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性格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丰田,汽车,性格
  • 发布时间:2012-02-08 11:25
  我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丰田的喜爱,这和看惯好车的同行们截然不同,这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一种理解的认同。

  我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丰田的喜爱,尽管有前辈告诉我,要谨言慎行,在媒体信任度受到怀疑的今天,对某个品牌的热爱,会立刻引来读者的怀疑——你是不是“五毛党”?

  但我依然时不时地表达自己的热爱,尽管我至今连丰田的贺年卡都没捞到过。

  丰田的产品几乎找不到令人记忆深刻的特长点。发动机没有邪乎的缸内直喷,只有一个老调常谈的VVT-i;变速箱没有高科技的双离合器,甚至挡位上都比别人少了一个;底盘松散,凯美瑞的底盘起码三代没变了,即使是最新的第七代也没换掉那套双连杆结构;车里简简单单,永远不会犯错的设计。

  一句话说,丰田用极强的理性压制住任何可能犯错的灵光一闪,除去FJ Cruiser等特例,任何“出位”在丰田都是不被允许的,这种“禁欲主义”下出来的丰田,自然是一碗阳春面,口味清清淡淡。

  然而,丰田为什么能够做到今天的成就?如果以平衡论来看,丰田车的确是很“寡味”的,但如果对车的要求是“不犯错”,丰田却是最不让人失望的。曾经开过一台十七八年的老皇冠,3.0L的发动机至今还有后劲,几任车主的用车方法都很“豪爽”,最后一任车主仅仅花了2000块钱修复一番,就能让车子轻易奔出一百五六的车速。大概只有这时候才知道,丰田如此“禁欲”的目的了——简单意味着不犯错,意味着容易被人接纳。

  前年,老家的小叔打算换台车,在卡罗拉和另一台韩国车之间犹豫不决,我给拿了个主意:贵就贵点,要卡罗拉吧!

  尽管嘟嘟囔囔——配置表上看,卡罗拉没占一点便宜。但一年后他说,车子真好开,开惯了自己车再开同事的车,总是感觉卡罗拉强一点,强在哪儿?他也说不清。别说他了,我也说不清到底强在哪里,这也是我长期以来对丰田的不解之处,按说我们学汽车的,又试了这么多车,总能说出个道理来,可是我都纳闷了,丰田有的别人也有,但感觉就是好点儿。

  这就不得不提到调校了。大学有同学毕业后去了某自主企业,目前的工作主要是“逆向开发”,说白了就是抄车。他说,丰田的车是最好抄的,结构简单,一拆开来大概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扫一遍坐标就可以建模。可是,哥们抄来抄去只抄出点人生感悟——这最简单的丰田却最难抄,不管怎么逆向,调出来的车就是没办法做到人家的指标,总是差那么一点儿,一旦做到,成本又上去了。

  他说,丰田就像台thinkpad电脑,你说它配置不高,价格却不便宜;你说它好看吗?黑不溜秋的。可是办公室的人信它,关键时候它就是比神舟靠谱。

  我们一直在说丰田的中庸,其实在丰田的历史上,也有过癫狂的时代,不论是AE86还是Supra,这些烟云都已经散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丰田,哪怕是同一个时代,地球的每个角落也会有不同的丰田,丰田太大了,以至于我们根本找不出它的个性,而归结到核心,就是“无个性”,东方文化的中庸之道在丰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是,今天的丰田已非昨日的丰田,即使我们相信“刹车门事件”是一场政治事件,也不能掩盖丰田在产品上的“捉襟见肘”。事实上,近十几年来丰田做了太多“押宝”的事,把未来方向押在电动车等领域,而忽视了传统技术的研发。当我们突然发现欧洲对手的小排量增压发动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荡欧洲的时候,丰田没有跟进;当我们发现欧洲对手稀奇古怪的电子科技成为新卖点的时候,丰田也没有跟进。对于传统车型的市场,丰田用保守的方式守,而对手们已经开始攻了。

  前不久和一位同行聊到日本汽车最近的势头,他说了一个观点:日本人对外来文化始终是仰视的,正因为仰视,他们至今喜欢德国车,喜欢意大利车,于是他们希望自己能追上欧洲,造更好的车。他们做到了,然后他们突然发现,前面没有标杆了,于是慌乱了。

  这个说法也许有点牵强,但对于丰田来说,中庸得太久了,会不知道如何做老大的。

  文/吴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