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枪概况
PPS-43冲锋枪是前苏联工程师阿列克谢苏达耶夫设计的一款简化结构及生产工艺的冲锋枪,与斯帕金设计的PPSh-41冲锋枪齐名,1943年正式定型并成为苏军制式冲锋枪。PPS-43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不完全分解后可分为上机匣、下机匣、弹匣、枪机组件和复进机组件等几个主要部分。金属部件除了枪机以外,均为钢板冲压而成。供弹具采用35发弧形弹匣,摒弃了PPSh-41不便于携带的71发弹鼓。原枪外表采用发蓝处理,表面呈蓝黑色,只有枪机部分表面未进行处理,为银白色。该枪从1943年投产开始直到二战后停产为止,共生产了约100万支,曾被社会主义国家广泛仿制,我国也曾对其进行仿制,定型为54式冲锋枪。
作为一款为满足战时需要而问世的冲锋枪,PPS-43结构相对简单,外形粗犷,生产工艺主要采用钢板冲压、焊接和铆接,全枪未使用木质材料,握把护板由塑料制成。这些特点使其可以在简陋的条件下大量生产,自然,该枪的模型制作也相对简单,这也是笔者选取PPS-43冲锋枪作为模型制作题材的原因之一。
模型描述
笔者设计的PPS-43冲锋枪模型与真枪比例为1:3.6,仅供把玩和观赏,不能进行射击和改造。枪身采用熟铁皮制作,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加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达到与真枪一样的表面处理,使其更加逼真。模型枪全枪长227mm/173mm,(托伸/托折)。全枪共82个零部件,大体结构与真枪一样,主要分为上机匣、下机匣、枪机组件、复进机组件、弹匣等。机匣采用不同厚度的铁皮手工折弯而成。除枪机之外,模型整体表面全部采用发蓝处理,大部分零件在发蓝之前,经过酸洗处理形成亚光表面。枪机组件的部分零件经打磨抛光处理,露出银白色。总之,模型枪在制作中极力符合真枪原貌。
PPS-43模型的大部分部件可以活动,如照门可翻转,枪托可折叠,保险可活动,弹匣可装卸,全枪可分解。模拟击发时,后拉拉机柄,带动枪机向后,枪机尾部压阻铁的斜面将阻铁压倒后,枪机后退到位,形成和真枪一样的开膛“待机”状态。当扣动扳机时,阻铁落下,枪机释放,形成“击发”。
与原枪的结构差异
由于模型的制作比例较小,笔者对部分零件进行了重新设计,因此其内部结构与原枪并不完全一样。
在模型制作中,用一根长螺栓打出直径2mm、深10mm的盲孔作枪管。螺栓尾部的螺纹正好用于固定并连接枪管节套。
保险片与原枪形状相同,不过原枪的保险片在前后推动时有上下摆动的动作,而为简化设计,模型枪上的保险片只能水平移动。扳机护圈和握把通过4个螺栓与下机匣固定。握把护板使用电木制成,打磨成型后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原枪弹匣座上的弹匣卡笋还设有护圈,以避免误碰弹匣卡笋而解脱弹匣。但笔者在制作模型枪时省略了原枪上的弹匣卡笋护圈,通过一根卷制的空心销来固定弹匣卡笋。
模型枪与原枪差异最大的是击发机部件,阻铁的连接固定和动作方式都与原枪有一定的区别。原枪的击发机构采用扳机和阻铁通过一根轴销固定的方式,而笔者为制作方便,改用两根轴销分别固定扳机与阻铁。原枪内部扳机、分解推片以及保险片依靠同一根弹簧实现动作,而笔者重新设计了扳机部分,使其单独使用一根弹簧。
模型的枪机由5个零件组成,包括拉机柄、枪机体、抽壳钩、抽壳钩顶杆和抽壳钩簧。如按原枪比例制作,抽壳钩槽体积过小,加工困难,所以对其进行了放大,扩宽约2mm左右。抽壳钩可以和真枪一样动作,并且可以拉出模型枪弹。
上机匣末端的枪托卡笋模仿了原枪的结构,只要按压枪托卡笋即可解锁翻转枪托。枪托根部开有定位槽,用于锁定枪托,枪托的固定销由两根直径3mm的螺栓改造而成。
制作难点及不足之处
由于结构所限,模型中复进机组件没有设计成可以迅速分解的结构,而是固定在上机匣内。由于难以寻找到尺寸合适的弹簧,所以复进机和击发机所使用的6根弹簧均是用吉他弦缠制而成,弹性较好,可以绕制成所需要的任意尺寸。
模型的下机匣主要包括弹匣座、击发机构、握把和保险片。因为没有点焊设备,弹匣座与下机匣固定方式采用了氩弧焊,将弹匣座焊接到下机匣上,但焊点不平整,而且由于下机匣宽度不足10mm,只能部分打磨,结果不很美观。
在制作初期,大量采用螺母和螺栓用于临时固定各部件。由于原枪采用的固定方式多是点焊和铆接,在外部所露出的部分均为铆钉,因此为了与原枪相仿,模型基本完成之后更换并改造了固定活动件的螺栓。
由于笔者没有更多的制作经验,有些设计存有遗憾。例如握把护板只做出了大概的形状,并没有制作出防滑纹,扳机护圈的固定采用螺母外露固定,背带挂环只制作了一个,这些都影响了模型的美观。另外,由于缺乏工具和材料,弹匣是用一根钢筋弯曲打磨后制成的,不能装填。种种不足,笔者将会在以后的模型制作中加以改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