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与思考

  • 来源:设计之都
  • 关键字:思考,设计师
  • 发布时间:2014-11-25 08:35

  尊敬的读者们大家好!

  首先允许我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会刊编委会和《设计之都》杂志社,并以我个人的名义感谢各位读者,特别要感谢曾为本刊投稿的作者及所有为中国环境艺术做出贡献的专家们。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由于城市进程的加速而很多的建设和我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还不同步,建设速度大于我们对美的环境意识思想,所以在环境艺术工程中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不和谐因素,缺乏对自然的保护、缺乏对百姓关爱、缺乏对文化的尊重的设计比比皆是。呼吁设计师们要有社会责任感,一旦发现有不合理的设计或是建设,专家要敢于讲话,敢提出问题,敢纠正错误,敢为国家建设负责发出正义呼声。

  树立正确的环境建设观念和导向,以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为榜样是《设计之都》杂志办刊的原则,其目的就想以最快的办法把好的作品推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好设计,实现将最新创意能及时与设计师读者见面,从而得到交流学习的目的。本刊将作为创意成果的展示平台,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30年中的优秀实践成果进行深层回望,以大篇幅的形式介绍中国当代在不同年龄时段的设计师优秀作品,首选是从我们的前辈先生们开始,接着是50后设计师、60后设计师、70后设计师和80后设计师这样的顺序来进行连续刊载。意义在于对国家重点项目设计做历史性的回放来展示设计名家的实力。

  一个设计师应当怎样深入生活、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找到设计的灵感?一个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首先就是完成对实用舒适的追求,同时包含对文化、历史、环境与未来的思考,甚至在提升生活品质改变人生活方式的全过程中成就环境大美为宗旨。中国早期的建筑装饰,是艺术家用图案改变建筑的冷峻、沉闷的气象而达到多彩绚丽。本期选登常沙娜、张绮曼先生的作品,两位前辈的卓越作品表达了对艺术、设计的热爱,执着的传承民族艺术传统并进行创新,作品直接体现了她们对艺术的深度理解和创作的精准把控,也看到了她们的艺术思想之火在燃烧蔓延,彰显出一片生机。这些装饰和设计是讲究的,大家需要学习和不断探索,让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有更多的智慧展现。

  做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很难。“难”在哪里呢?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不是简单的想按一个思路走,或按一个标准去模仿做就能出好东西。能出好作品的这些人都具备了好的自身素质基础,好的修养基础和相应扎实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惊世之作。栏目改版是为了让优秀的设计师对不同时期的设计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公开公正的提出问题,以警示疏导来影响后者少出问题、出好作品。

  中国古代不少的匠师、艺术家为他们生活的环境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可以留世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一些创造的智慧,这些都是可以为我们借鉴,但是时代不同所生存环境和我们今天不一样。因此只可借鉴,不能模仿,西方人有很完整的环境艺术学科,也营造了很好的环境,与其相比他们的宗教、文化、生活习性以及相貌都不一样,所以西方所有的技艺和理论也只是供我们参考而已。新世纪的中国要有这个时代的创造,我们今天要创造出、设计出、营建出符合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空间的环境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在十年之前就提出来的“为中国而设计”这一学术主张,它不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关注生态、关注民生的心灵的呼声,同时也是我们设计艺术发展的一个指南。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在这些年当中做了六届的设计比赛、展览、论坛和学术文集、作品集、年鉴等出版工作,特别是各个高校之间,为中国环境艺术的设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的人才。时代发展,社会催生着今天青年设计师的成长,他们是大有希望的一代,特别是他们对于现代意识,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人。趋向一定会一代更强过一代,但是我们今天的青年人更需要在传统文化当中去汲取营养、学习精神,特别是学习古人那种人文情怀,这样在我们的设计作品当中就会有“中国”韵味,“中国”就会油然而生,会向世界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如诗数梦般的美丽环境。

  我希望《设计之都》杂志成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界的一个学术互动的交流平台,彼此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报效国家。环境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的营建,更是一个心理空间的营建,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空间的营建,更是一个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空间的营建,为美丽的中国建造最良好的环境。

  文 / 蔡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