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库布里克叹文艺

  • 来源:精品生活
  • 关键字:演唱会,香港,电影院
  • 发布时间:2014-05-20 13:13

  为一场电影或演唱会专程赴港值得吗?至少当你望眼欲穿也等不到某些片登陆内地院线,或是看到某些啼笑皆非的“内地定制版”时;当你用680港币,去享受一场在内地或许两千元票价也无法企及的演唱会时,应该是值得的。

  两周在香港看完9部电影

  去香港看电影成为话题应该是从2007年《色,戒》开始的,不过我的“第一次”是献给了《阿凡达》。

  还记得我将这个“第一次”选在了UA Mega Box。地铁出来有些折腾,要穿过城市大学,那时候在香港用手机上网没有现在方便,反正就很折腾,去的时候是踩着点去,走的时候也是踩着点走,怕赶不上火车,当时想搭出租车到地铁口,然后被司机鄙视了,因为太近了,起步价。

  之后去的电影院多了,也慢慢变得有经验起来,基本上会根据时间和行程便利来安排。去得最多的是百老汇the One,交通最便利,广九直通车到红磡转西铁到尖东走过去就好了。提醒一句,百老汇院线和UA院线比较类似,电影院数量、分布都接近,不过百老汇院线的电影院普遍要便宜一点,而AMC的两家电影院比较“高大上”,票价比这两条院线普遍贵一点。

  最近一次到香港看电影,则是3月底4月初的香港国际电影节。连着两个周末分两次去的,一口气看了9部电影,包括《Kano》《白日焰火》《布达佩斯大酒店》《白米炸弹客》《女性瘾者(上)》《女性瘾者(下)》《东京小屋》《推拿》和《火荆棘》。其中最重要的是《Kano》《 白日焰火》(柏林电影节版本)和《推拿》。

  感谢永远有歌将心境道破

  第一次去红馆,是在2010年,带着仿若朝圣般的心情前去,进场、坐下、开场……每一步都循规蹈矩,规矩得彷如小学生。而后看的演唱会多了,场所也不再只局限于红馆,而是延伸到那个要坐上机场快线才能抵达的亚洲国际博览馆、那个只能容纳三千人但效果却出奇好的“九展”(香港国际贸易中心)……逐渐发现对红馆的情意结已经逐渐褪去,但赴港看演唱会的行为却变成了一种新习惯。

  为什么那么爱去香港看演唱会?因为在这里,没有高昂的票价(虽然近年最高票价已升至HK$680,依然比内地演唱会便宜),没有连一瓶水都不让你带进去的安检,更没有缩水的rundown和到点即退场的观众,有的只是歌者与乐迷之间一次最有诚意的交流。

  香港演唱会的门票,很多都是从3、4个月甚至是半年前就开售,所以有心去看的朋友要记得

  提前买票。而买票通常有3种方法:一是去现场排队买票(基本可以排除);二是在线购票;第三种就是通过万能的互联网代购(淘宝或香港雅虎等)。通常我都是自己上网购票,其中香港城市售票网(URBTIX)是香港地区最通用的票务代理网站,我们在广州也可以登录使用。虽然该网站只支持visa卡或万事达支付,不过相信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门槛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