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报》德卡洛
倒钩是足球界的极限运动,通常有横空出世的味道,和不可思议、美感等形容词缠绕并生。
足球比赛在一个平面进行,球员的脚与皮球发生各种曼妙反应多在这个平面上,倒钩是足部与皮球在明显高出水平面的一个立体顶端的产物,足见其非常规、锥之在囊的穿透力。它的创生,似乎来自采用者为赢得现场观众掌声与惊呼的作秀初衷,经由人类科技、传播工具的发展,漂洋过海名扬全世界。传播过程中,它本身的质量也在提高,传球的速度弧度和倒钩施展的难度都在增加,逐渐摆脱作秀成分,成为某一特定时刻完成射门的捷径。只要你够水平,倒钩不是禁地。
倒钩有很多种称法,在各种语言中有不同的定义,比如葡萄牙语里是自行车的意思。无论如何,我们要知道自己在谈论的是什么。有些倒钩留下疑惑,有些成为固定标签。意大利足球史上最著名的倒钩,刻在我们心底的,可不是里瓦和维亚利的射门,而是帕罗拉的解围,充分印证了我们根深蒂固的防守文化。而在足球之乡巴西,最出名的倒钩和1930年代一个前锋挂钩,他叫雷奥尼达斯,人称黑钻石。他太出名了,以至于一个巧克力厂家在商品外包装打上他倒钩图片用做宣传,这算是倒钩第一次商业化套现,上升到盈利手段。在电影《胜利大逃亡》中,球王贝利带有表演成分地完成了一次倒钩,推向银幕。墨西哥人乌戈·桑切斯可以视作第一个把倒钩演变成纯粹艺术、并非偶然心得的人物,他引发了倒钩向全世界普及的革命。
鲁尼的动作接近完美,伊布拉则借鉴了跆拳道等其它项目的功底,就像美国伟大的跳高运动员迪克·福斯布里(dickfosbury,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发明者),会带动倒钩的另一次技术革命,隐约浮现出倒钩的未来图景。
危险与享受并存的艺术
现年63岁的保罗·普里奇是都灵俱乐部史上第一射手,入球172个,比更为人所熟悉的大都灵时代代表人老马佐拉还多49个。普里奇在1972/73、1974/75、1975/76的三个意甲赛季获得最佳射手头衔,与同伴格拉齐亚尼的组合被亚平宁冠名为“进球双胞胎”。但他没能在国家队复制俱乐部的表现,经常被贝特加换下,虽入选1974和1978两届世界杯大名单,却零出场。意大利媒体认为,普里奇是倒钩行家,屡献杰作。
普里奇早已改行当教练,16年来执教伦巴第大区北部小镇特雷佐·苏阿达的俱乐部,并创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足球学校。普里奇对倒钩颇有感触,表示绝不会教授自己的球员该项技巧,不鼓励球员比赛中主动寻求这种动作,原因很简单,“倒钩不是学的,也不是磨练出来的,根本上源于你的直觉和刹那间的头脑灵光。”
普里奇对倒钩有着“既容易又困难”的矛盾分析,“容易在于不假思索,无需准备,全部诞生于你的灵感。困难在于,涵盖了艺术体操中的多种动作模式,对身体条件、平衡能力、柔韧性等素质的要求太高。要原地弹跳,背向翻转,流畅自如,触球时必须强有力,否则白费。我相信,所有使用倒钩的球员最初几次都是下意识地完成,然后发现了门道,觉得有趣,开始琢磨,研究怎么能把它踢得更完美,全过程怎么精进。”
普里奇同意如下说法,只要倒钩顺利完成且皮球打在门框范围内,破门命中率极高,堪称“致命一击”,“因为它的不可预见性,轨迹难以判别。如此一来,一些超级球员会有意识寻求这种射门方式,既拓展了破门手段,又起到恫吓对手的作用。”
对,普里奇限定了使用范围为“超级球员”,“我执教时,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倒钩危险吗?当然了!我对有需求的球员进行初始训练时,都像救火队员那样加上保险措施,可不是闹着玩的,触球点高,落地时像死人似的背部沉重着地。一旦你掌握了窍门,最大限度杜绝了风险,会变成一种享受,使之成为操作者的另类徽章。”
怪异动作源于错误
全世界为倒钩的精美、惊奇喝彩,一派唱高曲调中,意大利现代足球革命大师萨基泼冷水,浇得大家透心凉。他指出,倒钩本身就是一种错误,错误的源起,错误的发展。真是有点不合时宜的曲高和寡。
“如果一个球员背对球门,皮球在他头顶或身后不在他控制范围内,那么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这个人站位、球路判断、身体调整出错。若球员上述几项都正确,他肯定会面对球门进行射门,这才是射手攻破球门打击对方的最佳、最合理、最有效方式。杂技,那都是刻意的美化说辞,本质上,不过在弥补自己的判断错误,纠偏而已。倒钩破门成功也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能把偶然的成功硬说成一个模式系统性的成功,绝对不值得推广。”
按照他的逻辑,萨基也有意打压了被亚平宁称为“杂技王子”的维亚利,“他在意大利的确经常上演杂耍动作,这个事实我承认。但形成事实的前提我得强调,他老是这么干,表明他不理解怎么才能最大化震慑和打击防守球员,总是站错位置。”看来,维亚利、曼奇尼、巴乔此类创意型前锋,同属萨基的排斥分子。
在萨基眼中,最瞧得上眼的杂技型球员是1990年代马竞的主力前锋、托雷斯之前号称“卡尔德隆王子”的基科(Kiko),1998年世界杯西班牙国脚,血洗尼日利亚时梅开二度。“他算是怪异动作的专家。可我欣赏他更在于职业精神。”
萨基的理论某些角度成立,但也以偏概全,现代足球高速运转,飞速传中和频密身体对抗中不是总能抢到正对球门的落脚点,有时候,倒钩就是那一刻的最佳方案。倘若伊布拉对英格兰时再处理几脚再转个身,便失去了射门时机,一个经典就此消失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