到达罗北镇。这段路时好时坏,水冲沟有很多,说明今年夏季的雨量很充沛。我们马上要告别罗布泊了,大家恋恋不舍,边走边停车拍照。当队员们再次见到柏油路时,那时的心情,我相信,你懂的。车队的所有队员这时都需要检查车辆工况了,轮胎的气压也要恢复到正常值,庆幸,全车队没有扎一条轮胎。
下午5:30,跑完270公里路程后到达哈密市,队员们入住宾馆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这回我可知道什么是耳朵里能种麦子了,洗完澡后用手一挖,居然耳朵里还有沙子,呵呵。睡到宾馆的床上有一种不真实的舒适感,我一个身好像都没有翻过就迎来了天明。
10月9日:晴 风力1~2级 24℃~8℃ 哈密市
今天是休整日,在哈密市穿越黑戈壁的车辆由二十六台减为了十九台,其中有因急着办事的郑瑞安和陈迪返京了;白爱文和徐亮因同车组的宁玉龙犯了急性肠胃炎所以也返京了;返京的还有受伤的于成起和路上照顾他们的张卫东车组;驾驶路虎发现4的刘骏因车辆在行驶到40公里以上时车身就自动下降了,锁不住,底盘经常被刮,所以也抱憾回京;驾驶悍马H1的刘宝敏从罗布泊中去了西藏;驾驶福特猛禽的吕彦辉要赶到内蒙办事,所以人员也就减少到了52人。
10月10日:阴转晴 风力5~6级转2~3级 24℃~3℃
全天行驶里程约400公里
经过一天的休整,早晨6点我们起床,全国的宾馆都是一样,查房结账用去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8点我们驶出了哈密市,因为这里和北京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差,所以天色还是很阴暗的。车队沿312国道向东行驶60公里左右后到达骆驼圈子,然后左转下道,开始了两天800公里的黑戈壁穿越探险。
其实穿越800公里的黑戈壁无人区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如汽油、饮水和野外露营等问题都摆在面前;最严酷的是迷路,这一点对于每一个穿越者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更是一个心理上的考验;老实说路况不是太复杂,也不难走,关键是心理,这段路对一个心理承受力强的人来说应该是简单的,但太多的未知数确实也让人感到些许恐惧!
10月11日:晴 风力2~3级 24℃~3℃
全天行驶里程约400公里
早晨7:30起床, 8:30车队继续向东穿越黑戈壁,我们经由乌兰乌拉嘎查(村)、赛汉陶来苏木(乡),来到戈壁滩中的古战场遗址和“点将台”, 运气好的队员们在地上还捡到了箭头、小玛瑙石等;中午时分,大家吃光了压在箱子底的所有食品,下午3点车队进入了本次活动的穿越终点额济纳旗。我们看到了胡杨。
10月13日我们开始返京,14日傍晚回到熟悉的城市,但心,仿佛还在路上。
文/张亚军 图/孙伟、徐涛、李振岳、张亚军
……
10月份是进入罗布泊和黑戈壁的最佳季节,我们计划从北京出发,至甘肃省敦煌市的2500公里左右为行驶路段;敦煌至新疆罗布泊湖心再至哈密,1250公里左右为罗布泊无人区穿越路段;哈密至内蒙古额济纳旗的800公里左右为黑戈壁的穿越路段;从额济纳返回北京的1700公里左右为行驶路段。活动总行程6300公里左右,活动期间途经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程将历时十五天左右。
10月3日:晴 风力1~2级 24℃~5℃
敦煌海拔1139米
早晨5:30出门,打车至机场,7:10飞机准时起飞,飞机满员,多是游客,我与他们兴奋的心情是一样的,但我还有更多他们所没有的思考。10点飞机开始降落,映入眩窗的全是漫漫黄沙,天空也被染成黄色;飞机忽忽悠悠地似乎降落在沙漠上一般,当时我就想,如果有当地特有的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袭来时,即使很小规模的也足以让这个机场停飞了。
晚餐前见到从深圳飞来的三位队员,他们是探险队队医贾少微、探险队法律顾问周健和队员史志勇。那里的羊肉好吃得不得了,但每桌中的一盘热腾腾的红烧斑鸠却是最受欢迎的菜,原因是斑鸠都是被开猎豹飞腾的程来生队员用弹弓“收获”的,我们高兴地唱起了歌,连隔桌的老外也一起加入其中。晚饭后自然又是一番忙碌,睡觉时已是12点。
10月4日:晴 风力1~2级 25℃~4℃
睡梦中还在和周公聊着敦煌,却被楼道中的喧闹声吵醒,我拉开窗帘一看还是满天星斗,再看手表已是7点,才想起这里和北京的时差要有两个小时左右。今天并没有上路安排。
10月5日:晴 风力1~2级 24℃~4℃
全天行驶里程约350公里
早晨4:20,宾馆服务员开始逐个房间打电话叫早。在大堂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也是探险队队长之一的王连宝正在让高玺给大家分发烧饼和哈尔滨红肠。天气很冷,一个小时后,车队披星戴月地出发了。
离开敦煌150公里左右到达玉门关收费站,每人40元,正在我们交办手续时忽然听到后方车队在电台中大乱,细听才得知有车辆着火,旋即我们车组迅速返回。阿弥陀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是有惊无险。
按计划我们今天将从这里进入罗布泊,沿疏勒河河谷向西挺进,过八一泉后转向南进入库姆塔格沙漠北沿,然后休息。这时已是10点,我们在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中要和柏油路说“再见了”。队员们在右转下道前纷纷给四个轮胎降低气压,这是为走好沙漠路段所做的必要准备工作,目的是加大轮胎与沙漠路面的接触面积和附着力,但不是所降的气压愈低愈好,因为太低会对轮胎造成伤害,减少使用寿命;同时,在转弯时会使沙粒挤进轮胎和轮毂的接缝处,造成漏气的现象;再有,如果转弯过快或紧急刹车时还会产生“脱圈”的现象,即轮胎和轮毂脱离,这样的结果就是翻车。我们建议前两个轮胎降为1.0bar,后两个轮胎降为0.8bar。
戈壁的路很好走,虽然本无路,头车按照GPS指引的方向行进就可以,后面的车按前车的车辙方向走就没有问题,这样,路就形成了。戈壁上的新、旧车辙是这样辨认的:在黑色的戈壁上,当车轮刚刚压过的地方是黄色的车辙,如果是旧车辙会有一层黑色的灰尘覆盖。在这样的情况下行驶时,切记车辆速度不要太快,因为广阔的戈壁上视野虽然很好,天气晴好的情况下目视距离能达到20公里以上,人、车又罕见,周围没有任何障碍物,但看似平平的路面上不时会有自然水沟出现,有的还很深;如果速度过快,措施又不当极易造成翻车;其实及时发现它们也并不难,当你看到黑色的戈壁远处有一条比周边颜色深的延伸带时,OK,那就是它了。另一个原因是戈壁中有大量的小型戈壁龙卷风,它们就像鬼魂般时隐时现,它的移动速度很快,这才是我们致命的“杀手”。我和新疆的老司机以及相关专家曾经探讨过,新疆的戈壁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这段时间为戈壁龙卷风出现的高发期,夏季犹多,它的瞬间风力能达到十级左右。下午5点,我们选择在沙漠中一片平坦的地方露营了,这里海拔高度888米,风速0。
10月6日:晴 风力2~3级 22℃~4℃
全天行驶里程约150公里
早晨7:20,不知道哪位大侠在汽车音响中放出高亢嘹亮的起床号,太有才了。
今天的行进路线是先向南挺进库姆塔格沙漠腹地,然后继续向西约80公里后到达彭加木先生纪念碑,接着还是向西,晚间在罗布泊的南岸选择营地休整。这条线是盛产“风凌石”和野骆驼出没的地方。10点整,大家都怀着希望有意外惊喜的心情出发了。
我们的车队在库姆塔格沙漠中行驶时有两台丰田坦途、一台三菱帕杰罗V73和一台丰田陆地巡洋舰80受伤,还好,都没有造成翻车;其中人员虽有受伤,但经随队医生贾少微博士急救,幸无大碍。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两台丰田坦途在翻越大陡坡时,明明知道前面就是“刀锋”,而且旁边还有其他队员在指挥,但关键时刻油门没有收住,让自己的车辆飞向了蓝天。
吃过午饭后车队继续向西,这段路极为好走,沙漠在一定程度上是平坦的,车速能达到每小时100公里左右,下午5点,车队到达罗布泊的南岸,当晚我们又向南5公里返回到沙漠中露营。
10月7日:多云 风力2~3级转5~6级 21℃~3℃
全天行驶里程约250公里
早晨7点我们准时拔营,天空阴晦,较冷, 8:30车队就出发了。车队向北行驶了30公里左右至红柳井铁塔,这段路是风化极为严重的粉灰路(也叫香灰路),车中弥漫的灰尘与车外几乎无差别,有的队员戴上了口罩,车队的所有车辆此时也不得不拉开了间距,这时候我们头车与尾车的距离应该超过了20公里,大家只能在电台中不断地为后车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红柳井铁塔右转,我们即驶上了钾盐铺装的路面,行驶10公里左右后到达水泵房(检查站),过了这里钾盐路逐渐平整起来,目前只有一台车宽的路面旁正在开始铺设第二条道路。我们的车速达到了每小时70至80公里。路两侧是遍地隆起的盐涨地面,像片片硕大的干鱼鳞覆盖在茫茫盐湖上。在行驶了60公里后我们与左侧的新疆235省道交汇在一起,车队右转,这条路也是用钾盐铺装的,但已是双向车道的路了,它是哈密至若羌的主要通道,近两年才铺设完成。当地政府考虑到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在部分路段还设置了野生动物保护通道,时不时地会有路牌在两侧提示着经过者慢行通过;在235省道391公里处车队到达罗中镇。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在罗中镇唯一的加油站排队加油,这里除了没有97号汽油,别的油品全有,喂饱这些“油老虎”用去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在此空隙开始查看自己的车辆,有的在检查水箱、节温器、刹车,有的在给轮胎补气,因接下来的路况就没有沙漠了,我们建议大家可把气压打到2.0bar;空气滤清器是必须要用气泵吹吹的,我提醒着大家一定要从里面向外吹……确实太多的灰尘了。“喂饱”车辆,大家在车上也顺道喂饱了自己。
下午两点,我们返回235省道,然后沿道路向西南方向行驶,来时是哈密方向,现在则向若羌的方向前进,在行驶了80公里左右,即473公里处时,我们从“大十字”路口右转下道,进入了通往罗布泊湖心区的盐碱壳路,在这段路上行车仿佛是在大海中行船。在颠簸行驶了55公里后车队到达罗布泊的湖心标志区。在经过一段舒缓的河谷后,我们很快就到达了当晚的营区—龙城雅丹,当时是晚间7:30左右。晚上10点左右,在大家准备睡觉时瞬间风力达到了5~6级,我在想,如果风再加大,那么肯定是“今晚无人入睡了”。
10月8日:晴 风力5~6级转2~3级 21℃~3℃
全天行驶里程约400公里
大风果真吹了一夜,相信很多队员都没有睡好,我也是,夜里被噼里啪啦的帐篷声多次吵醒。10点整,车队驶出龙城雅丹,然后顺着孔雀河河谷,沿罗布泊的北岸向东行驶约120公里后到达罗北镇。这段路时好时坏,水冲沟有很多,说明今年夏季的雨量很充沛。我们马上要告别罗布泊了,大家恋恋不舍,边走边停车拍照。当队员们再次见到柏油路时,那时的心情,我相信,你懂的。车队的所有队员这时都需要检查车辆工况了,轮胎的气压也要恢复到正常值,庆幸,全车队没有扎一条轮胎。
下午5:30,跑完270公里路程后到达哈密市,队员们入住宾馆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这回我可知道什么是耳朵里能种麦子了,洗完澡后用手一挖,居然耳朵里还有沙子,呵呵。睡到宾馆的床上有一种不真实的舒适感,我一个身好像都没有翻过就迎来了天明。
10月9日:晴 风力1~2级 24℃~8℃ 哈密市
今天是休整日,在哈密市穿越黑戈壁的车辆由二十六台减为了十九台,其中有因急着办事的郑瑞安和陈迪返京了;白爱文和徐亮因同车组的宁玉龙犯了急性肠胃炎所以也返京了;返京的还有受伤的于成起和路上照顾他们的张卫东车组;驾驶路虎发现4的刘骏因车辆在行驶到40公里以上时车身就自动下降了,锁不住,底盘经常被刮,所以也抱憾回京;驾驶悍马H1的刘宝敏从罗布泊中去了西藏;驾驶福特猛禽的吕彦辉要赶到内蒙办事,所以人员也就减少到了52人。
10月10日:阴转晴 风力5~6级转2~3级 24℃~3℃
全天行驶里程约400公里
经过一天的休整,早晨6点我们起床,全国的宾馆都是一样,查房结账用去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8点我们驶出了哈密市,因为这里和北京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差,所以天色还是很阴暗的。车队沿312国道向东行驶60公里左右后到达骆驼圈子,然后左转下道,开始了两天800公里的黑戈壁穿越探险。
其实穿越800公里的黑戈壁无人区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如汽油、饮水和野外露营等问题都摆在面前;最严酷的是迷路,这一点对于每一个穿越者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更是一个心理上的考验;老实说路况不是太复杂,也不难走,关键是心理,这段路对一个心理承受力强的人来说应该是简单的,但太多的未知数确实也让人感到些许恐惧!
10月11日:晴 风力2~3级 24℃~3℃
全天行驶里程约400公里
早晨7:30起床, 8:30车队继续向东穿越黑戈壁,我们经由乌兰乌拉嘎查(村)、赛汉陶来苏木(乡),来到戈壁滩中的古战场遗址和“点将台”, 运气好的队员们在地上还捡到了箭头、小玛瑙石等;中午时分,大家吃光了压在箱子底的所有食品,下午3点车队进入了本次活动的穿越终点额济纳旗。我们看到了胡杨。
10月13日我们开始返京,14日傍晚回到熟悉的城市,但心,仿佛还在路上。
文/张亚军 图/孙伟、徐涛、李振岳、张亚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