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来源短缺:水产饲料最大难题

  3月24日,2014’玛斯特中国水产行业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市花都区举办。

  在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提出,蛋白来源紧缺,是水产饲料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过去20年,中国水产饲料产量从130万吨发展到1855万吨,但是鱼粉自给率仅为15%,豆粕自给率低于15%,既不利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机。数据显示,从2000-2012年,中国消耗全球鱼粉产量的24%-34%,2012年,中国饲料产量占全球产量20%左右,其中原料浪费,原料质量偏差的问题较突出。

  麦康森还提出,由于我国水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导致水产品加工发展偏弱,很多水产非食用部分的循环利用技术和开发不足,这些都是可加以利用的优质蛋白来源。

  “鱼粉鱼油的替代在欧洲已经成熟,但在中国只是在推两三个相关产品。粤海计划用五年时间,把产品鱼粉鱼油含量降低50%。”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董事长郑石轩说,水产饲料行业很奇怪,产品定价不是根据产品质量,而是看养殖品种,贵的品种饲料质量往往做的很高,什么指标都很漂亮,一旦某个品种价格便宜了,大家就开始想方设法拼价格、比促销。而不是考虑怎样为养殖户带来效益,在危机的形势中获得盈利空间。“通威海大两家水产饲料大集团占全国水产饲料产量20%以上,粤海等四大特种饲料企业特种水产饲料产量占全国50%以上。应该鼓励水产饲料企业不断整合。”

  据了解,本次会议有来自佛山,广州,江门等地的200多位饲料企业人士参加,会议还就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膨化设备的选择参考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农财宝典》记者 孙岁寒 梁春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